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失控

    这次会议的气氛无比的沉重,参会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们面临怎样的问题,却又找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还是朱大志拍板:人民公社要建好,同时抓紧农业生产别松劲儿,确保粮食产量,以免发生灾荒;所有的企业不停歇的运行,把生产的统计数据及时报给县里。

    “朱书记,这样能行吗?数据上不去还是不好交差呀!”任县长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想法。

    “暂时只能这样,看看其他地方的情况再说。总不能眼睁睁的说瞎话吧。那是要出大乱子的!”朱大志语气沉重。

    每个人都不做声了。他们心里清楚,朱大志的决定可能会对他个人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却又无能为力。

    汇报再一次送到了朱大志和任县长手里:工厂的产量早已达到了最大值;人民公社正常的生产根本组织不起来。人们投身大跃进的热情越来越狂热,几乎已经达到了失控的状态。

    朱大志内心矛盾着,痛苦着,那是一种被强烈撕扯的痛。一方面,要按照统一的要求宣传大跃进式的生产,鼓动每一个人都投身到这次运动中来;另一方面,他看着眼前这些已接近疯狂的人群却无力去唤醒他们回到现实。明明前面就是灾难,还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走进去。他甚至希望组织上把自己撤职,去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样他的负罪感会减轻一点。可是这会让这些疯狂的人清醒吗?任县长去市里汇报了,说不定这次汇报完就会有一个更加严厉的处分落到自己头上,也许真的是撤职。

    不过任县长带回来的消息是市里对他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更没有撤职,这让朱大志有一些奇怪。

    听完了任县长的汇报,朱大志问:“老任,其他几个县汇报的工农业增长有多少?”

    任县长想了想说:“工业增长最少的有五倍,农业产量预计增长三倍。现在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

    “可是这样的话,我们这肯定还要被批评,被处分的呀?”朱大志非常的疑惑,表情也很严肃。

    任县长低下头沉默了良久,终于抬起头看着朱大志认真的说:“朱书记,这次汇报之前,我先和其他的几个县了解了一下,发现他们的数据都非常高。如果咱们按照原先的数汇报的话,肯定交代不下去,处分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没和你商量,就擅自做主,把咱们的数字略微改了一下。”

    “什么!”朱大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老任,你这么做什么后果你知道吗?这是要出大事的!数字改了,我们的产量从哪里来?西北风给我们吹来吗?这么大的事你也敢做?”

    看着朱大志激动的神情,任县长还是稳稳的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等朱大志稍微平静下来才开口说话。

    “朱书记,您冷静一下听我说。我知道,这个数字不能作假,弄不好会出大事的。可是你也知道现在是个什么形式,别人都在放卫星,数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再原地踏步,肯定会被树为反面典型的。上次就说您消极对抗大跃进,您忘了?如果再有一次,我怕会拿您开刀的,我也是为了保护你呀。”

    “老任,我知道你的好意。可是你看,数字汇报完了,拿不出产量来怎么办?到那时就是欺骗组织,坑害人民!”朱大志又有一些激动了。

    任县长摆摆手。“朱书记,大家都在虚报。我们拿不出来,别人也拿不出来,到那个时候我想党中央就会发现问题,组织上就会有一个解决办法的。再说,我汇报的时候都是参照别人的最低标准汇报的,还有一点回旋余地。我不想被表扬,但是也不能总是让咱们挨批评嘛。”

    “哎!”朱大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县长说的在理,他也不是不知道。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局势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只能是尽力把局面稳定住,把损失降到最低,等到党中央新的政策出台的那一天。

    “老任,我明白你的心思。我们是做干部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眼看着是错误还要去犯,眼看着老百姓要跳进火坑了还要再推一把,这心里接受不了啊!”

    “朱书记,我又何尝不是呢?可有什么办法吗?没有。你知道吗?还要求我们大炼钢铁呢!咱们哪里有条件炼钢啊?我没敢打这个包票,不过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催我们炼钢的。”任县长说完苦笑了一下。

    “完了,彻底疯了。”朱大志瘫坐在椅子上,仰头看着天花板,目光一片迷茫。

    想让朱大志一个人清净一下,任县长不声不响的退了出来。这次去汇报工作,他擅自做主修改了数字也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今只能寄希望于上级党组织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了。

    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秋收粮食大量减产,公粮任务大幅度增加的结果。一个悲惨的结局已经能够清清楚楚的预见得到了!

    “这下完了!”走完了全部八个人民公社,仔细的听取完汇报回到县政府的朱大志,一拳头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各公社的收成除了交公粮外已经所剩无几,都存到了集体食堂了,最多能维持到开春。还缺大半年的口粮,怎么办?吃野菜也挺不下来呀!没吃的就要乱套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更清楚粮食的重要性。此刻,朱大志的心里有悲哀更有愤怒。

    “朱书记,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人民公社没口粮,工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呀,这样下去,很快工厂食堂也就会揭不开锅了。”任县长也是面色凝重。

    “不行!我去省里反映情况,拖下去要饿死人的。”朱大志“呼”的一下站了起来。

    “可不行啊,朱书记。”任县长赶紧站起来拦住他。“您认为这样做有用吗?形势已经很明朗了,你现在去提意见就是去撞枪口。”

    朱大志又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一只手抓着头发,狠狠的扯了几把,发出无奈的一声叹息。

    五八年的春节过得无比的热闹。听从伟大领袖的号召,全体人民都走上街头,走进工厂,去实现工业化的大跃进。吃集体食堂了,自家的锅也就用不上了,干脆送进炉子里一把火炼成铁坨子,帮助国家增加钢铁产量。一时间,遍地熔炉,四处冒烟,山上的树也被一片片的砍倒填进了炼钢炉去奉献一份光和热了。

    于江海的这个年过得闹心吧啦的了。工厂的产量一下子定了那么高,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食堂的口粮又开始定量,工人吃不饱饭怎么有力气干活?

    家里的三个孩子饿的狼哭鬼叫,尤其是刚刚出生几个月的老三兴民,因为没有奶水吃,早早的就戒了奶,只能喝一点糖水,煮一点儿稀面糊糊,让人看着心疼。贫贱夫妻百事哀,郭小云又开始了抱怨。

    家里的困难江海还能尽力克服,他不会因为家事给组织找一点麻烦。最令他担忧的是工厂的现状,这样下去早晚会绷不住的。他又不能去找朱书记,这种几近疯狂的局势也不是朱书记能控制得了的。这个时候去找他只会徒增烦恼,又于事无补。

    一点冷静地忧虑彻底被全社会的疯狂淹没了,就连江海一手建起来的城南厂也按照省里面的要求改造成了炼钢厂。一块块废铜烂铁送进工厂,又被烧成另一种形态的废铜烂铁堆放在宽大的院子里。几个烟囱没日没夜的冒着黑烟,烟雾笼罩着城南的半边天空,暗无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