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强塞功劳挖人

    久久,郭承安才想起来自己该说点什么,咳嗽了一下,“哦……竟然有这种事?”言罢便看向赵廷玉。

    赵廷玉有点想不明白高羽为什么这么做,但功劳来了,不要白不要,笑道:“哈哈,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说完看了高羽一眼,顿时觉的,这小子越看越有意思了。

    之后就是一番没有任何营养的叙谈了,你捧我一下,我捧你一下,满堂其乐融融,搞不清楚的,还以为众人关系有多铁。

    ……

    散堂之后,赵廷玉与高兴德父子同出府衙,走了一段高羽对赵廷玉拱手道:“赵千户,小子孟浪,还请莫要见怪。”

    强塞这种事不管是什么都有点不合适,哪怕是功劳。

    “你是有事要找我吧?”赵廷玉这时候也回过味来了,高羽平白无故分自己一份功劳,十有八九是有事相求。

    高羽顿时有些尴尬,自己这点伎俩根本逃不过这些官场老狐狸的眼睛,没错,他在塞功劳的一瞬间想到一个人,一个他想要的人——尤溪千户所铳匠,王铁山。

    他造的鸟铳质量上乘,经过战斗考验,比一般的鸟铳各方面都要好不好,是个很难得的人才。总在他那里偷偷的买鸟铳行不通,产量太低了,一个月只能造两杆,必须把他要过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高羽便开门见山,说想要王铁山;赵廷玉是个爽朗的人,这种事藏着掖着反而不妥。

    “眼光挺毒,王铁山可是我手下匠户里面手艺最好的。”赵廷玉笑道,而后一拍高羽肩膀,道:“不过我也知道功劳不能白要,区区一个匠户,你要就给你好了,哈哈。”

    “谢赵千户。”高羽大喜,铳匠虽然不及炮匠那般稀有,但高水平的铳匠,依然是高价值的战略人才。

    “小羽,赵千户与爹曾经一同剿过匪,你就喊他赵叔吧,喊千户生分了。”这时候,高兴德插嘴道。

    他也没想到自己儿子在堂上反应那么快,几句话一说就换回来一个铳匠,这买卖划算。

    现在高家堡的鸟铳队的鸟铳大多是缴获的,质量、规格参差不齐,甚至连铳管的大小都不一样,人少问题倒不大,人一多各种麻烦就出现了。

    “赵叔。”高羽立刻改口。

    “好好好。”赵廷玉大笑,又对高兴德:“老高,以前总听你说小侄放浪形骸,谦虚的过分了哈,若是小侄这也算放浪形骸,那我家那犬子就没法见人了。”

    高兴德一愣,哈哈大笑,心中一阵畅快。

    ……

    尤溪千户所南溪河边,王铁山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世袭了二十几代的匠户枷锁,竟然会一朝解除。

    卫所制度,在大明初年的时候,其实还不错。

    那时候官吏没那么腐败,虽然卫所之人要承担兵器制造,从军守卫地方的职责,但其实太平年间,也没什么仗打。而好处非常明显,家家户户都有田亩,不用承担苛捐杂税,也不用服徭役,日子较寻常百姓其实是要好的。

    但慢慢的,随着官吏越来越腐败,卫所之人日子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首先是耕种的屯田慢慢的被军官侵占,发展到最后,实质上卫所之人都沦为了军官的农奴,田亩产出大部分都交给了军官,剩下的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再加上承担的各种军官摊派的苦力,日子过的十分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比普通民户差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身份的改变无比艰难。

    卫所之人是世袭的,不得分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还不能迁徙,不能科考,终生被死死的束缚住卫所内,一代接一代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卫所糜烂的根本原因,日子过不下去,导致卫所大多逃散,十不存一;民家女都不愿嫁给卫所,而卫所内的姑娘都往外嫁。

    以至于卫所之人连娶妻生子都难,只能取一些丧寡的女人,或者干脆就是妓户,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王铁山从来没奢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脱离匠户的身份,只想着能私卖点鸟铳多攒一点钱,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把媳妇娶回来,替老王家传宗接代。

    可这些年山贼日盛,卫所派发的任务很重,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摊派的任务上,根本没时间私造鸟铳攒钱。哪怕上次一口气卖了十杆鸟铳,其实除开赊账的成本也没赚多少,只够一个儿子娶妻。

