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一宋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 姻缘之事

    在听了倪希所说的,关于赵明诚的事迹后,清珞觉得有些难过,“那后来呢?李清照又是什么时候改嫁的。”她问。

    “后来李清照来到了杭州,在赵明诚去世后的第三年,也就是绍兴二年的时候,年将五十的她,嫁给了一个名叫张汝舟的承务郎,但这段‘夫妻关系’维持了不到一年,就结束了。”

    原因是这张汝舟为人狡诈,当初之所以一心想要和李清照结婚,贪图的不过是她的才名,还有她所收藏的金石文物等贵重物品。

    而一旦婚后,李清照不愿将这些,她视为生命的物品交予张汝舟时,他便大发火爆,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不再像是婚前那样,对李清照和颜悦色,关爱有加。

    因为张汝舟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是靠作弊过关的,所以李清照将此事向朝廷揭发,等朝廷把张汝舟治罪,送到柳州编管后,她才得以摆脱张汝舟的纠缠,然后结束这段婚姻。

    从此李清照开始了漂泊江湖的生涯,据说直到绍兴二十五年才辞世。

    说完这些后,倪希慨然道:“虽然说李清照的后半生极为不幸,但这也没影响她对诗词创作的热爱,所以才能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

    “小姐!但这终归还是悲剧不是吗?我想直到李清照去世的那一刻,她一定还是会怀念,当初和赵明诚‘鹣鲽情深’的姻缘。”

    “或许吧!毕竟大多数人都还是念旧的......”

    不一会儿,倪家大院就出现在了眼前,四人回到了家中......

    倪希坐在餐桌前,饶有兴致地望着盘中的野兔和山鸡说:“爹!这就是你今天到山上打猎的收获吗?”

    坐他身旁的中年男子倪彦笑着答道:“对!这些就是爹今天打的猎物,原本还能打只山獐回来的,可惜却被它给跑了。”

    “那也没什么的,”接着她又夹起一块山鸡放到嘴边:“嗯!这红焖山鸡肉好吃,浓香扑鼻。一定是娘亲自下厨做的!”

    正在一旁盛饭的中年女子张巧珍,听了她的话后,露出笑容道:“怎么样?为娘的厨艺是不是越来越好了。”

    “那是当然!我从来就没有吃过,比娘做得更好吃的菜。”

    “哈哈!你这分明是假话,我记得你不止夸过一次,厨房的苏娘做饭好吃,而且还说,希望自己以后吃的每顿饭,都是她做的。”倪彦提起了倪希曾经说过的话。

    “是嘛?原来你这丫头是在诓我啊!”倪希的娘故作生气道。虽然张巧珍今年已经四十出头了,但因为保养得当的缘故,依然还是风采依旧。

    倪希摆了摆手说:“不,不!我可没诓骗你,苏娘做饭好吃是真的,娘的厨艺越来越精湛也是真的。”

    坐在上首一直没说话的倪宏,这时开口道:“既然好吃的话,那你就多吃点吧。”

    “嗯”倪希点头道:“爷爷你今天辛苦了,来,我给你夹块山鸡肉。”倪希夹了一块鸡腿肉放到倪宏的碗里

    倪宏笑言:“要说辛苦也没有你来得辛苦,你们回来的时候,长根媳妇的情绪是不是稳定了?”

    “好多了!我们走的时候,金凤和她那三岁的女儿小云,都没再流眼泪了。金凤还感谢大家对她的帮助,并说明日要亲自登门向爷爷致谢。我对她说不用了,你现在服丧期间,只要安安稳稳的就好。”

    倪宏放下手中的碗说:“哎,这对母女也不容易,希望将来她们都能有个好结果。”

    “我……”倪希刚想说,我觉得金凤将来要是愿意的话,可以找个好人家再改嫁。但发觉这话现在说不合适,所以就把话吞了回去。

    倪彦因为今天一直都在山中的缘故,所以不知道金凤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倪希:“长根家发生什么事情了?”

