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七十二章 攻占德化

    一大早,德化县守将千总李万金接到败兵传信,说虎豹关被高家军奇袭夺下,梁立军大败,大惊失色。

    虎豹关虽然不能完全切断德化与永春之间的联系,但也是重要的隘口,虎豹关一丢,德化县就成了瓮中之鳖。于是他急忙命令军士关闭县城大门,准备抵御高家军。

    然而他手下只有一个半把总的兵力,一共才七百人,能不能守住他心里没底,只希望郑军能快点夺回虎豹关。

    日上三竿之时,城外涌过来了一支身着郑军衣服的败兵,走到城门前囔囔着开门,放他们进去。

    守城小校不敢开门,急忙派人去通知李万金。

    李万金得到消息急忙登上城头,只见城下或坐或趟,瘫了一地的人,人数大约两百人左右,个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许多人连武器都丢了,正骂骂咧咧的让城卫开门。

    “萨尼姆,快开门!”

    “再不开门,爷就打进去了!”

    “快点,磨蹭尼姆!”

    “……”

    “这是梁立营中军士吧?”

    李万金有些惊疑,问左右道,他乃泉州望族李家人,资质平庸,是靠着家里的关系才做到千总一职。

    左右看了一下,没发现什么问题,大部点点头,只有一人谨慎道:“将军,稳妥起见还是甄别一番,勿轻易放入城中。”

    李万金正要问如何甄别,这时候城下一个人大声道:“李大哥,是我,王桂,年关的时候我们还喝过酒的,还记得我吗?”

    李万金一看,顿时眼睛一亮,道:“原来是王把总,现在情况怎么样?”

    王桂道:“哎,别提了,高家军抄小道袭了关,兄弟们死伤大半,梁将军退往永春,我们没能跟上,被逼的脱离大路只能往您这来了,还请李将军开门收容,若是高家军打过来,我等也能助您守城。”

    王桂是梁立军中一个不怎么受待见的把总,高家军杀入营中后,他毫不犹豫投降了,保全了性命,高羽得知他是个把总,当机立断便把他带来

    诈德化县的大门。

    这两百“败兵”全都是高家军兵将,王桂若是敢做出任何有碍于夺城的举动,立刻就会被乱刀分尸。

    让王桂微微一松的是,李万金听他说完不疑有它,道:“王兄弟稍等片刻,我这就让人开门。”

    “有劳李大哥了。”王桂大声道。

    之后两人隔空又说了几句,城门便打开了,王桂“率领”败兵入城,涌入城门洞,但他们涌入之后,并不离去,反而聚集在城门洞,隐隐然将守军围住。

    刘二虎见时机已到,大吼一声:“夺门!”

    下一刻,高家军兵士齐齐扬起武器,朝着毫无准备的守军砍去,原本那些没有兵器的人,也都从衣服里面摸出了藏好的刀。

    “杀!”

    城外,高羽领着一千人摸到一片树林中等候多时。一见刘二虎的三百人涌入城门洞,立刻下令。

    “杀呀!”

    一千人人冲出树林,飞快的朝着城门涌去。

    李万金看着这一幕,吓的两腿发软,脑袋一片空白,还是在手下的提醒下才大叫:“夺回城门,夺回城门!”

    然而为时已晚,刘二虎两百人突然发难,个个悍勇非常,守军触不及防被砍瓜切菜杀了一百多,反应过来的也被杀的节节败退,别说夺取城门,不被这二百人占了城池就烧高香了。

    刘二虎牢牢把控住城门的控制权,高羽率领主力一拥而入,杀入城中。

    李万金一看高家军足足一千多人,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几下,便率五百残兵缴械投降,跪了一地。

    自此,高羽一夜之间不光夺取了虎豹关,同时还夺取了德化县,让虎豹关有了坚实的依靠。

    夺下德化之后,高羽一边稳定局势,一边调转虎豹关的防御方向,同时急令屯垦堡召集民壮两千人,沙县和南平再调两千辅兵南下,由赵廷玉统领,一共四千人赶来与自己汇合。

    虎豹关被夺,郑芝龙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自己两千人的兵力太过薄弱,必须增加兵力。前些天他接收到消息,江西的王体中部因为不肯执行剃发令,与金声桓生了嫌隙,似乎有反目的迹象,暂时停止了对建昌府的攻击。

    邵武府的方向的威胁暂时解除,现在高羽要做的,就是先狠狠的打疼郑芝龙,顺便打劫一番。德化县乃泉州粮仓,攻下这里让高羽收获颇丰,粮食四万石,银十四万两。

    这样的缴获,就是南平府城都比不上,等到这里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今年自己的粮食是绝对绰绰有余了。

