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献策
当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隐在云层之中时,太皇太后高滔滔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庆寿宫,只是因为她还没有忘记陪孩子们吃晚饭,而对她来说,这顿晚饭吃不吃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年纪大了的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似乎一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她当然不懂得什么是新陈代谢?但她知道这人年纪越大,似乎越扛饿!尤其像今天这样的日子,即使面前摆上一大堆美食,也勾不起她的食欲。
苏重感觉到她浓浓的愁绪,即便是陪着他们用饭的时候,也疏散不开,那脸上的一丝疲态,还有那勉强的笑,让她更显苍老——他不觉有些可怜起这个看似高贵的女人。或许,这其间也夹杂了她对权势的欲望,但从某一点来说,也彰显了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这种时候,挑起了大宋的江山。
乘其余的几个孩子不在身边,忙着查看各宫送来的礼物时,苏重郑重地给老人行了一个礼,相对于之前的跪拜大礼,真诚了许多:“皇奶奶,您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如果能说,那就说给黑儿听听,黑儿不一定能帮您分担,但可以使您的烦恼不至于郁结在心里,从而损害到您的身体-------”
“你这孩子-------真是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啊!可刚才我那皇孙还那般对你-------”
“皇奶奶,刚才官家是一心一意前来给公主妹妹送生日礼物的,可能没注意到我的存在。”是啊!就是没有注意到!苏重也这么安慰自己。回想起这之前见如今的大宋皇上的那一幕,少年皇上显然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便是给赵芙生日礼物时,脸上都没有露出一丝笑容,那僵硬的面部线条似乎才能彰显他是帝皇至尊-------苏重在愣怔了片刻后,才忙不迭地给他行了一个大礼,同时高呼着:“皇上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很大,只是少年天子似乎没有听到,也没有感受到他内心对于天潢贵胄的一片赤诚之心,而是在他可能看不见的状态下,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丢过来,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偏生看到了!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虽没有什么不痛快,但有了一个疑惑——少年天子很讨厌自己?为什么要讨厌自己?
“唉!其实皇奶奶觉得,你们苏家人对朝堂都是一片赤诚,你虽然年幼,但到他真正当政之时,也已经成长起来,可以在一边陪着他,让他不至于太过孤单-------算了,你还是一个孩子,不需要承担这么多,皇奶奶是有些心急了。”
高滔滔此时不无感慨,见苏重还跪着,让他站起来的同时,也才意思到他刚才所说的中心意思,虽然是朝堂之事,但似乎和他说说也不打紧,如今她正犹豫着是否准了苏轼所请,或许与这孩子一说,能够解除这份犹豫之心。于是,也就把杭州府年初发生水灾如今又遇旱灾的事情,以及他的好爹爹申请前去赈灾的事情说了出来。
水灾旱灾?
似乎,主流问题还是没有避过!而苏轼,与杭州这座城市的缘分还是这样被牵引在一起。
“皇奶奶,杭州府的问题既然这么严重了,可能确实需要我老爹去一趟——不是因为别的,因为我老爹说过,他曾经但任过杭州通判,对杭州有感情,也了解杭州。”
高滔滔听他说得有理有据,稍稍有些动心,可又想到苏轼刚刚出任宰相一职,还没来得及做任何政策上的安排,但灾情如此,朝廷是得派一个实干朝臣出任钦差,安抚受灾民众,以示朝廷体恤百姓之心------实在是左右为难!
“皇奶奶,不管什么时候,民生为大!老爹或许不怎么在意礼教约束,对我们兄弟的学业也不太苛求,但,时刻都不会忘记教导我们怎么做人。其实一个‘人’字很简单,一拉一撇,但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只有这一拉一撇对等的状态下,这人才能站得稳------”苏重这时有点感觉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多了,而且,凭他一个七岁孩童,又怎么能生出教导一个位高权重的老人之心呢?他虽然是在说理,但还是有教导之嫌。因而看着沉声不语的高滔滔,真的很想扇自己一把掌。
幸喜高滔滔并没太在意他后面的说辞,而是还在思考着任苏轼为钦差及留在朝堂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早朝她就得给出答案。
“黑儿,皇奶奶有些累了,这就派人送你回去。”
“皇奶奶,黑儿还有话,不知当说还是不当说?”
苏重这般不讨喜,也是因为考虑到一个根本性问题,宋朝朝廷有一个奇怪的法度,一般不允许私自赈灾,即便你单纯性地只想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但仍会被怀疑你有笼络人心之嫌。他现在想到的是,既然灾情如此严重,即便老爹下去也不能长期逗留,仅能把握一些大致性的方向问题,而是否有人因此饿死、病死可能无法全面顾及得到-------而似乎,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意外出现的关系,要不然,现在的苏轼应该在杭州任上。
“你这孩子,想说什么就说!”
