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陕北见闻

    离开山谷基地后,董管家等人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赶到了延绥镇榆林城一带。

    这一路用时颇多,除了道路难行,沿途在西安府、延安府也各停留了三日。在停留的时日中,董管家找了当地的地头蛇,并用大量银子打点好了一切。

    榆林是九边重镇之一。《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

    董管家此次首先选择榆林卫(延绥镇)来招募流民也是看中此地土地贫瘠,人口众多。

    花了两天时间,董管家将榆林城仔细逛了逛,发现情况比前几年更差了,城里变得越发破败。走在大街上,只见城内行走的百姓和军丁大都一脸饥色,骨瘦如柴,一看就知道经常挨饿。

    出了城,那又是另一翻景象。只见官道上不时有流民行走,其间有些流民躺在地上,也不知道死活。官府一方面严禁流民进城,一方面又不给流民吃的,只是每天派人检查那些躺在地上的人是否还活着,防止有人尸体腐烂,发生瘟疫。

    流民们大都只能自生自灭,有能力的帮人干点活混口饭吃,没能力的只能卖儿卖女,等到没活干,没有儿女可卖时要么等死,要么为寇。因此城外的治安很差,出城若不多带些人,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看到此情此景,董管家唏嘘良久,对于大明也越发的绝望了。董管家跟了李明这么久,虽然李明还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要造反的事,但他也清楚李明很多事有点出格,与朝廷不像是一路人。董管家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一直有着读书人那种“忠君报国”的思想,只是在做了二十多年商人管家,见识了世上各种各样的情况之后,这种思想慢慢淡了,但心底的念想一直没有消亡。

    董管家来到一家米店,示意几个护卫在外面等着,然后一个人单独走了进去:“钱掌柜,是我,多年不见,生意可好?”

    米店里,钱掌柜正在算账,突然听道有人喊,连忙抬起头,仔细一看:“哟,是董管家啊,这几年去哪了呀,好几年没看到你人过来了。”

    “说来话长啊!我就简单地跟你说下吧。我原先的主家靠山倒台了,多年经营的家业也被人侵占了,最后只能带着全家老小离开西安府,东去江浙一带避难去了。我呢,也因此被辞退了,直到跟了新的主家。现在我就是为了新主家的事来这里的。”

    董管家长话短说,将这几年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哎,可惜了,安老板这可是个能人啊,没想到就这么败了。”

    董管家原先的主家姓安,钱掌柜也认识,听了他的事,不由有点惋惜。

    “不说这个了,每次说起来就让人伤感。我这次过来,是有件事想请三爷帮忙,麻烦你帮我引见一下。”

    董管家不想多谈伤心事,因此直接说出了自已的来意,而他想找的三爷就是榆林卫指挥使的三公子,榆林城的土皇帝。

    “是你新主家的事吗?他没过来?”钱管家问了一句。

    “是主家吩咐的事,这次他没过来,因为京城那边有要事需要他去处理。”董管家回答道。

    “哦!原来如此!”钱掌柜低沉了一声,想了一会,接着说道:“我看这样吧,明天刚好月末,我正好要去三爷那汇报这个月米店的进账。你的事我会顺便向三爷述说的,至于三爷怎么说我回头再来找你,你这次过来还是住在老地方吗?”

    “是的,还是城南的运来客栈。”董管家回答道,然后从衣袖中取出一袋银子,递给钱掌柜:“这是一点谢意,钱掌柜路上渴了可以去茶馆喝杯茶。”

    “既然是董管家的一片心意,那我就收下了。”说完,钱掌柜直接接过袋子,颠了颠,约莫有十两银子,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董管家放心吧,你我相交多年,你的事我一定用心。”

    告辞离开后,董管家仔细思考了下,觉得应该在这榆林城买个宅子做为据点,这次干的事不太见得光,还是少让人知道为妙。于是他找了以前相熟的一个牙人,在城东买了一个大宅子,地方很大,有个五亩方圆,但价钱并不高,50两银子就到手了。

