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毅
字体: 16 + -

第四章 这个面试有点难

    “公子,这就是寒舍。”将大军送走以后,沮授便将自己新收的学生,也就是公子韩毅,请到家中。

    韩毅打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并非“寒舍”,而是一座豪宅,傍街而立,闹中取静,正门高一丈,宽六尺,门牌匾上大书“沮府”二字,很是气派,门前有两尊石狮镇宅,清一色的青砖铺地,另有数个机灵的门人,往来接待访客,见到沮授,都客气地打着招呼。

    真看不出来,这沮授还是个土财主!

    “来,公子,这边请!”

    沮授带韩毅来到他的书房,书房不小,藏书极多,宽大的案几上摆着笔墨砚台,还有一册半摊开的帛书。

    “公子看这书房如何?”沮授见韩毅不住地打量,笑着问道,“卢子干、陈孔璋等大儒和主公相交莫逆,想必公子家里更是书盈四壁吧?”

    “惭愧,家父博学多闻,然韩毅幼时顽劣,没有正经读书,甚是懊悔……”韩毅赧颜道。

    “无妨无妨……主公让公子拜沮某为师,不知公子想要学些什么?”沮授问道。

    韩毅坐直身体,回答道:“时下乱世将至,我想要学习带兵打仗之法。”

    从见到韩毅起,沮授就一直在观察他,外界盛传韩家公子十分纨绔,但沮授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法则,韩毅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气质内敛而不浮夸,眼神坚定而不轻佻,所以应该不是像市井传言那样。当听到“乱世将至”四个字时,沮授心中大惊,表情明显生动了几分,不过马上恢复了正常,说道:“公子慎言!黄巾贼一时浩大,但是基本已被剿灭,何来乱世之说?”

    “先生可是想先考教一番?既如此,毅试言之。”

    沮授的微表情被韩毅看在眼里,他知道沮授已经被勾起了兴趣,这个当口,敢说“乱世将至”这四个字的,不是失心疯,就是像沮授这样的有大智慧的人。所以他接下来说的话必须得打动沮授,以证明他并不是失心疯。

    韩毅努力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理清措词,说道:“近十几年,旱灾蝗灾,海水倒灌,连年欠收,外加瘟疫频发,此谓天灾;朝中十常侍乱政,闭塞圣听,卖官鬻爵,忠直之士或死或黜,此谓人祸。”

    沮授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大汉立国四百年,天灾人祸屡见不鲜,这并不能动摇国本。

    “再说今年,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权,结果双双覆灭,这本来不算是坏事,如天子能趁此机会夺回大权,那么天下不可言乱。但,何进之前密诏外镇人马,兵临京阙,此真取乱之道也,宫中变乱后,董卓趁虚而入,把持朝政,当今天子有如傀儡。”

    “董卓何人?区区一边疆刺史耳。外无善战之功,内乏安民之能,又与朝中重臣不和,他能掌握大权,其它诸侯手握重兵,自然也能,本来之前讨黄巾时,各地诸侯就扩充了兵力。志在匡扶汉室者,当清君侧,还政于天子,狼子野心者,则趁机扩张城池,壮大势力,故愚以为,乱世将至也!”

    韩毅本不善言辞,平时和韩馥这些人还能对付,但是和沮授这种智者聊天,稍有破绽便会被其捕捉到,更何况今天这番谈话分量很不一般,这些话自从韩馥说要他拜沮授为师他就开始琢磨,自觉还算有理有据,说完后,便紧紧地盯着对方。

    屋子里的气氛似乎有些紧张,韩毅毕竟年轻,虽说前世做过警察,心理素质不俗,但是此时也有些坐不住了,额头上渗出了点点汗珠。

    沮授沉吟片刻,面挂微笑,问了一句:“前些日子听闻公子身体不适,近日可是好了些?”

    韩毅瞪大眼睛:“啊?哦哦……有劳先生挂怀,在下身体无恙。”韩毅明显没料到沮授会问这么一句,不过这随口一问一答间,倒是让氛围一下子舒缓了下来。

    “恭喜公子啊。”沮授品了一口茶,又说道:“公子心中所想,恐怕不止是拜师这么简单吧?”

    此时的沮授,依然面挂微笑,眼神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恍惚间,韩毅只觉得在这道目光下,自己想的一切都无从遁形。

    真是天下少有的智者啊!

    韩毅站起身,长鞠一躬,道:“不敢欺瞒先生,拜师是真,不过也确实有更重要的事情!”

    “公子切莫如此多礼!快快请坐!”沮授虽有大才,但为人低调守礼,并不敢坦然受此大礼,这是他和许多名士的区别,“既然如此,沮某敢问公子之志?”

    来了!历朝历代,君主在求贤的时候,一上来都会被问这个问题,韩毅眼下虽非冀州之主,但他早已下定决心在这乱世当中闯出一片天,这个问题,其实他早就想好了答案。

    只见韩毅不假思索,说道:“愿效仿卫、霍,统领三军,为大汉开疆拓土,实乃韩毅生平之志。”韩毅这句话说得很有水平,这个“大汉”既可理解为汉王朝,也可以理解为汉民族,这个时候,包括沮授在内,大家还是心向汉室的,所以韩毅故意说得模棱两可。

    “公子胸怀大志,壮哉!昔日高祖与韩信论兵,韩信曾说高祖不过能将十万之兵,而韩信带兵,则多多益善,高祖后来率三十二万大军出击匈奴,结果战事不利,被围白登。可见,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统帅,公子刚才说要统领三军,那不知公子以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三军统帅呢?”

