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建厂

    秋日的阳光明媚灿烂,给人一种灼热的感觉。

    此时,山谷基地外刚建成的纺织厂门外人头涌动,声音嘈杂,配合着秋日的阳光,让人觉得更是炎热。

    “大伙静一静,静一静,让我把话说完。”厂门口,董宾实拿着扩音器大声的喊着。

    “工厂给工人每月的工钱确实是通知上写的每人每月一两的银子,而且每月有四天的休息时间。”

    话音一落,众人纷纷涌到董宾实面前,“我要报名”,“我也报名做工”,众人争先恐后的喊着,生怕人满了自己进不了工厂拿不到银子一样。

    “大伙不要挤,不要挤了,我们工厂招的人很多,不要怕人会招满,在场的人人都能报上名”,董宾实看到众人纷纷向前挤过来,差点将自己等人撞倒,连忙喊道。

    还好,董部长反应及时,众人听了他的话后,拥挤暂时得到了缓解。

    看到众人暂时冷静下来,董部长心里一阵侥幸,虽然已经预料到众人的反应,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想到众人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差点闹出事故。

    “你们不会骗人吧,你们月前让人在村里宣读的告示里不是说什么先到先报,人满即止吗?”人群后方传来质疑声。

    “我干嘛骗你们啊,工厂里确实需要很多人,在场的所有人加起来完全不够,所以你们肯定都能报上名,现在大伙要做的就是给我按要求排队,不然挤在一起,我们没法给大伙报名!”

    董宾实知道纺织厂建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织布,而是将周围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做工的方式一步步改造村民,让他们变成符合的人才。因此工厂绝不会嫌人多,之前之所以那样宣传,是为了给村民一种稀缺感,激起村民报名的欲望。

    原本,李明还打算直接招募村民入山训练,采取后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但后来想想就放弃了。

    根据地位于大山里面,若直接征召村民入山,很大可能会受到村民的怀疑,况且也不可能将入山的村民长期禁锢在山中,若如此,必将引起他人的猜疑,若不如此,则很容易将根据地的消息泄漏给官府。

    很快,在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村民们按顺序排起了长队,报名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此时第一个村民来到稚嫩的登记员面前,看到眼前那最多十五、六岁年纪的登记员,有点诧异。

    登记员看到村民的表情,知道村民的惊讶,但也没想着解释,便开始登记。

    “姓名?”

    “王大牛。”

    “是大名吗?”登记员问了问。

    “是的,俺从小就叫这个名字,没有其他名字。”说完王大牛憨厚的笑了笑。

    “哪里人?”

    “牛村人。”

    “家里几口人?”

    “两个,俺还有个老娘。”

    ……

    问题很多,问的也比较仔细,这是为了详细了解村民的情况,以便未来的培养。

    大牛,牛村人,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以帮村里的地主家放牛为生,平日里经常受到地主老爷各种理由的苛责,并以此克扣钱粮,以致其二十五岁了都没钱娶妻。

    在明代,人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十,男子二十五岁还未娶妻可以说是很少见了,况且在明人的观念中,无后也是一件大不孝的事情。

    对大牛来说,娶妻已经属于奢望,而最大的可能是做一辈子的光棍。虽然大牛希望改变这一切,但显然这只是个奢望。也许是天不绝大牛,让李明来到了这个世界。

    一个月前的一天傍晚,大牛放牛回来,看到村口围着一大群村民,像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一样。

    人类喜欢热闹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大牛也不例外,也好奇的挤到人群中,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真有这样的好事,去你说的那个叫什么厂的地方做工,每个月给一两银子,还包吃包住,一日三餐!”

    大牛听到人群中的声音,便也十分好奇什么活有这么好的待遇。

    随后,在宣传人员的一一解释下,大牛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叫大山纺织工厂的作坊在招人。

    虽然大牛不知道为什么叫纺织工厂,不叫工坊,但想来和村里村民的织布差不多,而且工厂招人要求也很低,只要不大于35岁,且肯吃苦耐劳,男女皆可,这让大牛煞是心动。

    那一刻,大牛仿佛看到了自己心底奢望实现的场景。

    因此大牛想也没多想,便决定去工厂看看。

    李明考虑到董宾实为商州本地人,曾去过商州各地,对商州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因此此次山谷基地外的纺织厂建厂,交由董宾实全权负责。

    董宾实在认真考虑后,认为纺织厂的工人来源主要是周围村庄的佃农,他们没有自已的土地,容易被纺织厂招收过来。

    因此董宾实将纺织厂正式招人的时间放在秋收后,这样一来避免了与秋收的冲突,二来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各个村落宣传。

