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一宋
字体: 16 + -

第三章 老爹

    赵秋霖心里也清楚,像他这种魂穿的人,想要再回到现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就算想要放胆一试,去引雷来把自己给“劈回去”,能不能成功先不说,要是运气稍微差那么一点,自己就得被劈得“魂飞魄散”!

    “哎,”想到这些,赵秋霖不由得叹了口气说,“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既来之则安之!”

    “咚咚咚”门外响起了细微的敲门声,随之而来的是小福的声音:“公子,该用晚饭了,老爷正等着呢。”

    “好了,我知道了,马上就来。”

    在宋朝以前的古人,他们一天通常只吃两顿饭,一顿是上午九点左右吃,还有一顿是下午四点左右吃。

    但到了北宋初年,随着宵禁的逐渐解除,人们也就慢慢的开始有了吃晚饭的习惯。

    赵秋霖理了理衣裳,往客厅的方向走去。

    当他走到客厅时,只见赵佑元已经正襟危坐的,坐在椅子上了。

    “霖儿,快坐下来吃吧。”赵佑元用和蔼的语气说道。

    赵佑元长着一张长脸,面容有些清癯,须眉倒是生得很好,配上他这张脸,颇让人觉得有点谦谦君子的意思。

    而赵佑元的性格,则是属于那种处世严谨,做事有条理,能很好把握分寸的人。

    以往他对赵秋霖的管教,总是能做到严中有柔,既不一味的责骂,也不一味的溺爱。

    而自从赵秋霖得病以来,赵佑元是对自己这个独子“呵护有加”,俨然像个超级慈父!

    所以,赵秋霖对这个免费得来的老爹,还是挺尊敬的。

    赵佑元在喝完一碗鲫鱼豆腐汤后,向坐在他对面的赵秋霖问道:“今天可有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的?”

    “没有,爹,我感觉一切都好。”

    “那就好,不过刘太医开的药,春娘替你煎好以后,你还是得按时服用。治病这种事,最是需要细细调理,一点也不能马虎。”

    赵秋霖点了点头,用郑重的语气答道:“放心吧爹!我一定会按时吃药的。”

    赵佑元听完后微微颔首,接着又说:“还有,明日便是你陈伯父的六十岁生辰,既然你的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我想,明天你就同我一起,去替你陈伯父贺寿吧!你也好借机沾沾福气。”

    “这……”听完赵佑元的话后,赵秋霖的态度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其实他自己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也想借这个机会看看古人是怎么做寿的,但是一想到明天去的客人应该会有不少,怕自己会有什么地方失于应对的,到时候闹出笑话来了可就不好。

    “你是不是觉得有哪里不方便的?”赵佑元用关切的语气道。

    赵秋霖连忙摆了摆手说:“没有,没有。爹!明天我们一起去,一起去。”

    “那好,我先回书房去准备明天送给你陈伯父的贺礼,你接着吃。”

    等到了第二天上午巳时初,也就是九点的时候。

    赵佑元父子各乘一座双人轿,由他们所在的扬子街一路向南,朝着陈宜松的府邸驶来。

    陈宜松和赵佑元一样,都是当初随宋高宗赵构一起,从开封南渡到临安的那批臣子。

    而他俩的祖籍正巧也都是在相州,俩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再加上都是同乡的关系,所以自打为官认识以来,彼此就一直走得很亲近,最后更是结为了异姓兄弟。

