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高碳钢钻杆

    接下来的事情,就完全交给了陈老根和王铁山两位大匠。

    陈老根不等钻杆坯完全冷却,便敲碎了泥模,一根根取了出来,修去毛刺之后,交给了王铁山。

    王铁山趁热对它们进行校直,这是一步非常关键的手艺,钻杆如果不直,深孔加工就是个笑话。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两个铁模,将还暗红的钻杆放进去,不断的调整方向压合,压合完之后趁热快速打磨。

    最后由他的徒弟卢阳青接手,放入桐油中淬冷。

    这一幕看得高羽连连点头,大匠就是大匠,一根铁在寻常人眼中那就是一根铁,但在他们眼中,却有各种各样的讲究。

    技术人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稀缺品。

    淬冷完成之后,王铁山又用砂纸仔细打磨,将它打磨的光亮,轻轻用铁块敲打了一下,眸光熠熠发亮,惊讶道:“大人,这种钢材小老儿平生未见,比苏钢要好很多。”

    高羽笑了,急忙道:“赶紧去试试,看行不行。”

    高碳钢,又叫碳素工具钢,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制造工具的钢材,强度较高,不易变形弯曲,不光可以制作钻杆,还可以制造车床切削用的刀头。

    于是一行人移步鸟铳作坊,里面已经准备好了两架畜力钻床,是手摇钻床改良而来的。高羽这段时间除了抓训练,还扩建了鸟铳作坊,改良了钻床,为的就是等钻杆到位之后,立刻就可以投入生产。

    满清已经席卷北方,不用多久就会渡过长江杀到江南来,他没时间浪费了。

    卢阳青将钻杆安装上车床,推入一根已经钻了大约两寸的铳管坯中,定夹固定好,高二赶来一头骡马套上,骡马带动绞盘,咕噜噜的,钻杆飞快的旋转起来,很快就见星星点点的铁屑掉出枪膛。

    王铁山立刻跑到一端去观察,脸上很快就显现出笑容,“钻杆不跳了,不跳了!”

    高羽大喜,皇天不负苦心人。

    “照这个钻入速度,一天钻一杆没有问题。”王铁山又道,蓄力深钻的速度,远比人的两只胳膊要强得多。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反复的检查调校,只要对准了,一次钻到到底,省时省力。

    “很好!”

    高羽心中振奋,看向在场的所有人,喜悦道:“这一次打造钻杆钻床成功,诸位都是有功之人,全部有赏,王大匠和陈大匠一人四十两,卢阳青宋三才二十两,其余辅助之人每人三两。”

    “好!”

    “谢大人!”

    “谢队长!”

    “……”

    众人顿时大声欢呼,都没想到高羽如此大方。

    待众人稍稍安静,高羽又看向张元林,道:“张大匠,瓷窑建造一事属你居功至伟,赏银五十两。”

    “我……我也有?”张元林愣住了。

    “我之前就说过,有功之人都赏,当然也包括你。”高羽笑着说道.

    一台钻床一天可以钻一杆铳管,他现在有六根钻杆,那他的产量瓶颈,就放开到了一天六杆。

    一个月就能生产一百八十杆;当然实际产量肯定没有这么多,但哪怕只有三分之一,六十杆,一个月也能让鸟铳队全员换装了。

    接下来,鸟铳作坊立刻投入到钻床的加制中,解放出来的人力也放在了铳杆锻打和零部件赶制上,尽快为鸟铳队换装。

    ……

    鸟铳作坊一开工,铁匠就被抽空了,农具打造就得暂停。

    昨天苏青松回报,说农垦那边,还差四千件锄头、田刨、镰刀,一千件犁耙,原本这些是打算等开春之后再配齐的。

    佃农们手里如果有农具,就可以加快水渠的恢复,另外每天光喝粥也不行,必须添加蔬菜。

    原本野地里有野菜,但挖着挖着就吃光了,必须种植一些蔓菁。

    蔓菁就是白萝卜,这东西传入华夏很早。

    眼下距离明年开春还有三四个月,且南方不似北方那样寒冷,地里面多少还是能种些东西的,种多种少都是赚,佃农们积极性也很高,就是缺少农具。

    另外开春之后,耕牛也有不少的缺口。

    “账面上还有多少银子?”高羽急忙问道。

    “少爷,咱花钱太猛了,只剩六千多两,这样下去,翻过年咱们账面上就得空了。”高二肉疼道。

    他这时候才发现,相比于护堡队的饷银、粮食消耗,农垦和作坊才是真正吞钱的地方。农垦那边一万多张嘴,铁器作坊动辄数百上千两各种支出,要不是手上还有几千石粮食,早就破产了。

