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一宋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来自知县的询问

    南宋临安府有两座赤县,七座畿县。

    这两座赤县分别为钱塘县和仁和县,县衙都在临安城内,是整个南宋范围内,行政级别最高的县。

    而另外七座如昌化、富阳、馀杭等畿县,则是散落在临安城四周。

    今天这起命案发生在仁和县的辖区,所以赵秋霖被带到了仁和县衙。

    此刻,他和江重五俩人,在县衙里的一处僻静小屋坐着,正喝着茶水在那聊天。

    “诶,小老弟,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会一大清早的跑到孙家去?”赵秋霖问坐在他身旁的江重五。

    “这位公子,我家是卖豆腐的,这孙家的人因为爱吃豆腐,所以经常来我们那买豆腐。等熟悉了以后,也就不上门买了,而是让我一大早的时候送过去,因为早上的豆腐新鲜。”

    “这么说,今天早上你就是送豆腐到孙家的时候,发现了他们一家三口遇害的。”

    “可不是嘛!推开他家大门看到那场景后,把我手里拿的豆腐都给吓掉了。我的天!那么多血,俺还是第一次见。”那江重五说起这些,显然还是心有余悸。接着他又望向赵秋霖道:“想不到你这读书公子胆子这么大,真上孙家去瞧了。”

    赵秋霖笑了笑说:“我这也不就是好奇嘛!实话告诉你,这是我第一次碰见命案。”

    那少年道:“原来是因为好奇啊!我就说了,一般人要是碰到这种事情躲都躲不及,怎么还会有人喜欢往里钻的。”

    “嗯,嗯!”赵秋霖点了点头,当他还想再问江重五,有关孙家更多的情况的时候,却有人进来了。

    来的人正是之前在孙家查案的捕头,看来他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孙家的勘查和封锁工作,所以现在才又回到县衙之中。

    捕头一进来就说:“你们俩跟我来吧,知县大人有话要问你们。”

    于是赵秋霖和江重五,就跟着捕头来到了县衙的大堂。

    因为这是赤县的治所,所以大堂比起其它地方县来说,要宽敞气派不少。

    大堂上照例悬挂着一块,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字的牌匾,以表示在堂上断案的官员能明察判案。

    而在大堂的两侧,则各站有四名手拿水火棍的衙役,此刻,他们正笔直的站在那里,目不斜视。

    要是真到了升堂审案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节奏的“喝堂威”,据说这样一来,可以给嫌犯带来一种心理压迫感,可以让他更快的招供。

    不过赵秋霖他们这次来,是用不着走这套程序,因为他们只是被问话,而不是被审判。

    让赵秋霖感到意外的是,堂上正襟危坐着的是一名身着朱色官服,脸型和身型都微胖的男子。

    他在内心道:“这知县怎么穿的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朱服?电视上不是都说知县是七品吗?”

    其实赵秋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人虽然只是仁和县的知县,但因为是赤县父母官,所以占了地区优势,是个正儿八经的正五品。

    堂上的知县,好像对赵秋霖在县衙内东张西望感到有点不开心,于是轻拍了一下惊堂木道:“堂下所站何人?”

    赵秋霖听到惊堂木的声音后,收了收神道:“学生赵秋霖。”他对着堂上的知县作了个揖,因为知道自己是有“身份”的人,所以用不着对知县下跪。

    江重五则跪了下来答道:“小民江重五。”

    “噢!你是太学生?”知县明知故问的对赵秋霖说。

    “正是,学生在太学中的‘养正斋’受业。”赵秋霖答道。

    “知道了。”知县语气变得柔和了些,他知道在这养正斋读书的都是“上舍生”,将来在他们这群人里面,会有不少人成为自己的同僚,甚至有人会比自己的前程更好。

    “赵秋霖,你是因何故,而被带到我这县衙之中的?”知县又问道。

    赵秋霖站在堂下答道:“学生今早从家中骑马出行,本是要到太学中去。但在上学途中,遇到这江重五忽然从临街的小巷中蹿身而出,差点与学生所骑之马相撞。等学生勒住了马,询问他因何如此‘惊慌失措’时,他答曰‘巷内有命案’!”