    但泉州最富庶的还不是德化,而是晋江下游的南溪、南安和泉州,自己需要的银钱那里堆积如山,自己需要的工匠那里有二十年的积累。

    郑家的家底,足够养兵数十万。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能扛住郑芝龙的反击,否则不用等到调停,郑芝龙先就把自己给灭了。

    于此同时,相比于泉州郑家军与高家军的摩擦,在福州发生了一件更加令人瞩目,更加能影响到局势走向的大事。

    唐王朱聿键在镇江总兵郑鸿逵的护卫下,带着眷属和一部分逃出南京的大臣浩浩荡荡进入福建,开始重建南明的第二代核心,延续大明国祚。

    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作为福建武官之首,福建巡抚吴之屏作为文官之首,率领文武上百人出十里迎接唐王大驾。

    自此,满清招抚使黄熙胤招抚福建的局面彻底破灭,福建文武一致奉迎唐王为天下正朔,整个福建顿时士气大振,原本还在观望的州府纷纷派员上表,奉迎唐王

    黄熙胤没有清军支持,只靠一双嘴皮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没有高羽的那个时空,黄熙胤同样在福建打开了局面,但等到唐王进入福建,确立了第二代核心,原本改弦易辙的州府纷纷驱逐叛臣贼子,恢复了大明正统。

    不光福建,江西、湖广、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也同样纷纷上表,奉唐王为正朔。朱聿键上任伊始,就得到了七省国土的支持,甚至掀起了一波反清浪潮。

    这就好比砧板上的鱼的大脑突然恢复了运作,尽管没有能力逃出生天,但总归要挣扎几下,鼓舞一部分人的。高羽不过是借着驱逐叛臣清贼大义名分,行鲸吞地盘之实。

    然而此刻泾渭分明的是,吴之屏身后只有十余文臣,郑芝龙后面则“热闹”得多,文武加起来足有七八十,簇拥着郑芝龙如众星捧月。他一身明铠,腰上佩剑,身后更是黑压压一大片足足五千大军,披坚执锐,旗帜如云,兵戈如林。

    想对比起来,吴之屏就显得太寒酸了,而且他脸色明显不好,有些摇摇欲坠。

    郑芝龙意气风发,瞥了吴之屏一眼,嘴角扬起一丝轻蔑的冷笑,唐王驾临福州继承大统,自己就是从龙功臣,虽不敢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差不多了。

    福建是郑家的天下,吴之屏从前不配做自己的对手,以后就更不配。此次佣立唐王,少说也得先封个侯,日后运作一下再弄个王当当,最好是一字并肩王,吴之屏就连提鞋都不配了。

    “吴大人,前些日子听闻大人卧病在床,若是支撑不住就回去吧,等唐王殿下到达,我自会替您禀明的。”郑芝龙讥讽的对吴之屏道。

    按照明制,一省巡抚是有权力节制总兵的,此前吴之屏就没少拿巡抚的身份压自己,还屡屡上书朝廷告状,惹的朝廷下了好几封训斥文书,若不是自己手握重兵,朝廷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就该索拿下狱侯斩了,这让他打心眼里很讨厌吴之屏。

    然而吴之屏此刻却是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道:“老夫这身子骨,就不劳伯爷操心了。”

    吴之屏确实病了,南都满朝文武加上圣上几乎全部陷于满清之手,大明局势糜烂到令人绝望的地步,他忧愤之下足足卧床三个多月,大病初愈,脚步还有些虚浮。

    “哼!”

    郑芝龙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手下诸将也纷纷冷笑。

    就连后面的文臣也窃窃私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郑家要一飞冲天了,郑芝龙要财有财,要兵要兵,要人有人,佣立新帝之后,这朝政大权必然属于郑家,此时投靠才是明智之举。

    吴之屏如此做派,将来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吴之屏有些悲凉,他名义上为一省巡抚,其实什么也做不了,郑家在福建的势力太大了,文官武将大多依附于郑家,从前如此,现在就更加了。

    他几乎被架空,调不动钱粮兵马,剿灭一个小小的张山就让他精疲力尽,而且到现在还没能成功。

    几家欢喜几家愁,眼看着这郑家又佣立唐王,以后这福建、这大明,恐怕真的就是郑家说了算了,郑家有多跋扈他一清二楚,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郑芝龙真的干的出来。

    为此,他忧心匆匆,此前就给黄道周去了书信,建议唐王不要来福建而是转道去赣州,可惜南昌抚州陷落,已无法成行。

    不过现在却出现了一丝转机,让他有些犹豫,要不要答应那个人的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