    高羽一阵头疼,自己的步子确实迈的有点大,扯到蛋了;但他已经没有选择,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加强自己的实力。

    “少爷,要不然农垦那边先停下,现在已经招满了六个堡子,差不多了,铁器作坊这边也压一压?”高二道,他不明白高羽的野心,觉的两三亩地,足够高家堡吃喝用度不完了。

    “鼠目寸光。”

    高羽瞪了他一眼,道:“乱世将临,我们的队伍还会扩充,粮食也会飞涨,熬到第一季粮食丰收,咱们手上的钱粮就丰盈了,这时候说什么都要咬牙挺过去,钱粮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去把各分队长叫过来议事,另外把苏青松也叫上。”

    很快,高家堡一众头头脑脑就齐聚一堂,苏青松回堡催要钱粮,也被高二请了过来。

    高羽说了一些场面话,鼓励了一下,然后很委婉的将银钱不够花的事情说了出来。

    一众队长打杀上了瘾,刘二虎率先起身,道:“羽哥,老仙会那头肥猪还没杀呢,你一声令下,咱们带着兄弟上山灭了他,抢银子去。”

    胡天峰也道:“大人,护堡队现在兵强马壮,训练的也差不多了,可以拉出去实战一番了。”

    高羽点点头,高家堡附近最后一伙两百人以上规模的山贼,就剩老仙会了。

    不过高羽却并不赞同打他们,主要有两个考虑;一,剿灭独狼帮以后,老仙会吃惊不小,加强了防守,前一段时间哨探队打探到,它们拆掉了木制寨栏,换上砖石,防止被高家堡的大炮轻易轰塌。

    二,老仙会实力最强,有四百多人,高家堡护堡队人数不占优,此时的高家堡正处于茁壮成长的时候,高羽可不想栽一个跟头,打击了士气;他需要维持这股士气,度过眼下的草创期。

    攻打老仙会风险有些高,他不愿意冒这个险,只是不愿意打击了众人的士气,所以点点头没有驳回。

    本能的,他看向苏青松;抢夺山贼终究是一锤子买卖,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结果苏青松余光瞥见高羽看向他,扭过头看向窗外,手中的文人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没银子了是吧,那正好,本公子撂挑子不干回家过年;不是我不帮你干,而是你没银子,本公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高羽气不打一处来,萨尼姆,大冬天的扇扇子,冻死你个王八蛋,但脸上却笑的如沐春风,求贤若渴,道:“剿山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知苏公子有何见解?”

    苏青松见躲不过去,一拱手道:“高大人抬举,苏某才疏学浅,无计可施。”

    这段时间,他其实一直在观察高羽,起初他也有些迷糊,不知道高羽搞这么大阵仗到底是干什么,又是超枪弄炮,又是屯垦,还得罪了整个尤溪县的乡绅,原本只是以为,高羽是受了巡抚吴之屏的授意,有往上爬的志向。

    但等到高羽公布良田只收三成佃租,并且要求每个堡子的青壮都要参加训练,组成户堡队开始,他敏锐的觉察到,高羽有的并不是志向,而是勃勃的野心。

    低佃租,并不代表他是活菩萨,相反,他心狠手辣,杀起人来眼都不眨一下,可偏偏脸上却时常挂着笑,典型的腹黑笑面虎,城府很深。

    尤其是他的目光,刺刺的,让苏青松总感觉有些浑身发毛。

    低佃租是他在收取民心,组建护堡队,是他要扩张麾下的护堡队。

    乱世当中收民心扩武力,甚至不惜得罪大批乡绅士人,他想干什么,已呼之欲出。

    这让他心惊肉跳,疑邻盗斧,是越看越像。

    这通询问,并不是简单的询问,而是一种半遮半掩的招揽,他不光需要战兵钱粮,也需要文人。

    苏青松也并非无计可施,而是他不敢接招,高家堡扼守商道,背靠金山,高羽不可能想不到。

    野心这东西,就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他想再观察观察,不着急上高羽的贼船。

    “苏公子太谦虚了。”

    高羽笑容不减,他自然接收到了苏青松拒绝的信号,也不强求,转而对一种分队长道:“山贼那边确实有钱有粮,但都是一锤子买卖,我的想法是,疏通我们高家堡通往泉州府德化县的商道,打击山贼,维护商路安全,设卡收税。”

    泉州府被郑芝龙占据之后,明朝的禁海令就被他阳奉阴违的给废除了,十几年过去,泉州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私商贸易海港,也是远东第一大港,重现了几分宋元时期的繁华。

    前往泉州府贸易的商旅络绎不绝,只是……不敢经过高家堡。

    因为通往高家堡的商路山贼多如牛毛,风险极高,只有少数权势通天的大商旅才敢走,十天半个月也难得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