“皇奶奶,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方出现灾情,也可以不仅仅依赖于朝廷,朝廷各种所需,耗资巨大,加上赈灾,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补给上无法照拂的那么周全。但,如果发动民众,在哪儿有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一件存在压箱底不准备再穿的旧衣服,对灾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应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取暖,共度时艰-------其实,黑儿说这么多只有一个中心意思,或许可以由朝廷出面指派一个稳妥而又有号召力的人呼吁民众,一起给灾民献爱心。”
高滔滔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孩子半晌,“真不愧是苏学士的儿子啊!他这是在为我这个老太太分忧啊!”
“好!皇奶奶会考虑的。”
高滔滔说着,就唤来童贯,让他把苏重送回去。
苏重跟在童贯身边,临出宫门时还在想:太皇太后会不会采纳自己的建议啊?
他这般安静,使得童贯有些不适应了。在这之前,他也看到了官家对待他的态度,那时的他也是深深迷惑,但回想起种种,似乎又有一丝了然,要不要提醒一下这个孩子?是否有这个必要?
正自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苏重扬起一张小脸看着他:“童叔叔,您在宫里当差累不累啊?”这完全是他无话找话之举,却使得童贯对这个孩子心生感激——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关心地询问过他这个问题,而孩子的心是最淳朴的,他相信他的真诚------先前他们弄出来的什么生日蛋糕,他就在没有征得几位主子认可的情况下,给他们每个站在旁边侍候的太监、宫女分了与他们大小相似的一块。他做起这些来,非常自然,根本没有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合适。当时的他,还暗自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几个主子虽是孩子,却没有一个不是蕴藏心机的,要不怎么在这宫廷之中存活下来?只不过有人做得很好,有人做得差强人意。
“黑儿,叔叔的差事不累人,但累心!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应该懂得!但这话你也不能和别的人说,不然,你就是把童叔叔卖了!”
童贯也不知为什么,与这仅相识一天的孩子说起知心话来。那一道道宫墙,圈起了人,也圈住了人心,宫廷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勾心斗角,最缺少的就是说几句知心话的人,似乎每个人的心坎上,也筑起了一道墙,让人透不过气来。
“当然!”
苏重觉得似乎这样还不够,还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似乎为了让他更加安心,继而问道:“童叔叔,您说官家是不是不喜欢我呀?只是,我一个小孩子,又是第一次见官家,按理不应该如此,是不是我想多了?”
“-----或许,他从太皇太后那里,或是其他人的口中,听了太多称赞你的话------是不是如此,童叔叔也拿捏不准。”
“嗯!我知道了,谢谢童叔叔。”苏重似乎突然开心起来,走起路来也是蹦蹦跳跳的。
那一晚,童贯很是负责地把他送回了家。
也是从那天开始,苏重在宋代,开始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似乎突然之间,他变成了一个思想者,也似乎突然之间,开始真正关心大宋的朝局问题。
苏重感觉到她浓浓的愁绪,即便是陪着他们用饭的时候,也疏散不开,那脸上的一丝疲态,还有那勉强的笑,让她更显苍老——他不觉有些可怜起这个看似高贵的女人。或许,这其间也夹杂了她对权势的欲望,但从某一点来说,也彰显了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在这种时候,挑起了大宋的江山。
乘其余的几个孩子不在身边,忙着查看各宫送来的礼物时,苏重郑重地给老人行了一个礼,相对于之前的跪拜大礼,真诚了许多:“皇奶奶,您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如果能说,那就说给黑儿听听,黑儿不一定能帮您分担,但可以使您的烦恼不至于郁结在心里,从而损害到您的身体-------”
“你这孩子-------真是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啊!可刚才我那皇孙还那般对你-------”
“皇奶奶,刚才官家是一心一意前来给公主妹妹送生日礼物的,可能没注意到我的存在。”是啊!就是没有注意到!苏重也这么安慰自己。回想起这之前见如今的大宋皇上的那一幕,少年皇上显然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便是给赵芙生日礼物时,脸上都没有露出一丝笑容,那僵硬的面部线条似乎才能彰显他是帝皇至尊-------苏重在愣怔了片刻后,才忙不迭地给他行了一个大礼,同时高呼着:“皇上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很大,只是少年天子似乎没有听到,也没有感受到他内心对于天潢贵胄的一片赤诚之心,而是在他可能看不见的状态下,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丢过来,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偏生看到了!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虽没有什么不痛快,但有了一个疑惑——少年天子很讨厌自己?为什么要讨厌自己?
“唉!其实皇奶奶觉得,你们苏家人对朝堂都是一片赤诚,你虽然年幼,但到他真正当政之时,也已经成长起来,可以在一边陪着他,让他不至于太过孤单-------算了,你还是一个孩子,不需要承担这么多,皇奶奶是有些心急了。”
高滔滔此时不无感慨,见苏重还跪着,让他站起来的同时,也才意思到他刚才所说的中心意思,虽然是朝堂之事,但似乎和他说说也不打紧,如今她正犹豫着是否准了苏轼所请,或许与这孩子一说,能够解除这份犹豫之心。于是,也就把杭州府年初发生水灾如今又遇旱灾的事情,以及他的好爹爹申请前去赈灾的事情说了出来。
水灾旱灾?
