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崩塌
字体: 16 + -

第二章 刀兵四起

    西楚,王殿。

    ”王上,淮南兵强,切不可贸然出兵啊,应当养精蓄锐,徐徐图之啊。“

    ”王上,臣也认为此举不妥,淮南与楚素来交好,此番征战师出无名,况且淮南王乃是大夏宗亲,如今勤王刚败,楚国便趁机发难,被世人诟病啊。“

    ”臣附议,王上应效法三皇,行王道,施仁义,兴刀兵亦当是仁义之师,而非祸乱他国啊。“

    ”臣附议。“

    ”臣附议。“

    ”都说完了?“熊绎面南而向,仰坐在玉阶之上,俯瞰着下面喋喋不休的群臣,刚一入朝会,还没等自己这个楚王开口,站于左首的文臣便开始长篇大论,直言上谏。

    嘴中说的绕来绕去,都还是昨日自己发下进攻淮南的诏令,阻拦楚国出兵。

    ”还想再说吗,寡人给你们时间。“

    此言一出,原本叽叽喳喳个不停的大臣终于住嘴,耳边清静下来。

    站于文臣首位的耄耋老者向左跨出一步,站在当中,也不躬身行礼,直视熊绎,”老臣恳请王上,收回成命,与民歇息,不兴刀兵,如此才是我楚国之兴啊。“

    甘蔺,楚国令尹,为官已五十余载,两朝的元老,朝臣之首,先王所特赐的礼遇,着履上殿,面见君王可不行跪拜。

    ”臣等恳请王上,收回成命。“

    甘蔺之言一出,身后自然有朝臣相和,山呼一般。

    熊绎却只曾斜眼看过这帮文臣一眼,更加没有出言搭理的意思,”荣翟,你觉得我西楚北进淮南,如何?“

    右手武将首位,一位黑甲将军身体修长,却亦显孔武,面容却偏偏白皙如玉,可那两道竖立长眉,杀气凛冽,如若有人与之对视,心中揣揣,决难忍不去躲闪。

    荣翟,楚国上将军,祖上世代皆为楚将,但却曾于两朝之前,为奸臣所害,同亲宗族尽被充入奴籍,熊绎年少时与荣翟相识,继位楚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其家族平反,楚国上下人尽皆知,荣翟是楚国最锐利的剑,更是熊绎手中最锐利的剑。

    同样向右跨出一步,身上铠甲撞击,还未开口便助声势,抱拳躬身,声音如同两军对阵所擂战鼓,中气十足。

    ”王要战,臣便战。“

    ”匹夫之言!“熊绎还未说话,甘蔺却如同被踩到了尾巴一般,当廷发作,侧身出言喝斥,”莽夫,就知道兴刀兵之祸,如此只言也敢说与王上听。“

    ”王上切莫不可听信这等粗鄙之言,此刻出兵,师出无名,更无获胜把握,于楚国无利,于百姓无利,还请王上收回成命,不要因为这等嗜杀莽夫和那粗鄙草民而误国误民。“荣翟转过身子,依旧是不礼不拜,声音朗朗,只是最后那”粗鄙草民“四个字,所指为何,整个楚廷都心知肚明。

    熊绎每月都要去那云梦泽旁数次,满朝臣工如何能够不知。

    ”令尹,可说够了?“对于甘蔺的话语,熊绎仿佛没有任何不满,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但眉眼低垂,让人看不出心中所想。

    甘蔺刚刚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但却没想到熊绎既不恼怒,也不答应,只说了如此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反倒让甘蔺不知该如何作答。