    故此,学生只身走到那巷内,想要“一探究竟”。

    当学生到了案发现场孙家时,发现他家院内有三人已遭人杀害,尸体躺在了血泊之中。

    然而,学生在对孙家那遇害的三人感到震惊之余,还想看看孙家其它地方是否有需解救之人。所以当学生在房间搜寻的时候,正好这位捕头,还有另外两位衙役,和江重五来到了孙家。

    捕头撞见我在房内,以为我有破坏案发现场,或者有其它别的嫌疑,所以将学生带回县衙。

    大人,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学生说完了。

    “江重五,刚才赵秋霖所说的是否属实?”知县看着江重五道。

    “回大人的话,小人的确是在街上差点与赵公子所骑的马相撞,他原本还想让我陪同他一起到案发现场,但小人因为急着上衙门报案,所以没有同意。至于赵公子刚才所说的在房间搜寻,这个小人不知。”

    “杜捕头!你对赵秋霖刚才所说的那番话,可有何不同意见没有?”他又对同样站在堂下的杜捕头说。

    杜捕头抱拳道:“禀大人,属下和李捕快,张捕快还有报案人江重五赶到孙家时,就已见赵秋霖站在孙家女儿的房中。因为他很可能是第一个深入案发现场的人,所以属下不得不将他带回衙门。”

    “嗯!你做得对。”知县又问江重五:“你为何一早就去到孙家,又是如何发现他们已经遇害的?”

    江重五把在小屋里对赵秋霖说过的话,又对知县说了一遍。

    知县听完后开口道:“想不到天子脚下,竟发生如此恶劣的杀人案件,实在是令人愤怒!本官一定要将案情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他又把目光落在杜捕头身上:“仵作的验尸结果出来了吗?”

    “禀大人,尸体已经运回到停尸房,仵作正在加紧查验。”

    “那其他能为本案提供破案线索,或者是有可能涉案的嫌疑人,是否都有传唤到案?”

    “回大人的话,属下已经派人出去走访打听了。一切与孙家关系密切,有可能够提供破案线索的,或者曾与孙家有过纠纷的人,都在我们的排查范围之内。”

    “嗯,这案子也有可能是之前,和孙家没有过任何交集的人作的案。所以,案发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知县道。

    “是大人!属下已经派人将案发现场封锁,孙家的一切都在我们的勘查范围内。”

    “好,今晚之前你要把这些头绪都给弄清楚了,明天一早正式审案!”

    “遵命!”

    知县又看了赵秋霖和江重五一眼道:“你们俩人暂时就先回去吧,等到明天一早,辰时以前,再到衙门准备接受传唤。”说完这些话以后,知县就回到后堂去了。

    杜捕头也叮嘱他们明天不可迟到,然后自己急匆匆地出去继续办案。

    赵秋霖和江重五在县衙门口分手后,就独自来到早上拴马的那条街,所幸的是,老马还站在那店铺门口,没被人牵走。

    不过这条街的气氛却是变得有些沉重了起来,有好几拨人聚在各个角落,像是在那讨论巷子里发生的孙家血案。

    赵秋霖此时不想在这做过多的逗留,因为他知道,这些吃瓜群众所聊的,大多都是没啥用处的“八卦信息”。

    于是赵秋霖骑上了马,往自己家住的方向走,等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了。

    赵秋霖先是把马牵到马棚,接着又逗了逗马棚里的那只猴子,然后才转身离开。

    正当他准备进入客厅的时候,却看到了王小福在檐下,一副很是开心的样子,走路都是一蹦一跳的。

    “哟!”等王小福离他近一些时,赵秋霖说“你这是在哪捡到银子啦?这么开心。”

    王小福刚才因为有柱子遮挡了视线,所以没看到赵秋霖就在自己前面,等发现时已经晚了。

    听了赵秋霖的话以后,他收敛了自己喜悦的心情,换了副好奇的样子道:“公子,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啦?是不是太学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所以想要回来换换口味?”

    “不,我今天没去太学。”

    “为什么?”王小福眨巴着眼问。

    “因为我早上在去太学的路上时,遇到了一起命案。”

    “命案!我滴个乖乖!”王小福听到命案的消息,作出一副夸张的表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