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三章 工人分级

    “我计划将工人划分为12级,其中1到8级为技工,9-12级为技师,其中技工主要看得是技能和识字率,技师则主要看技能和理论。”李明将后世曾用过的工人等级划分标准改动了一下就拿过来用,其中增加了技工的识字率要求。

    后世的工人大都是技校毕业,没有识字方面的问题,而此时空不一样,工人基本都是文盲,因此李明增加了识字率是为了让工人主动去学习知识。

    “元帅,技工我能理解,但技师不是很懂?”

    兵工厂办公室里,马令羽听了李明的话,神情有一点茫然。至于元帅,说的就是李明。自从李明给自已弄了一个三军元帅的职位,根据地众人发现元帅这个称呼更顺口,也更独特。于是时间一久,元帅这个称呼就慢慢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见马令羽有点迷惑,李明解释道:“技师需要有一定理论,这个理论指的是工人需要知道加工过程的原理,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怎么设计,比如火炮的制造,技工只要会加工就行,而技师则要知道怎么加工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火炮。技工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师则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嗯,我大概懂了,就像我以前认识的一位造刀师傅,不光技艺精湛,还清楚怎么样的刀更省力,更易劈砍。”马令羽恍然大悟。

    “有点接近了,但你说的那位造刀师傅更多的是经验,还没上升到真正的理论,这方面你以后慢慢会懂的。”李明清楚马令羽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理论。

    “嗯嗯,这个我以后再慢慢理解吧!”马令羽应声道。

    “这个工人分级之后,不同的等级待遇也不相同,你看一下,这是每个等级工人相应的待遇。”李明将准备好的资料递给马令羽。

    马令羽接过资料,认真看了一遍:“元帅,你上面写的一级技工每月基本工钱为3两银子,2到5级每升一级加1两5钱银子,6到8级每升一级加3两银子,8级之后每升一级加5两银子,这样算的话,12级技师的每月基本工钱为38两银子,是不是太高了。”

    “不高,一点也不高,相反还有点低了,你不清楚高等级工人的作用,如果知道你就不会这么说了。”李明解释道。

    马令羽听了李明的话有点尴尬,在他的认知里,高级技师跟那个造刀师傅没什么区别,因些无法理解李明为什么定这么高的工钱。

    李明离开后,马令羽招集工人,将李明的工人分级标准以及相应的待遇一一向工人们进行了说明。

    “小王,这下你要发达了,按上面说的,你应该算了3级技工了吧!”兵工厂,在马令羽宣布工人等级和待遇后,一位工人对一旁的工友小王说道。

    小王是目前兵工厂技能最好的工人,其经常成为马令羽口中的榜样。

    “没呢!我虽然技能达到了,但识字率还不到要求,我最近很少去夜校上课,到现在大概才认识5、6百字,最多只能算2级技工。”小王有点遗憾地说道。这一段时间他看其他工友没多少人去上夜校,也减少了上夜校的频次,现在看到识字的作用,一时大为懊悔。

    “要我说,元帅定这识字率真是多余的,我们做工又不是做学问,要的是手脚勤快,技能好,而不是识字!”旁边一位工人听了两人的对话抱怨道。他因为不喜欢去上夜校,到现在除了自已的名字其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你还说,要不是工厂强制要求必须会写自已的名字,你到现在估计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我相信元帅不会错的,这识字一定有大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夜校学习。”又一位工人有点鄙视地说道,他是李明的崇拜者,对这人如此说李明的话很反感。

    “是啊,谁说做工不用识字,你看机器旁贴的操作规程,若不识字根本看不懂。”又一位工人说道,他因为认识一些字,经常研究这些操作规程,然后发现这些操作规程很好用,能帮助他更好地操作机器。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要认真上夜校,未来我一定要成为12级技师。”小王坚定地说道。

    “小王,晚上上夜校也喊我一声,我也去。”一位工人说道。

    “把我也喊上!”

    “我也去。”

    ……

    在场众人纷纷决定上夜校,没有人甘于落后。

    那位不认可李明想法的工人看到周围工人的反应后,也开始怀疑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了,暗自打算今后也去上几天夜校看看。

    ------

    工人分级方法的制定,提高了工人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识字的重要性,因此一时间夜校人满为患。

    李明看到这种情况后不得不扩大了夜校,并提高了去夜校授课的奖励,一时间许多学生纷纷报名去夜校讲课。

    在根据地众人火热进夜校学习时,火力发电站终于开始发电了。

    李明发现董鸿志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埋没的人才。他念四书五经不行,但对电学知识却如天才一般。也因此短短20天功夫,他就将火电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了。

    火力发电站的运行,让李明带来的柴油发电机开始退休了。

    发电站每小时5万度的发电量不光满足了工厂的需要,还有很多剩余,特别是在夜晚大部分工厂停工时,电力大量剩余,为此李明将多余的电力提供给根据地居民有偿使用。

    虽然根据地居民用电需要自已出钱,但李明收的电费并不高,只收0.2元一度电,因此居民们争相安装电灯,没有一户不想安装。

    一时间根据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根据地的夜晚也真正告别黑暗了。

    李明看到众人用电的那鼓热情,担心用不了多久电力供应就会不足,因此立即让董鸿志开始火电站2期工程的建设。

    不过李明也清楚,小型火电站终究只是暂时的。目前根据地居民家里除了电灯,并没有其他的电器,但未来各种电器必将进入居民家里,到那时大型发电站就成了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