    倪希把今天发生在金凤身上的事情,大致的和他说了一遍。

    倪彦听完后点点头道:“平军这年轻人还是很不错的,是个热心肠。而且干活也卖力,我以前在山中遇到他在那砍柴,每次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扛下山。”

    倪宏也称赞道:“我今天也发现他的确是个好小伙,为人不但正义,而且还讲道理。若是他愿意的话,我看倒是可以请他到染坊帮忙。”

    倪彦接话说:“这个明日我去问问他,不过听说他还未娶妻,家中奉养着二老,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到临安城去。”

    “噢!”倪宏感到有些意外,“还没娶妻吗?我看他那年少老成的样子,还以为他已经有妻儿了呢。”

    “没有,据说是因为他为人孝顺,担心要是自己找的妻子不够贤惠,反而会和家中的二老产生矛盾,所以一直都还没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人。而且,他也自知家中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想等有了更多积蓄后,再娶妻也不迟。”

    倪希听了她爹这段话后,心里倒是有个主意。

    她想,如果金凤和谢平军能够成为一对的话,那倒是不错的选择。金凤为人温和有礼,而谢平军看起来,也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不过她也知道,这种事情除了要双方你情我愿以外,还得要谢家二老同意才行,毕竟金凤是曾经有过丈夫的人。

    但她还是很看好他们的将来,因为她觉得金凤和谢平军会是“有缘人”。

    等晚饭结束后,倪希回到了闺房之中,虽然她一年之中待在倪家村的时间不多,但房间却还是布置得颇为精致。

    当她在房中把玩着小玩具“九连环”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她抬起头望向房门,从烛火照映出的影子可以看出,敲门的人正是他娘亲。

    于是她放下手中的九连环,上前去把门打开:“娘!里面请。”

    张巧珍来到屋内,手里还拿着一封信,等坐定以后,她拿起手中的信说:“希儿,这是你哥哥寄来的信,你也看看吧。”

    倪希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倪展天,今年二十三岁。

    早年间弃文从武,开始学习兵事。现如今人在西北陕地,为检校少保、领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吴璘,手底下的一名小偏将。

    倪希接过她娘递给她的信,从开封过的信套里面抽出信纸。

    只见纸上第一行写的是: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倪希默不作声地,继续往下看信的内容。

    叩请父母福安。

    儿前已收到父亲所寄来信,劳烦父亲挂念,儿在陕地一切安好。

    兹有二事向父亲禀告:其一,父亲曾问儿,川、陕边事如何?朝廷防备是否周密,金人与西夏是否多有前来骚扰,边民又是否能安宁?

    请父亲放心,川、陕边防近几年在前杨政大人,李文会大人,及今吴璘少保等人治下,现已完备许多。因此金人和西夏无机可乘,从不敢轻易犯边。

    儿自绍兴二十六年至陕地以来,只闻见,偶有毛贼作乱而已,未有别国兵将前来骚扰。

    再答边民是否安宁。

    据儿所知,川、陕等地,边民生活朴素,所求不多,无非是能不见烽烟,再得一温饱足矣。

    如今川、陕,已十几年未见烽烟,百姓固可安心于耕种之事,而无需太过担心个人安危,所以,如今百姓亦可称得上安宁。

    国家大事儿已禀告完毕,再有一私事要向父亲禀告。

    倪希把这页信纸看完后,急忙翻到下一页,想看下自己的这个哥哥,有什么私事要报告的。

    请父亲恕儿先前“隐情不报”之罪,儿在陕三年,时感戎马生涯萧索。

    今年三月,儿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之时,得遇一周姓良家女子,初见时即已互生好感。

    自此以后又多次相见,以致情愫日深,不能自已。

    上月,周家父母和小儿展开商谈,望儿能将周女娶为妻室。儿思忖再三,因无父母之命,故不敢自己贸然做主。

    然近日周家又来相告,若再不答应娶他家女儿为妻,则应漠然远离,不得再相见聚首。

    儿闻言后思之,若要儿弃周女于不顾,则儿万万做不到,心中也万万不舍。但若说要娶她为妻,又未得父母首肯,儿岂能自专?

    陕地与临安相隔何止千里,儿有军务在身,不敢擅自离开请命于父母,然亦不忍看父母奔波长途,劳体费心至于陕地。

    故请父亲恕儿斗胆,在信中向你提及此事。并望父母成全,使儿得以和周氏结为夫妇。

    纸短话长,不能一一细说,等他日儿再归故里时,定备叙此事之前因后果,以求父母之原谅。

    儿展天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