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杀气
字体: 16 + -

16、天生剑胚

    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八个字印入眼帘,让刘继明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恶意。

    “可怜的岳不群们……”刘继明喃喃道。

    “什么岳不群?”荣嬷嬷一身功夫在身,听觉也是异于常人。她听到刘继明的自言自语,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啊……没什么,岳不群是古书上记载的一种远古神兽……北冥有鱼,其名为岳不群……岳不群之大,一锅炖不下!”刘继明开启了胡言乱语模式。

    荣嬷嬷冷笑了一声,也没和这个小混账一般见识。她正了正颜色,对刘继明认真道:“既然决意跟着老身练剑,自然要先拜师。”

    “啊?”听到荣嬷嬷的话,刘继明有些愣神:“嬷嬷,我爹一直称呼您荣姨,我要是向您拜了师,那不是乱了辈分么?”

    “武学一脉,只讲传承,不论世俗。”

    “哦……意思是说,拜您为师之后,以后单独见了我爹,照样喊爹。可要是您在身边的话,我就可以勾着我爹的肩膀,叫一声大兄弟……”

    “嘭!”

    可怜的刘继明被一脚踹到了墙上——当年他爹要是像荣嬷嬷这么操作的话,也不会平白给世间添了这么一个祸害。

    “呜呜呜,您下脚能不能轻一点儿!”刘继明从地上爬起来,哭丧着脸道:“虽然拜了您为师,可以后还是叫您‘嬷嬷’吧……”

    “随你。”荣嬷嬷面无表情道。

    她摩挲着腰间的配剑,有些恍惚道:“老身祖籍嘉兴,是春秋越国的故地。老身自幼得遇恩师,被她带到山上,苦练剑术。”

    “我师门只收女儿身,所以虽然剑术不少,却没有适合你修炼的功法。可这本《莲花宝典》却不同。”荣嬷嬷瞥了刘继明一眼,接着道:“所以老身才会让你修炼这本《莲花宝典》。”

    “可是……嬷嬷……这本《莲花宝典》威力如何?”刘继明捧着那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要看到书上面的“莲花”两个字,就感觉整个胯下凉嗖嗖的。

    书名这么坑爹,里面不是灌水的吧?

    “威力?”听到刘继明的问题,荣嬷嬷认真道:“这本秘籍共分九层境界,与武道七品相对应。

    练成第一层之后,可强身健体、体力充沛,与之相对应的是七品境界的武者;

    第二层可使人耳聪目明,提升警觉,与之对应的是六品武者。”

    “等你练到了第三层,就算是小有成就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位五品高手,你充沛的体力可以简单的转化为战斗力,可以以一当十。”

    “然后就是四品小宗师境界。”说到这里,荣嬷嬷的那张脸终于不再那么冷峻:“天下绝大多数习武者,都被卡在了这一层境界。

    到了这个境界,已经算得上是摸索到了武学的真谛。这个境界的高手可以使用内劲隔山打牛、借力打力。所以像大唐的制式盔甲——明光铠,已经挡不住这个境界的武者了。因为他们可以在隔着明光铠的情况下震碎披甲那人的五脏六腑。”

    “哇咔咔……”听到这里,刘继明睁大了眼睛。

    原来自己所处的那个年代,也有人修炼到了这种境界——太极大师闫芳,一身功夫臻至化境,可飞天遁地、毁天灭地、吞天吐地。

    荣嬷嬷自然不清楚刘继明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她接着道:“到了第五层,才算真的登堂入室。这个境界的强者,内外功法皆是大圆满,举手投足间皆得自在。

    所以三品高手又被称为‘大宗师’。”

    “到了这个境界,虽然在战场上‘万人敌’有些夸张,可要是把握住时机,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

    “那……像婆婆那样一剑废掉老李头的那几间竹屋,又是什么境界?”听到荣嬷嬷的介绍,刘继明越发好奇荣嬷嬷究竟是什么境界的高手。

    “我?”说到这里,荣嬷嬷摇头道:“习武一途,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以你的根骨,终其一生能够达到小宗师的境界就已经很不错了,旁的境界多说无益。”

    “可孙儿还是想长长见识嘛……”见荣嬷嬷藏着捂着,刘继明越发好奇起来。

    他敢肯定,荣嬷嬷的境界肯定高于三品大宗师——废话,一剑下去都有剑气了,那可是武侠小说里才有的大场面。

    看到刘继明期待的眼神,荣嬷嬷面无表情道:“五层之上,‘剑出剑气、拳生拳罡,刀枪之气盖世无双’。

    所以二品境界的高手,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世家大阀,二品的高手都是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至于一品高手,那放眼整个大唐,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这句话你们是不是想起了某本神书)。”荣嬷嬷面无表情道:“这个境界的高手,多数都已经归隐,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人热衷于世俗权力,成为那些顶级势力的供奉、后手。”

    “一品高手,已经近乎无敌了。”

    见刘继明若有所思,荣嬷嬷面无表情道:“剑气拳罡之类的,对你来说太过遥远,根本不是眼下的你需要考虑的。”

    说到这里,她解下腰间佩剑扔给刘继明,郑重道:“随老身出去练剑。”

    说完她就转身出了屋子。

    刘继明没有一点儿心理准备,可又不敢拂逆老人家,只好不情愿地捧着手里那把玄紫色的宝剑走出了屋子。

    “这部《莲花宝典》上部为心法口诀,下部为剑法。心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你时时修习,所以今天老身先点拨一下你的剑法。”荣嬷嬷为刘继明讲解道。

    “刘克明,翻开你手中《莲花宝典》的下半部,一边大声朗诵《莲花剑诀》,一边模仿上面的动作出剑!”

    听到荣嬷嬷的话,刘继明不敢耽搁,他翻开了手里的古书,高声诵读起来:

    “长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

    长兵进退手已神,短兵进退须足利。

    足如毚兔身如风,三尺坐使丈八废。

    余坐天姥三十年,五十衰迟遇剑仙。

    剑术三门左中右,右虎中蛇左曰龙。

    手前身后现刀势,侧身左进龙门亟。

    身前手后隐刀势,侧身右进虎门易。

    ……

    虎跃不入龙,龙翻不入虎。

    龙翻虎跃皆蛇行,直进当胸不可阻。

    左右进退有虚实,六法相生百奇出……”

    刘继明诵读着手里的剑诀,心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浮躁,灵台一片空灵。

    他左手捧书,看着书里的那些人物动作插图,执剑的右手自然而然地模仿着。

    此时,第一次拿剑的他,虽然是在依葫芦画瓢,却道韵盎然!

    一旁的荣嬷嬷看到这一幕,心中震惊,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个根骨奇差的小兔崽子,难不成还是个天生的剑胚子不成?!

    她见沉浸在剑法里的刘继明已然走过了一个小周天,怕他过于沉迷过犹不及,突然对刘继明作狮吼状:“刘克明,气沉丹田,左门龙出,出剑!”

    刘继明瞬间从那股道韵中清醒。只见他闭上双眼,手中剑出如龙!

    “铮!”只听一声清亮剑吟,刘继明手中的玄紫宝剑竟然生出了一道紫色剑芒,生生切断了三丈开外的一块大石!

    这个家伙,第一次出剑,竟然生出了剑气!

    荣嬷嬷望着这一幕,差点跳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