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边缘之伐清
字体: 16 + -

第六十章 成丑之谋

    幕僚点头赞成,说道:“大人说得是。这卢桂生甫任知府,心正热切,只想着做出些功绩,却少谋寡略,不堪大用。”

    此卢桂生正是向吴三桂告密,导致磨盘山伏击战功亏一篑的大叛徒。因告密有功,由吴三桂保举,已经出任大理知府。

    洪承畴听了幕僚的话,也觉得卢桂生小题大作,平白来给他添堵。可要拿他作榜样,吸引更多人来降,也只能暂时忍耐。

    看了幕僚一眼,洪承畴觉得这个属下是不是也有出外做官的心思。云南初定,各地空出的官职不少,抬举属下也不算什么。

    “志达,你跟了吾三年了吧?”洪承畴伸手指了指,示意幕僚坐下,用和缓的语气问道:“你做事认真周细,吾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清楚明白的。”

    “都是属下分内之事,当不得大人夸奖。”陈洪陈志达轻抹着两撇老鼠胡,不喜不怒地平和回答。

    洪承畴点了点头,说道:“云贵战事大体已定,估计朝廷不日便会召回老夫。回到京师,老迈之躯亦不过赋闲在家。你再跟着我,恐无施展才具之地。趁着老夫尚有权柄,安排你到地方任职,有个好前程,也不枉你我主仆一场。”

    陈洪的小眼睛眨巴眨巴,试探着说道:“大人要属下在云贵做个地方官?”

    “四川、广西亦可。”洪承畴捋着胡须说道:“你觉得何地为佳?”

    陈洪想了想,说道:“敢问大人,永昌府可有空缺?”

    洪承畴愣了一下,但随即苦笑道:“志达,你还是对大兵蹂躏永昌,致生民涂炭而耿耿于怀啊!”

    陈洪垂下头,闷声道:“两国交兵,百姓何辜?荼毒滇省,又何止永昌?但事已至此,属下愿尽所能,使百姓早安定。”

    洪承畴沉吟了一下,问道:“平西王下幕僚刘玄初,是否与你密商,要找渠道上奏朝廷,给予劫掠的官将以处分?”

    陈洪抬起头,说道:“刘玄初确实找过属下,想通过经略大人上奏朝廷。属下知此事不可牵扯大人,便婉言拒绝,要他去寻新任云南巡抚林天擎。”

    洪承畴苦笑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你也知道,朝廷不会因此处分螨州官将。对汉军绿营嘛,也不过是大事化小。”

    “罢了。”洪承畴叹了口气,说道:“你不牵扯此事,甚好。既然你想去永昌,那老夫就想想办法。”

    “多谢大人。”陈洪起身施礼感谢,犹豫了一下,又问道:“敢问大人,兵部密咨,如何回复?”

    “依你之见呢!”洪承畴开口问道。

    陈洪斟酌了下字辞,开口说道:“大人目击滇省凋敝景象,粮秣物资无从买备,必知不可谋迫。边外之地,山川险远、瘴气为害,霜降后方消,用兵非其时也。”

    “再有,春耕在即,宜暂停进兵,俾云南迤西残黎稍藉秋收以延残喘,收秋粮以图生聚;而大兵又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使伪明残兵不能窥动静以妄动,土司不能伺衅隙以狂逞。”

    洪承畴微微颌首,又问道:“然定国等潜藏边界,不可不防。”

    陈洪说道:“伪明残兵逃于边界,无居无食,瘴疠受病,内变易生,机有可俟。待霜降之时,兵饷刍粮齐备,调拔将兵,然事进剿,庶为一劳永逸、固内剿外之长计。”

    洪承畴笑着赞道:“甚好,志达真吾臂膀也。便按此拟奏,再交与吾看。”

    “是。属下告退。”陈洪躬身施礼,转身而去。

    洪承畴捋须闭目,又静静地思考了片刻,觉得永历弃国、定国远逃,明军各部残兵在边外之地定然生活艰苦、灰心失望,就算听到多尼、尚善被斩杀的消息,也未必能有多大作用。

    嗯!只要在永昌等地屯驻重兵,镇之以静,假以时日,明军残兵定然不战而降。

    历史上,洪承畴所采取的“先安内后剿外”、“坐等明军自乱”的策略十分成功。

    由于光忙活着震慑缅甸,忙活着救永历,忙活着生存,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包括李定国在内的明军各部也未能对滇省清军展开反攻。

    而各地土司的抗清举事虽然不少,也都因为实力不够,没有支援,而被清军一一击破,没有形成气候。

    也正是在这种全无振作迹象的氛围中,明军各部丧失信心,不断走出边外,向清廷投降。

    但历史在窦英穿越而来的那一刻便已经发生了改变,到了现在,越来越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而洪承畴和吴三桂所定的“养虎自重”,很快就要变成“养虎为患”,他们却还不自知。

    ……………

    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这虽然是评书中的夸张之语,但数千兵马的浩浩荡荡,依然令人目张神驰、极感震撼。

    太后、皇后已经换乘了轿子,是宣慰使多胜祖搜罗来的。虽然不是皇家规制,可对于不能骑马、坐车又颠簸的两宫来说,还是很感舒适。

    太子朱慈煊也舍了车驾,倔强地骑马前行,似乎非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英武。

    八百御林军的盔甲都是最好的,和十几个锦衣卫共同护卫着太子和两宫。

    窦英以赵得胜、高泰明率前军,张国用率后军,他自率中军在三宫的前后又加了层保护。

    赵王白文选却不尽忠职守,把御林军交给死板认真的段时捷,便多与窦英并马骑行。

    两人谈天说地,甚是融洽。白文选不时考较窦英,窦英也尽可能装作不经意,向赵王透露一些颇有预见性的措施和手段。

    “昆明败退时,很多官兵家眷为清军所俘,此一隐患也!”

    赵王白文选闻之神色黯然,叹息道:“是我等无能,累官兵家眷受苦。若以家眷为质劝降,亦是不可不防。”

    窦英在成功引申出话题,一边点头称是,一边说道:“末将以为,或可进行交换,把被俘家眷解救出来。”

    白文选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以何交换?如何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