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
字体: 16 + -

第262章 孤魂

    林枫大步走出辅国公府,天已经黑了,大红朱门府邸在他背后灯火通明,闪烁着属于权贵的火光,与漫步在昏黑中的背影萧条之间仿佛隔着一个世界。

    街道上没有行人,空旷的只有晚风和地上的青石板。作为权贵门阀栖息地,即便是一天中最为喧闹的时间段,过路行人也只有三三两两。这些行人中绝大多数还是低着头经过的,对掌握朝廷命脉的大人物们秉持绝对的敬畏和恐惧,唯恐亵渎,害怕到连闪着金光大字的牌匾也只敢偷瞟一眼,然后抱头鼠窜,好像做了亏心事的窃贼。

    林枫没那么胆小,他清楚这那些大人物什么德行。什么文武星君,什么天神星宿,屁嘞!都是普通人,和贱民一样会伤会痛,会生老病死,本质都是一堆骨架支撑的肉,区别是肉多肉少而已。把他们跟乞丐放在一个棺材里,百年后谁也分不出彼此,看到的都是一捧土。

    所以他敢骂宋太虚,敢讥讽他不配为英雄,就像他敢问楚平婴‘你能比我多条命’一样。

    舍得一身剐,的确能把皇帝拉下马!

    青年吸了口气,夜风吹得他紧了紧衣衫,脊背冰凉。他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举重若轻,直面宋老匹夫与几十下人沸腾的热血在走进街道时就冷却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无力感、不停冒出的虚汗和颈脖间被割开的刺痛。

    本能和怒气使他暂时控制住了这些,在对方面前保持了最强硬、最有力的派头。他不允许自己服软,青年怀疑过很多人,入京以来他招惹的对头委实不算少,太子、魏王、杜家、唐家.....每一个都有可能,甚至连那些并无瓜葛的家门,亦有可能因暗地关系的盘根错节而暗中下手。

    这个大染缸中的是非太多了,恩怨也多,多到任何人都看不清。

    但在林枫心中是有几家排除在外的,方是,萧是,宋也是!

    老东西率军劈开牙狱牢门,带着剑锋森然、黑甲林立的宋家袍泽,带着行伍杀才独有的蛮不讲理和插科打诨,带着他不动如山的气势和不动明王般的威严,坚定站在他认为是宋家女婿的青年背后,那一刻青年觉得这位性情中人的老头子,是可以交付背后的人。

    那么铿锵有力和不讲道理,那么雷厉风行的做派,那么护犊子,还留有一把爽朗的大胡子,不给见面礼就不让走,老混蛋摆明了是豺狼毒蛇中的异类。

    所以打从一开始林枫抗拒宋家亲事,但对老东西本人和宋家都是很有好感的。这种老家伙一旦成为自己人,谁都对他有好感,怎么看都安心。可也恰恰因为这种好感他才不愿服软,即便偌大府邸只有他一个人,四面都是刀锋,刀尖还抵在他喉咙上。

    就像被妻子抛弃的男人,毫无保留的把信任给了对方,迎来却是背叛。就算落魄成跟狗抢食吃的地步,在她面前也要装出一副老子过得很好、比任何人都好的样子。哪怕走出的每一步,赌上的都是命。

    林枫真真正正感受到糊涂兄的喟叹,京城之中无好人。方敬亭眼光果然毒辣,凡京城人氏,长得再像好人,就算长成一只小白兔,跳动的心脏也有半面狼的血光。

    这里没有好人,至少没有纯粹的好人。

    “公子要去哪里?”背后有人追赶上来,下人装扮,手心攥着还未来得及放下的刀柄。正是将刀架在他喉头的那个下人。

    林枫皱起了眉头,“跟你有关系么?”

    下人恭恭敬敬道:“公子哪里话,小人只是个传话的,老爷怎么说,小人怎么问。”

    “话传到了,你回去吧!”林枫闷头往前走。

    “公子还没回答小人!”

    “何要回答你?”青年道:“你只是个传话的,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回!”

    下人明显怔了怔,停下脚步。青年仍旧向前走着,走的很慢,漫无目的的慢,一下一下踩踏在青石板上,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孤身一人的背影萧瑟凄凉,夜风吹打在他紧皱的衣衫上,潮湿粘人,像极了千百年前的孤魂,无处可去。

    师兄们远在四十里外,师父受囚大理寺,糊涂兄的车马早已离去,带走了他的绿竹小书箱和仅有的一点干粮。青年身无分文,没有客栈驿馆收留他,同样的,他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在宵禁将至的夜里,不是孤魂野鬼是什么?

    孤魂才会收留孤魂,人不会,青年下榻之地大概只有乞丐窝棚。

    下人将刀插进石板缝隙中,深深弯腰,脑袋几乎碰到地面,“公子雅量,还望不吝寒舍简陋,下榻一晚!”

    青年笑了笑,“宋太虚让你说的?”

    下人不敢搭话,腰身紧绷,头埋得更低。

    青年又是一笑,脚步越来越远,消失在街道尽头。下人久久不曾起身,寒夜冻得他身体冰冷,双腿失去知觉,最后一屁股坐倒在地上才挺直腰杆,呆呆看着远方。

    黑夜在他低头间悄然降临了,只能瞧见街道两排辉煌敞亮的灯火和灯火照亮的大门,看不到藏在漆黑夜幕里的远方拐角。但他知道刚才有一位年轻仕子从哪里走过,带着孤魂的萧瑟和凄凉。

    下人有些心疼,不仅仅因为青年是宋家女婿,还因为他的铮铮傲骨!

    宋家门庭的下人,即便知道老爷有所苦衷,不得已而为之,可还是会忍不住心疼那个可怜的年轻人。

    “读书人也有大好头颅,岂止将门出英雄!”下人喃喃,曾几何时他也是读书人,可却没有硬骨头,等到养出一生肝胆,却再不是读书人。

    拔出刀柄,下人带着一袖感慨返回家门。大殿之上,宋太虚苍颜白发,好像在这片刻间苍老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