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仗剑走天涯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百姓家

    牛车拉到了村子里的一个小茅草屋前,阿彘叔跳下牛车,用鞭子的木柄敲了敲李剑南的脑袋:“喂,李北,醒醒啊,到家喽。”



    李剑南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么快啊?”



    “快什么呀,都太阳晒屁股喽,昨天晚上你是做贼去了么?”



    李剑南没理会阿彘叔的问话,跳下牛车,将上面的一层稻草抱下,两只手提了四坛酒,站在阿彘叔面前:“搁哪?”



    阿彘叔乐了:“小伙子可以啊,挺有劲儿的,跟我来。”阿彘叔领着剑南走进茅草屋,茅草屋东西各一间,中间是一间堂屋。阿彘叔领着剑南走进了西边的屋子,西边屋子是用来做饭和储存粮食的地方。走进屋子迎面就是一口大灶,烟囱朝外。大灶旁边堆积着码到屋顶的柴火,还有一些茅草。



    阿彘叔指着茅草堆旁边的那块空地方:“呶,就那儿,小心点啊,码放的时候挨个儿码,放整齐点。”



    “好嘞!”李剑南大踏步向前,把四坛酒搁在土墙的东南角,然后走出屋外,将车上的酒都往这个角落搬运。不消一炷香的工夫,整车的酒全搬到屋子里来了。



    阿彘叔和李剑南走到堂屋,李剑南一屁股坐在板凳上,阿彘叔拎起桌子上的茶壶,拾起一枚茶杯,倒满水递给李剑南:“小伙子,辛苦了。这趟劳工就当抵消你偷喝我的那坛酒吧。待会呢,我就把你那件外套还给你,别凉着。”



    李剑南接过那杯茶,一饮而尽,然后将茶杯搁在桌子上,朝着阿彘叔一摆手道:“不必,大叔,那件衣服我送你了,你要是真觉得不过意的话呢,你就给我一件粗布麻衣穿着挺好。我想那件外套是丝绸做的总比粗布麻衣值钱多了吧,你看这样行么?”



    “嘿,你小子是富贵过头了吧,放着好好的丝绸衣服不穿,穿我们这些穷旮沓的衣服,好,就依你,我给你找件好点的粗布麻衣,你可别后悔哦。”说着,阿彘叔走进东边的茅草房里翻腾衣服去了。



    “不后悔,不后悔。对了大叔,你们家招人么?”



    “招人?招什么人?我这穷老头子自己都养不活,哪还有钱招人。”说着,阿彘叔走了出来,将一件麻衣递给剑南:“呶,给你。”



    李剑南接过衣服:“我不要你的钱,你只要给我个睡觉的地方,一日三餐管饱就行。”



    “不行不行。”老爷子摇摇手:“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哪还管得了你的三餐吃饱。”



    “一日两餐也行啊。”



    “一餐都不行,你啊,从哪儿来就到哪儿去吧。我看你穿着这么好,肯定是家里怄气出来的吧,快回家去吧,别让家里人着急了。”



    “嘿,你这老爷子咋就不信呢,您看过哪家富家公子干活儿像我那么卖力的?”



    “不行就是不行,快走快走。”说着,老爷子就开始哄客了。



    这时候,阿彘叔家的门外走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老伯。



    阿彘叔站起身来:“荀老头,怎嘛啦?这么气喘吁吁的。”



    “借,借你家的牛车一用。”



    阿彘叔将荀老伯拉到桌前,倒了杯水:“慢着点说话,没人逼你,来,喝口水。”



    “不喝啦。”荀老伯将阿彘叔递过来的茶水搁回桌上:“我还要将晒干的药草搬上车上,然后再将牛车赶到集市上,得抓紧时间了。”



    “那,那你拿去呗,车不就在门前么?”



    “好,好,多谢。”



    李剑南瞅着这是个机会:“荀老伯,您要搬药草上集市上卖啊,那我帮您呗。”



    荀老伯开心道:“好,好,小伙子谢谢你啊。”



    “不客气,不客气。”李剑南牵着牛跟着荀老伯走到他家里。



    荀老伯的家跟阿彘叔家的布局一样,西边房是厨房,东边房是卧室。药草堆在西边的厨房里,靠着墙,足足码上了屋顶。



    李剑南哂笑了下,将荀老伯扶到灶口前的小凳子坐下:“老伯,您坐会,这种小事交给我,包您满意。”



    说完,他便走到药堆前,抱起一大抱药草走向门外,一杯茶的工夫,李剑南就将这么一大堆的药草全都整齐码放在牛车上,还有麻绳拴了起来,将药草固定在牛车上。



    快得连荀老伯板凳都没坐热就站了起来。“好,好,小伙子好样的,真是干活的这块料儿。”



    李剑南拍拍牛车:“大伯,上车,我陪你上集市上卖药去。”



    “好!”荀老伯高兴地爬上牛车,坐在药草上。李剑南坐在牛车前面,拿起鞭子在牛屁股上鞭了下:“走,上集市去。”



    东海镇的居民,民风淳朴,为人善良,虽然物质条件都不怎么丰富,但是日子却也过的和和美美。这里的人们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集市上开始做买卖的农民就渐渐地多了起来。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小贩都是农民,也几乎每一个农民都是小贩。药农们将山上采下来的药草背在竹篓子里带回家晒干,然后装车运到药店里去卖,卖出来的钱再去粮市购买稻谷回家。种田的农民则将自己收割好的稻谷运到粮市上卖,卖出来的钱再去酒庄打几斤米酒回家。所以集市上的交易基本都是基于邻里乡亲之间的交易,无需外界社会的物质干预,这里的人民的生活环境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李剑南赶着牛车到了集市,这还是他第一次了来到集市。从小到大,他都是在山上长大的,山上的日常供给都由上山的农民提供,所以他基本上还没见过外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