    本来还担心没有足够的村民到工厂来做工,但没想到来现场报名的人很多。

    整个报名过程持续了三天,本来打算两天结束的,但没想到经过第一天报名的人回去宣传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导致无法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因此不得不延长了一天,最后总共招收了约1000人,几乎将商州各村的劳动人口招了一半,使得来年各村劳动力极度短缺。

    报名结束后,工人们就陆续带着行李来到了工厂。

    为了将工人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工厂采取了封闭式培养方式,工人们平时必须住在工厂,不得外出,只有在休息日才可以外出,也因此工厂给了工人们三天的时间回家处理私事。

    “你好,俺叫王大牛,牛村人,今年25了,你呢?”宿舍里,王大牛向刚来的小伙子问道。

    王大牛第一天就来到了工厂,然后和其他第一天过来的人一起被简单教育了一下厂里的规矩,就成为了临时宿舍长。做为临时舍长,王大牛和其他临时舍长一样被单独安排了一间4人宿舍,然后被要求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接待并照顾新来的人。而且王大牛等临时宿舍长还被通知,若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完美的完成接待任务,就会被任命为正式舍长,且每月工钱增加一钱。

    王大牛在4人宿舍里住了一宿,直到第二天上午快结束时,才有第二个人被带进来。

    “俺叫任永长,龙朐寨人,今年16了,以后你就叫我小任,大牛哥!”这是一个腼腆的小秋子,长的很清秀。

    “那好的,小任。俺昨天就来工厂了,已经住了一宿了,来这边,这是你的床,以后你就睡这。”王大牛将任永长带到一张类似后世学校宿舍的铁架子床面前。

    任永长摸了摸铁做成的床,不由出声道:“这工厂真有钱!”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除了这铁做的床,还有用上好的布做成的工作服。最让我震惊的是,这厂里的饭菜特好,白米饭管饱,菜油水很足,还有肉。我以前在地主老爷家干活,也没看到他们天天这么吃。我昨晚都吃撑了,差点走不动路。”王大牛想起昨日晚餐时的情景,还以为自已在做梦。当然如果王大牛知道,以后工厂还会给工人下发各种闻所未闻的生活物品,就不会这么震惊了。

    “真的吗?我都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肉了。”听到王大牛的话,任永长非常惊讶,这不是比地主老爷过得还好。

    “那当然是真的,我昨天都问过厂里的管事了,以后只要听话,努力干活,这样的饭菜天天有,而且今天早上的饭菜也差不多,除了没有肉,其他都有。”王大牛拍了拍胸脯,一脸认真地说道。

    任永长看到王大牛那认真的样子,心底的怀疑骤然降了下去,但有点疑惑道:“这工厂怎么回事啊?月俸这么高,伙食还这么好,不会很快就关门了啊?”

    “这俺也问过管事了,不过管事说俺这是瞎操心,厂里的情况很好,还说厂里以后会越来越好,只要俺们听话,好好做事,别闹事,不然被辞退了,就享受不到这些好处了。”

    “听话那肯定是当然的!”任永长对于这么简单的要求有点不屑,哪有给主家干活还不听话的,那不是自找罪受吗?

    “当!当!当!”突然一阵声音传了进来。

    王大牛正想开口接话,听到这声音,立马知道是中饭开始了,于是赶紧对任永长说道:“现在要赶紧去吃中饭了,刚才的钟声是中饭开始的钟声,我们要赶紧过去了,昨天管事说了,中饭只有半个时辰,过了时辰就只能等晚饭了。”

    任永长本来还在疑惑这突然而来的钟声,现在听到王大牛的解释,立马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东西,随王大牛一起奔向食堂。

    不多时,王大牛、任永长两人来到了食堂,此时里面已经很多人了。

    王大牛看了看食堂的情况,便拉着任永长站到一列人少一点的队伍后边排队。

    “小任,厂里的规矩很多,这排队吃饭就是一点,所以咱俩就在这排队即可。”

    “大牛哥,这要是不排队会怎样啊?”任永长看了看四周,发现大家都很老实的在排队。

    “这第一次初犯罚站2刻钟,第二次犯就一顿没饭吃,第三次再犯就要卷铺盖回家了。你看,那个角落那边就是插队被罚站的。”

    任永长顺着王大牛的手指望了过去,发现确实有人站在那边,还有穿着管事服装的人在训斥他们。那里隐约被旁边排队的人挡着,刚才任永长没仔细看,因此就没有发现。

    就这样,王大牛等人在工厂过了几天清闲的日子,直到三日过去,所有工人来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