似乎,主流问题还是没有避过!而苏轼,与杭州这座城市的缘分还是这样被牵引在一起。
“皇奶奶,杭州府的问题既然这么严重了,可能确实需要我老爹去一趟——不是因为别的,因为我老爹说过,他曾经但任过杭州通判,对杭州有感情,也了解杭州。”
高滔滔听他说得有理有据,稍稍有些动心,可又想到苏轼刚刚出任宰相一职,还没来得及做任何政策上的安排,但灾情如此,朝廷是得派一个实干朝臣出任钦差,安抚受灾民众,以示朝廷体恤百姓之心------实在是左右为难!
“皇奶奶,不管什么时候,民生为大!老爹或许不怎么在意礼教约束,对我们兄弟的学业也不太苛求,但,时刻都不会忘记教导我们怎么做人。其实一个‘人’字很简单,一拉一撇,但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只有这一拉一撇对等的状态下,这人才能站得稳------”苏重这时有点感觉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多了,而且,凭他一个七岁孩童,又怎么能生出教导一个位高权重的老人之心呢?他虽然是在说理,但还是有教导之嫌。因而看着沉声不语的高滔滔,真的很想扇自己一把掌。
幸喜高滔滔并没太在意他后面的说辞,而是还在思考着任苏轼为钦差及留在朝堂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早朝她就得给出答案。
“黑儿,皇奶奶有些累了,这就派人送你回去。”
“皇奶奶,黑儿还有话,不知当说还是不当说?”
苏重这般不讨喜,也是因为考虑到一个根本性问题,宋朝朝廷有一个奇怪的法度,一般不允许私自赈灾,即便你单纯性地只想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但仍会被怀疑你有笼络人心之嫌。他现在想到的是,既然灾情如此严重,即便老爹下去也不能长期逗留,仅能把握一些大致性的方向问题,而是否有人因此饿死、病死可能无法全面顾及得到-------而似乎,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意外出现的关系,要不然,现在的苏轼应该在杭州任上。
“你这孩子,想说什么就说!”
“皇奶奶,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方出现灾情,也可以不仅仅依赖于朝廷,朝廷各种所需,耗资巨大,加上赈灾,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补给上无法照拂的那么周全。但,如果发动民众,在哪儿有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一件存在压箱底不准备再穿的旧衣服,对灾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应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取暖,共度时艰-------其实,黑儿说这么多只有一个中心意思,或许可以由朝廷出面指派一个稳妥而又有号召力的人呼吁民众,一起给灾民献爱心。”
高滔滔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孩子半晌,“真不愧是苏学士的儿子啊!他这是在为我这个老太太分忧啊!”
“好!皇奶奶会考虑的。”
高滔滔说着,就唤来童贯,让他把苏重送回去。
苏重跟在童贯身边,临出宫门时还在想:太皇太后会不会采纳自己的建议啊?
他这般安静,使得童贯有些不适应了。在这之前,他也看到了官家对待他的态度,那时的他也是深深迷惑,但回想起种种,似乎又有一丝了然,要不要提醒一下这个孩子?是否有这个必要?
正自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苏重扬起一张小脸看着他:“童叔叔,您在宫里当差累不累啊?”这完全是他无话找话之举,却使得童贯对这个孩子心生感激——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关心地询问过他这个问题,而孩子的心是最淳朴的,他相信他的真诚------先前他们弄出来的什么生日蛋糕,他就在没有征得几位主子认可的情况下,给他们每个站在旁边侍候的太监、宫女分了与他们大小相似的一块。他做起这些来,非常自然,根本没有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合适。当时的他,还暗自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几个主子虽是孩子,却没有一个不是蕴藏心机的,要不怎么在这宫廷之中存活下来?只不过有人做得很好,有人做得差强人意。
“黑儿,叔叔的差事不累人,但累心!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应该懂得!但这话你也不能和别的人说,不然,你就是把童叔叔卖了!”
童贯也不知为什么,与这仅相识一天的孩子说起知心话来。那一道道宫墙,圈起了人,也圈住了人心,宫廷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勾心斗角,最缺少的就是说几句知心话的人,似乎每个人的心坎上,也筑起了一道墙,让人透不过气来。
“当然!”
苏重觉得似乎这样还不够,还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似乎为了让他更加安心,继而问道:“童叔叔,您说官家是不是不喜欢我呀?只是,我一个小孩子,又是第一次见官家,按理不应该如此,是不是我想多了?”
“-----或许,他从太皇太后那里,或是其他人的口中,听了太多称赞你的话------是不是如此,童叔叔也拿捏不准。”
“嗯!我知道了,谢谢童叔叔。”苏重似乎突然开心起来,走起路来也是蹦蹦跳跳的。
那一晚,童贯很是负责地把他送回了家。
也是从那天开始,苏重在宋代,开始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似乎突然之间,他变成了一个思想者,也似乎突然之间,开始真正关心大宋的朝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