    赵佑元一开始只是秘书省的正字,这才是个九品官。

    后来,因为他既年轻,对工作又认真负责,上司交代给他的任务,他总是能超预期的完成,所以颇得上司满意。

    在秘书省的职位也就慢慢的高了起来。

    到了绍兴十三年的时候,在一次高宗的召见当中,赵佑元又因册对得当,被高宗留下,当起了皇帝身边的近臣,一度还被提拔到“中书舍人”这个重要的职位。

    但这之后,他因看不起秦桧一党人的作为,在一次早朝中和他们争辩了起来,因为这事,赵佑元得罪了秦桧,结果落得个免职的下场。

    现在秦桧也去世四年了,朝中属于秦桧一党的人,也不复往日秦桧在时那种嚣张的气焰。

    而朝廷也几次下诏让赵佑元复职,但都被他托病给推辞了。

    因为他实在是厌倦了朝中的你争我斗的生活,想要多过几年清闲日子。

    但比他年长一些的陈宜松则不一样。

    虽然陈宜松早年间,也是个位卑级低的小文官,但后来的他,因为目睹朝廷边事不备,兵事不修,以至于最终酿成“靖康之耻”。

    所以陈宜松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要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一番贡献。

    这么多年以来,从剿匪平乱,到筹措边防,陈宜松确实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干。

    就在去年的时候,他被朝廷任命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除了兵部尚书和左侍郎以外,他就是部里的第三把手了。

    陈宜松虽然从军多年,但骨子里还是颇好舞文弄墨的,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将。

    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就连才华横溢的宋高宗,有时看了他的亲笔上疏,也忍不住称赞几句。

    所以对于要送他的六十岁贺礼,赵佑元可以说是破费了一番周折,才弄到了和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的柳公权字帖一副。

    “想来宜松他应该会喜欢这份礼物。”赵佑元在轿内用手轻轻地摩挲着装帧好的字帖想。

    此时赵秋霖在后面的轿子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他把轿子两侧的小窗帘给卷了起来,一是因为这天气的缘故,虽然还不到日中的时候,但他还是觉得身体有些发热。窗帘卷起来以后,外面的风能吹到轿子里,空气更流通,也就不会感到那么闷热了。

    二是,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看一看临安城内的市井生活,是否真如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那般繁华。

    他自打穿越到南宋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出门呢!

    赵秋霖开始在缓缓前行的轿中,打量起外面的街景。

    他先是把目光,放到从轿旁擦身而过的行人身上。

    这些行人,不论男女老少,单从穿衣打扮来看。

    上一等的是衣着鲜亮得体,气质也较为出众的市民。

    这些人作为城市中“富民”以上阶层,他们大多都是以一种悠游自得的神情,漫步在这闹市之中,有些人身旁还跟着一两个男佣人或者婢女。

    衣着较次一等的人,则显得有些步履匆匆。

    不少人手里还提着刚从菜市买的新鲜菜,或是些在别处买的东西。

    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心思在街上多做逗留,只是想买完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就快点离开。

    按照赵秋霖的猜想,他们就相当于后世的上班族,需要为生活不断的奔波和付出,借此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所以也就少了许多享受生活的时刻。

    另外还有极少数的一类人,赵秋霖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是不属于临安这座城市的。

    他们大多以一种猎奇的眼神,在探索这座城市,那感觉就像一个初到大城市的乡巴佬,想要把大城市的万千景象都印在脑海里。

    到时好借看到的这些,回去和村里的张三王二,或是春梅秋香吹牛一番,用以证明自己也是领略过都市风情的人。

    等轿子拐了个弯,又走一段路后,再把目光望向街道两旁。

    赵秋霖就会发现,临安城内的商业文明在古代来说,确实是极为发达的。

    这条街已经不像刚才经过的那条街市那样繁忙,这里更像是一条高端商业街。

    路面整洁而又宽敞,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

    其中有卖金银首饰的商店,也有展示着精美瓷器的店铺,还有一些店则卖着特殊的商品和手工制品。

    就在赵秋霖对这一切感到极大兴趣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女子闯进了他的视线。

    这女子看上去也就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穿着白衣长裙,此刻正站在一家首饰店门前左顾右盼,像是在等什么人。

    当赵秋霖坐的轿子从她身前经过的时候,她正好一眼瞥见了坐在轿中的赵秋霖。

    赵秋霖也望向了她。

    就在这时,女子朝他挥了挥手,还笑语盈盈的看着他。

    “这是搞什么!难道南宋的女子都这么热情开放?”赵秋霖有些不敢相信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