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过去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一起大跃进吧!

    国家会富起来的,江海一直有这样的信心。他一直坚信党的领导,他也看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好日子就会来的。

    国庆节前夕,江海又参加了县里的一次大会,学习党中央要掀起工农业生产高潮的精神。会议开完,江海的信心更足了。看来国家的建设要提速了,好日子真的不远了!

    听江海传达完会议精神,制药厂的每一个工人的热血都沸腾起来,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儿。工厂里每一台机器都在飞速的旋转,所有人都像蚂蚁一样奔忙在生产线上。

    两个月后,江海找到了朱书记的办公室。

    这次江海却是带着问号来的。

    “朱书记,我就想不明白了,现在厂子里差不多是机器不停,人不离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这样下去人和机器都受不了啊。”

    朱大志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先坐下吧,看看这个。”说着,把一张报纸递到了江海面前。

    这是一张人民日报,望着朱书记手指点的地方看去,上面赫然印有“大跃进”三个字。略微的扫了几眼内容,江海眉头紧锁,放下了报纸。

    “朱书记,这是怎么回事?”

    “看来这是党中央的意思,还是要工业、农业开足马力,实现向共产主义的大跃进。”朱大志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表情。

    “可是朱书记,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满负荷运转,再向前跃进也不符合实际呀!总不能虚报产量吧?”江海也搞不懂朱大志的意思,只能实事求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朱大志对眼下县里的情况自然了如指掌,他也清楚江海说的都是事实。每条战线都在加班加点,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人困马乏的。这个时候要大跃进,难上加难啊!

    摆了摆手,朱大志说:“我们暂时别瞎猜,现在只是一张报纸,一篇文章,党中央还没有正式的出文件,而且我相信中央是不会让我们造假的。”

    脸色一正,朱大志接着对江海说:“江海,我们都是当过兵的,服从命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都是党的干部,要永远相信党,跟着党走。你懂我的意思吗?”

    “朱书记,我永远都是一个兵,坚决服从命令。”江海的表情严肃而坚定。

    “嗯,基层的情况我都了解,现在这样的疲劳战术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想上级很快就会发现问题,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别松劲儿,咬牙挺住,保证生产。”朱大志用手指敲打着桌子。这是他的习惯,每当要思考重要问题的时候都会这样。

    “朱书记放心,我回去就和工人们讲清楚,一定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计划。”说完,江海站起身来。“朱书记,那我就先回去了。”

    “我送送你。”朱大志站了起来,边走边问:“最近怎么样?孩子的奶水还是不够吃吧?”

    “生活上的困难一克服就过去了,还总让您跟着操心。”江海很感激这个老首长在生活上一直关心着自己。

    “我知道你,有什么事都喜欢自己扛着。可孩子不管这些啊,他饿了就会哭的。以后有啥困难就和我提,咱们打江山,建设社会主义,为啥?不就是不让孩子们挨饿吗?”朱大志诚恳的对江海说。

    江海听得心里一热。“我知道了,谢谢朱书记!”

    “对了,朱书记,你是要调走了吧?”临出大门,江海问了一句。

    “是有这么回事。组织找我谈过了,要我去坐市长,我先推掉了。眼下县里还有好多工作没完成,我不能扔下一堆乱摊子就走吧!我说等我把县里的工作做好了,再听组织调遣,哈哈。”朱大志开朗的笑着,这笑声里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和无私。

    江海回到厂里继续组织领导生产。机器坏了就修,人累病了就换,又足足坚持了半年多,直到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于兴民出生,才等来了中央新的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什么?参加完全县的大会,于江海彻底糊涂了!十五年的时间要赶超英美,难道中央不了解下面是咋么样的一种情况吗?

    会议刚刚结束。于江海就跑去拦住了朱书记,而朱书记和任县长身边早就围了好几个人。

    “朱书记,这样的干法能行吗?”江海没有心思拐弯抹角。

    “是啊,我们几个也在说这个问题。”老林和城南厂的辛厂长也是一样的焦急面孔。

    “这是中央的精神,我们要全面传达,认真落实。至于产量能不能翻几倍我们谁也不敢保证。目前来看,几个工厂全力以赴吧,尽量提高产量。乡镇村屯建人民公社的工作可以正常进行,这个由任县长具体领导。”这是眼下朱大志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朱书记,这样做组织会不会不同意啊?”任县长有一些担心的问。

    “不同意也得这样做,出了问题我去顶着。咱们总不能不顾事实的蛮干啊。”朱大志回身看着任县长说。

    “那行,我们都听你的。真出了事儿,我陪你一起去向组织请罪。”任县长也下了决心。

    每个人都带着一脑子困惑走了。随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大跃进开始了!

    所有的工厂都开足马力连轴转,日夜不停的加班加点;全县乡村建起了八个人民公社,老百姓不用自己开伙,都挤进大食堂吃上了大锅饭。

    可即使这样,在三个月后,朱书记和任县长还是被找到市里谈话了。

    原因是全县的工业产量增长缓慢,拖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后腿。朱大志被点名批评,并受到了记过处分。罪名是消极对抗中央的精神,妨碍大跃进,至于提市长的事就更不用再想了。

    提不提干,朱大志倒不在乎,可是这样搞大跃进,他根本无法理解。回到县里,他没急着开会,而是又亲自去各个工厂和公社走了一遍,看到的结果和他知道的没什么两样: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产量却没办法再增加;人民公社搞得倒是热热闹闹的,可是老百姓无心种地,一门心思的吃大锅饭。这样下去到了秋天粮食肯定是要欠收的,没粮吃什么?会饿死人的!

    朱大志最后一个来到制药厂的时候已是满脸愁容了。

    “朱书记,我听说了,为什么给你处分?”江海一见面就冲冲的问到。

    朱大志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江海,这个不重要。我现在着急呀!公社都建起来了,可是地种的却不比往年好!农民不好好种地,都想参加什么大炼钢铁,这不是胡闹吗?工厂倒是都全力以赴,可产量就那么多。但是你看看其他县上报的产量,比我们高几倍、十几倍,你认为可能吗?”朱大志越说越激动。

    “朱书记,您说的我都知道。这个工厂我天天的看着,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台机器闲着,还能怎么样?哪里有那么高的产量!”江海心里也急呀!

    朱大志点了点头。“江海,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大家都在虚报产量。这不是在欺骗中央欺骗党吗!”

    “是啊,我也这么想。如果这样,最后受苦的肯定都是老百姓。”江海也是忧心忡忡。

    “我把情况都反映上去了,不过没有用。全国上下都在搞大跃进,数字满天飞,高的离谱。我丢官倒不怕,就怕这样下去会死人的,那样的话我们就是在犯罪呀!”朱大志情绪有些激动。

    江海也很无奈的说:“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不那么做,组织上肯定不答应。”

    “明天开会,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吧。”朱大志重重的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