    当晚董管家带着护卫和管事离开了客栈,只留了一个护卫在客栈等候消息。

    钱掌柜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天就过来向董管家传达消息:“董管家,你的情况我今日已向三爷说了,不过三爷这几天有事,没时间见你,可能要5天以后才会有空。”

    “这是什么情况呀?”董管家很诧异,因此赶紧问道。

    “据说是都指挥使大人后日要到榆林来巡查,指挥使大人要求三爷之后几日都不要出府,以免不小心得罪都指挥使大人。”钱掌柜靠近董管家,小声地在说道。

    听了钱掌柜的话,董管家知道这事只能等,内心思量一会说道:“那我就在榆林城多待几天吧,几年没来,有点怀念了。”说完,董管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钱袋子,说道:“钱掌柜忙里抽空告知在下,在下感激不尽,这是一点心意,望钱掌柜勿嫌弃。”

    钱掌柜看到钱袋子,有点不好意思:“董管家,这事情没办好,我怎么好意思再拿银子。”

    “钱掌柜,你这样就见外了,这事又不是你的原因,怎能怪你。何况你我相识多年,你又帮了我很多次,这点心意是应该的。”董管家见钱掌柜推脱,连忙劝说道。

    钱掌柜思虑良久,最终抵不过银子的诱惑,收下的了银子:“董管家,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必会尽心在三爷那边为你求情,让其早日答应见你。”

    董管家听了钱掌柜的话,会心一笑:“那我这事就尽请钱掌柜多费心了。我看天色不早了,我已让人在城中最好的酒楼定好酒菜,钱掌柜可否赏个脸。”

    钱掌柜一看既然这样了,也不再推辞,遂与董管家一道去了酒楼。

    之后几天董管家又仔细逛了逛榆林城,其间还让护卫去城内招了20个身强力壮、有家室的年轻人。

    这20个年轻人,董管家打算训练下作为流民南下的护卫。

    这一日,董管家在院子里看着正在训练的众人,感觉很满意,不愧是兵最精的榆林人,敢打敢杀,英勇无畏。

    正当董管家为自已招人的决定自我感觉良好时,一个护卫跑了进来:“董管家,钱掌柜过来了,正在前厅等你。”

    董管家听到后赶紧赶到前厅,只见钱掌柜在焦急的在前厅走来走去:“钱--”

    “董管家,赶紧跟我走,三爷今天特意抽出时间见你。”钱掌柜打断董管家的话,焦急地催促道。

    “好的,好的,等我换个衣服。”说完,不等钱掌柜回话,董管家赶紧回屋换衣服。

    “董管家,这次是我特意向三爷求情,说你的事比较急,三爷才愿意抽时间见你的。”路上,钱掌柜向董管家说明了原因。

    “多谢钱掌柜,回去我必有重谢。”董管家感激道。

    约莫二刻钟功夫,董管家随钱掌柜来到城北一幢豪华的宅子前。董管家清楚,这是三爷的私宅,平时三爷一些见不得光的事都是在这商量的。

    进入宅子,董管家被带到了前院,然后钱掌柜先进去汇报了。

    没等多久,钱掌柜就走了出来:“董管家,请随我进去,三爷正在里面。”

    “好的。”说完,董管家便随钱掌柜进了屋。

    进到屋里,只见三爷正坐在中央,董管家快速上前行了一礼:“拜见三爷。”

    这是一个身材中等,面色僵白的年轻人,一看就是纵欲过度。其双眼之中有一股狠劲,模样倒也是俊俏,见董管家行完礼,便开口说道:“董管家请入坐,我们坐下来谈话。”说完,挥手示意董管家坐到下首左边的椅子上。