    韩毅低着头想了一阵,回答道:“《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五者足备,可以做统帅。高祖斩白蛇而起义,可见其勇,也能善待部下,但稍欠智谋,不识天文地理,中了冒顿诱敌之计,遂有白登之围;如果此战是韩信为主帅,则不会如此狼狈。”

    作为后世的一名热血青年,韩毅对历史、军事类的知识很感兴趣,读过不少书,也研究过许多经典战例,和沮授论起战策,引经据典,对答如流,竟隐隐有一代大家之风范。

    这韩家公子隐藏的好深啊!沮授眼中精光一闪而逝,随即又说道:“公子方才提到了卫青、霍去病,此二人深入大漠,北击匈奴,扬我国威,实乃英杰,他们发明的骑兵战法,沮某亦是万分钦佩。不知公子以为,当今之世,纵横沙场,何人为雄呢?”

    这个问题倒是不用多想,三国虽然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但是眼下还都没璀璨起来,这会儿能提起的名将无外乎是破黄巾的那几个人。

    韩毅飞快地答道:“依我看,当世名将,首推皇甫义真将军,平西凉之乱、讨伐黄巾,此皆皇甫将军之功,真可谓老而弥坚。”

    就讨伐黄巾的战斗过程来看,皇甫嵩用兵应该是强于卢植和朱儁,皇甫嵩此人可以称为大汉王朝最后的支柱,唐朝时曾被追封为古六十四名将之一,地位相当之高。

    沮授对皇甫嵩自然是很了解,他也比较赞同韩毅的回答,他问这个问题其实有目的的,在他看来,韩毅不光是读了不少兵书,对时局大事也有一定了解。先前韩毅说他自己从小没怎么读过书,应该只是对经史典籍这些枯燥的东西不感兴趣。

    沮授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几枚棋子,放到几案上,韩毅面露不解之色,难道要下围棋?我可不会这东西啊!

    沮授笑道:“公子,假使你我现在各帅一军,于战场上对阵。”

    韩毅忙道:“先生说笑了,区区在下,如何敢与公与先生对阵?”

    “诶,公子切莫过谦!”沮授随意地摆弄着黑白棋子,问道:“现在两军相逢于战场,一望无际的平原,大战一触即发,公子认为,那些因素将决定胜负?”

    韩毅盯着棋子想了一会儿,自己也夹起一枚棋子,说道:“昔日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军对阵,士气是最重要的。”

    “嗯,公子所言不差!举得典故亦是经典战例啊。士气的确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诸如阵法、装备、甚至是人数,都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昔日昆阳大战,王莽大军四十二万人,装备齐全,而光武帝不过一万多人,照样大胜,就是因为光武帝身先士卒,又出奇兵,挫敌锐气。”

    韩毅见沮授也同意自己的说法,心里顿觉很有面子,沮授举得这个战例当真是迄今为止兵力相差最悬殊的一场战斗,刘秀不愧是号“光武”,在那么劣势的情况下,身先士卒,逆转乾坤,一下子把自己打肥了。

    沮授突然把一枚棋子“啪”地拍到韩毅眼前,话锋一转,道:“假使公子战败了一阵,又当如何呢?”

    我了个擦,这个沮授怎么这么多古怪的问题,这面试也太难了,韩毅心中暗暗叫苦。思忖一下,勉强回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我先失一局,这个时候敌军应该是最松懈的,此时我会激励士卒,寻找战机,反败为胜。当然,如果对手是先生,恐怕不会给我这个机会,那么我会舍弃粗笨物资,拖延对手追击,最大限度的保留有生力量。”

    “哈哈……好!”沮授猛然一拍几案,倒是把韩毅吓了一跳,几案上的棋子快乐地跳动起来,“刚才问得确实突兀,不过善用兵者,未虑胜而先虑败,沮某研读兵法多年,觉得这句话才是兵家精妙,公子以后统帅三军,希望也能记住今天说的话啊。”沮授话说到这里,其实才算真正认可了韩毅,同时在不知不觉间,给韩毅上了第一课。

    韩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历史上,沮授、田丰,这两个河北最强谋士,都劝袁绍不要着急,慢慢和曹操打消耗,因为堂堂河北四州之地,战略物资极其丰富,对付被群雄包在中间的曹操,是稳赢的局面。而过早的决战,若胜,确实能加快统一天下的步伐,但若败呢?败了之后,锐气挫动,短期内无法恢复元气,再雄厚的家底儿,也都便宜别人了。

    后世都言商场如战场,其实还是有点不同的。商业决策,只要一个想法能有六成以上的成功概率,就可以做决策了,失败了再来呗,十次能成功六次,在商业角度上这就是胜利。但是战场,是要死人的,不能轻易去赌那40%的失败概率,要想清楚这个失败的后果,真正的名将,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拿部下的性命去做赌注,未虑胜而先虑败,实乃兵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