    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之前见过一面的高兴德父子和千户大人一起上门,要给自己赎出去成为民户,条件是去高家堡替高兴德父子打造鸟铳。

    王铁山自然满口答应,直接就跪下了,因为他知道匠户赎身有多难。

    匠户一丁一口都是造册的,自己离开就要找人来顶替,需要花一大笔钱,这年头没人愿意进卫所;找到人之后,还要在上面打点,又是一大笔开销。

    全部下来,没有二百多两根本搞不定;卫所之人穷的尿血,二百两那可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全部家财,对王铁山来说,同样是天文数字。

    高羽很满意,衙堂上几句话外加三百两打点银,就把王铁山挖了过来,虽然银子花的有些肉疼,但高羽坚信人才是无价的,这笔买卖肯定划算。

    千户所那边的手续还没开始办,高羽便迫不及待的将王铁山一家都迁往高家堡,连他的打铁炉也派人装车带了回去。

    李自成要不了多久就要被揍趴下,弘光朝廷也命不久矣,时间每一天都很紧迫。

    回到高家堡后,高羽立刻下令让陈老根铸炉,打算将废掉的两门大炮重铸,王铁山造铳,同时让高家堡的铁匠宋三才立刻开始打制农具,人力不够,又派人去别的地方收罗铁匠。

    乱世有枪有炮不行,还得有粮,有粮就得有土地、人口、耕牛、种子和农具。

    人口不难,大批大批被山贼祸害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很愿意来到自己的麾下得到庇护。

    种子自己有,耕牛可以买,农具自己有两千斤生铁,可以先弄一批。

    至于土地,高羽也想到了解决之法。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要等州府那边的封赏下来之后,因为自己要干的事会得罪一些很有势力的既得利益者,不指望州府能给什么大的封赏,只要给一纸嘉奖,也会极大的方便自己接下来的行事。

    ……

    尤溪县,郭府。

    温九城不停的走来走去,心里有些烦闷;反倒是郭承安跟个没事人一样,坐在上首滋溜溜的喝着茶水。

    温九城看了他一眼,暗骂一声“草包”,当初要不是他贪图一颗夜明珠派给了高兴德父子一批军资,事情可能不会发展成这样。

    高家父子已经有了做大的势头,再看刚才衙门口,他们很警惕,手下根本不离身,来硬的已经奈何不了他们。别说府衙那点捕快,就是把卫所的人拉进来,也不一定是高家堡的对手。

    这不是他高看高家堡,而是卫所兵真的已经糜烂,赵廷玉的千户明面上统兵一千多人,实际上只剩下三百多,而且大多都是老弱,根本没有战斗力。

    再者赵廷玉属卫所系统,县衙没办法直接指挥。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今天在堂上高羽撒谎分润了一小部分功劳给赵廷玉,明显是在拉拢他,赵廷玉就更不可能听自己的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现在自己手上还有一件更棘手的事,那就是这桩剿灭麻帮山贼的功劳,上不上报?

    上报的话,郭承安能揽到大部分功劳,但高兴德父子也肯定要分一部分,州府的大人不是蠢货,自己就是把郭承安吹捧成武神下凡,他们也一样能猜到个大概。

    到时候高兴德父子就更加难以对付。

    可不上报的话,郭承安也就同样没有功劳了,而且还要想一个办法搪塞高兴德父子。虽然巡检只是从九品的末流小官,但到底是个官,捅上去自己会有麻烦。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而是郭承安的官位出了问题

    随着东林党将北方士子、帝党、阉党压制住,并排挤出官场,东林裙带关系内,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填完了。

    之前抢位置的时候没什么,可现在安定下来,郭承安秀才的功名就显得很扎眼了。

    区区一个三等秀才上来就是七品知县,那是一等进士老爷的特权,二等举人候补一个八品主簿、从七品县丞,都是要排队花银子打点的。

    说白了,三等秀才根本没资格做官。

    前些天他收到消息,说已经有人开始弹劾郭承安,觉得他是投机专营得的官位,来路不正,给东林党摸了黑;况且尤溪还是朱子故里,圣人之乡,就更加扎眼了。

    自己当初也是太饥不择食了,早知道再耐心点投机一个举人,就不至于现在屁股着火了。

    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急需一场功劳来稳住郭承安的官位,若是郭承安丢了官,一损俱损,自己这个主簿也就做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