    ”老臣话都已经说完,只肯请王上能够听进心中。“

    ”既然说完了,那边闭嘴吧。“熊绎只此一言,便不再看甘蔺,”荣翟,整顿兵马,旬日之内发兵北进淮南。“

    ”荣翟领命,五日之后便可发兵。“荣翟也与熊绎一般,根本不曾搭理甘蔺半分,只当作空气一般。

    ”王上。。。“甘蔺被熊绎一句话给呛得满脸煞白,想他活了七十余载,又何曾受到过如此修如,如何能忍,当即便要开口。

    但却只来得及说出”王上“二字,便被熊绎自玉阶之上扔下的竹简,给生生咽回了肚中。

    ”够了!北进淮南,这是寡人下的决定,定了,也便定了!还有。“

    熊绎突然站起身子,指着甘蔺和他身后的那帮文臣,一字一句的说道:”嗜杀莽夫?粗鄙草民?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寡人保卫疆土的锐士,是寡人治国理政的国士,若是没有他们,你们如何还能在这里喋喋不休,以后在寡人的朝堂之上,若在出现此种言语,休怪寡人无情!“

    ”散朝!“说完,熊绎不等甘蔺等人有什么反应,便挥袖转身向着廷后走去。

    ”王上!老臣身负先王所托,辅佐王上治国,王上若如不能收回成命,那老臣只能以死进谏。“甘蔺猛地上前两步,好似要倒伏在玉阶上一般,一腔语调简直与史书上所写的骨鲠忠臣一模一样。

    ”先王“二字一经说出,已经掀起帘子的熊绎身形突然一顿,却并没有转身,”荣翟,令尹大人心忧楚国,此番北进淮南,你便带着令尹大人同去,战事凶险,可不要伤着寡人的社稷重臣。“

    声音冰冷,更胜刚刚之盛怒,真当他熊绎如今还是那个被他用先王之名胁迫的孩子,如今的楚国,只有他熊绎才是王!

    ”令尹大人,请吧!“荣翟走到阶前,看着如同一条老狗一般趴在台阶上的甘蔺,冷哼一声,冲着殿门外招了招手,”来人啊,令尹大人腿脚不好,来人帮帮他。“

    廷议结束后第二日,楚使带着美女百人,奇珍珠宝更是装了数箱,乘着舟船,渡江而去,面见宋王,一同带去的还有楚王熊绎亲拟的国书一份。

    只言宋楚淮南三国世代比邻,互有亲盟,本该和睦,可淮南穷兵黩武,狼子野心,欲起刀兵之祸,以一国之力指染宋楚两国,此次楚国北进淮南,不求宋王出兵相助,只希望宋王作壁上观,看一出好戏。

    一封国书同样向着淮南而去,并非宣战,更不提刀兵之事,只是些当逢乱世,两国比邻,应当相互照应的客套之辞。

    五日之后,剑拔出鞘,楚国大军倾国而动,兵分两路而行,一路水战,大小船舰数千,几将河道堵塞逆流而上,向着淮南东境而去。

    一路陆战,车乘万数,甲士更有十余万众,行军队伍辎重粮草,百里不绝,向着淮南南境而去。

    兵贵神速,两路楚军日夜兼程,在国书送达淮南的第二日,大军便已经抵达淮南边境,淮南虽非庸碌之国,对于西楚这位强邻也是早有防备,可却没有料到,修好的国书和大军竟会前后赶至,再多的准备都是措手不及。

    楚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拔数城,但只掠地,却不分兵驻守,攻下一城,只补充粮草辎重,休整一夜时间,随后便立刻开拔。

    南境的楚军东向而行,东境的楚军南下而走,两路大军意欲合兵,将淮南的东南两境战火连成一片。

    各地的战报像是雪花一样传进淮南王庭,朝堂上下文人震恐,武臣惊怒,但淮南到底是厉兵秣马多年,一支支从各地征调而来的军队迅速汇集,千里奔袭,迎击楚军而去。

    可楚军攻势实在太急,前一日收到战报,待大军赶至之时,便已经只剩下了一座饱经蹂躏的空城,楚军早已扬长而去。

    楚军可以对这些城池肆意劫掠蹂躏,可他们却不能不爱惜,楚军走后驻城守军,大小官吏都被杀的干净,可对于百姓却不取性命,只劫掠家中存粮,如此作为安的可不是什么好心肠。

    一座城池,军伍官吏尽亡,只剩下一群无人管控,却饥肠辘辘的百姓,大家都要吃饭,便只能争抢,平日中因为官府打压而不敢冒头的市井无赖,如今却可凭着自己的胳膊拳脚喝酒吃肉,往日中看上了哪家的婆姨,又与谁结过仇怨,此时不就是用强杀人的大好时机。