    “多谢三爷。”谢过后,董管家转身坐到了左边的椅子上。

    “董管家,听钱福说,你这次来是有急事要我帮忙,不知是何事。”三爷开口问道。

    “是这样的,我家公子策划在西安府开一个织布工坊,需要几千人做工,但一时找不到足够的人做工。”董管家说出了早先想好的一个借口。

    “你家公子有魄力啊,我只听人说在东南一带有这么大的工坊,没想到我西北苦寒之地也有人要建工坊。”三爷有点惊讶,没想到有人要建工坊。

    “三爷过讲了,在那东南之地几万人的工坊才算大工坊,我们这几千人的工坊怎么和他们比。”董管家谦虚地应道。

    “哈哈!你莫要谦虚了,在我西北千里之地,千人以上的工坊总共也没几个,你们这几千人的工坊就算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对了你说这做工的人不好招,怎么回事?”三爷说出了自已的疑问。

    董管家知道三爷肯定要问,于是说出了早已想好的理由:“这还不是钱的问题,要是工坊工钱开的高当然好招了,不过咱们西北苦寒之地,百姓不富裕,生意不好做,工钱不敢开太高,不然到时本钱都会保不住。”

    三爷听了董管家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话有理,因此开口说道:“那你要我怎么帮忙?”

    “就是希望三爷你派人在榆林卫招幕一些流民,然后打点好榆林卫的官府,允许我们将这些人带出榆林卫,每带出一人,我们给三爷三两银子。”董管家说出了自已的目的。

    三爷听了董管家的话,有点犹豫,担心大量流民闹出事不好收拾,但又有点动心,毕竟这银子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因此迟迟下不了决心。

    董管家见三爷的表情,知道三爷已经动心了,遂决定加把料:“三爷,要不这样每带出一人,我们给4两银子,这是我们的最高价了,再高工坊还不如开高一点的工钱来招收人。”

    董管家的话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三爷的贪欲已经大于了理智:“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你是只要轻壮,还是男女老少都要?”

    “三爷,是这样的,本来工坊只需要年轻男女,不要老人和小孩的,但这样又不方便三爷你招收流民,毕竟流民们大部分都拖家带口。因此,我来之前,我家公子说如果老人和小孩的价钱不高于一两,就愿意带上老人和小孩。”董管家虽然知道李明并不介意老人和小孩,但还是决定这样说,看看三爷是否上钩。

    果然不出董管家所料,三爷听到老人和小孩也有一两的价钱,内心暗喜,立即开口道:“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办,老人和小孩一人一两。”

    随后,董管家与三爷开始商量细节。

    “三爷,这是我家公子让我带来的礼物,让我感谢三爷的相助。”

    离去前,董管家让一旁的护卫呈上带来的一尊玻璃观音像。

    三爷看到呈上的礼物吃了一惊,如此晶莹透明的观音像从来只在传说中才有,没想到现实中也有,并且被人送给了自已。

    三爷身旁的管事看到观音像也非常吃惊,但看到三爷出神的表情,连忙咳嗽了一声。

    听到咳嗽声,三爷回过神来,知道自已刚才的表情有的丢人,脸微微红了一下,然后说道:“董管家,你家公子的礼物我收下了,你回去帮我感谢你家公子,说我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有的受宠若惊,以后你家公子的事就是我的事,我非常期待有一天能和你家公子喝一杯。”

    “三爷的话,我必会带到,想必我家公子也非常期待有一天和三爷喝一杯。”说完,董管家就带着护卫退下了。

    “福伯,你看他们的话可信吗?我担心这么多流民在一起会闹出事。”等董管家离开,三爷说出了自已的担忧。

    “三少爷的担心有点道理,不过也不用怕,毕竟才几千人,没有刀枪,出不了大事。更何况几万人的流民队伍我们也见过,何必担心这几千人。”福伯一点也不担心,没人会通过这样办法起事,还不如那些邪教一次集会的人多。

    “也是,害我白担心一场。福伯,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你给我盯紧了,别让下面那些兔崽子自已偷偷把银子拿了。”三爷手下能够信任的只有福伯一人,对其他人他是一点信任。

    董管家回去后,立即派了一个护卫回去向李明报信,然后在榆林城留了一位管事、5位老护卫和15个新护卫负责流民的转送,自已则带着其他人西去宁夏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