    城池之中尽是这般的混乱局面,无人管控,往日的良民百姓,此刻却都如同盗匪流寇,若是任由其发展,必生大乱,所以追击楚军的大军每过一座城池,便要留下一部分兵力暂作镇压,掌兵之人还必须军纪严明,否则光留下士卒,无异于是狼入羊群。

    楚军一路高歌猛进,杀的痛快,可后面的淮南军队却是一路上缝缝补补,追的辛苦,战线越拉越长,楚军可以劫掠城中府库百姓余粮,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不留下一分一毫。

    他们却只能够依靠后方的辎重补给,可战线一长,时间一拖,饶是国富民强也难免捉襟见肘啊,路过城池忙于镇压,何谈休整,疲于奔命。

    足足月余的时间,竟然连楚军的面都没有碰到,淮南王大为震怒,当廷斥责武将无能,又是数道军令发出,西北两境的边防驻军都被抽调,分成数路,只求歼灭在境内横行的楚军。

    终于,旬日之后,楚军夺得南方重镇彭城,当夜城中休整,清晨准备大军开拔之时,淮南大军已兵临城下,另外江河之上,同样有数千船舰,等候着自东南下的楚国水军。

    虽是兵临城下,可两军气象却大不一样,淮南大军星夜兼程赶至此地,尚来不及休整,人困马乏,而楚军却是安睡了一夜,城头上甚至还起了炊烟。

    楚军进攻颇为果断,丝毫没有居城固守的心思,占据城池或许可包暂时无忧,但此地是淮南境内,楚军占据此地也是孤立无援,等到淮南军队陆续赶至,会把楚军活活困死。

    所以干脆趁其立足未稳,疲倦之际,以雷霆攻势率先击之,果不其然,楚军一动,合围之势立马便被撕出了一道口子,但被淮南大军追上的楚军却好似并没有要撤退回楚的想法,且战且退,仍旧动向而去。

    在江河之上静候的淮南船舰却并没有等到楚军,因为走水路南下的楚军早便化整为零,提前沿岸停靠,水路改行陆路,一刻不停,南下奔袭千里,与正被淮南大军追击的楚军汇合。

    本是略占上风,一路追击楚军的淮南大军,局势突转之下却变成了腹背受敌,合流的楚军左冲右突,大杀了一阵,斩首数万之众,最终以淮南大军的溃逃最为结束。

    战报传至御前,淮南王震怒之余慌张更多,匆忙派出使臣向宋国求援,宋王收下了使臣送来的厚仪,却毫无出兵的意思,一时之间,淮南一国上下,人人自危。

    至此时,大杀四方的楚军才终于萌生了退意,两路大军向东折返,一路劫掠数座港口,淮南本就是江流横通,水上通商的繁茂之地,一路上楚军劫掠各国商船数百,到并不商人,船上财物也不扣留,尽数扔到岸上,只要船只。

    楚军搭乘着抢来的数百商船和北上的数千船舰,一道走水路,沿着江河顺流而下,扬长而去。

    数月的征战终于结束,楚军伤亡不过万余,却屠戮淮南军伍十余万,焚烧城池十余座,毁坏港口数座,劫掠粮草辎重无数。

    一战传出,天下震动,此战过后,世人皆知,楚军士卒,长戈短刀,披犀甲而战,锐不可当。

    战火却不只在淮南一国燃起,遥相呼应一般,雄踞一方的辽东南越两国,也同时向着各自毗邻的胶东、陈国递出了剑戟,天下一时刀兵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