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大周崛起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郑王(求收藏)

    贺章的表演还在继续,直到他累了,这才停下来,等待秦皇裁决。

    秦皇还未开口,忽然老太监李甫从外面走进来,在秦皇耳边低语几句。

    秦皇看了看贺章,又看了看李宏,叹息一声,这才说道。

    “李宏,朕打算让你当堂对质,你觉得如何?”

    李宏蓦然一惊,这才发现,这位陛下,可不是那种任人欺骗的主。

    李宏连忙道:“微臣的话或许有夸张之处,可迎接辽国使者之事,的确是被郑王捣乱的。”

    听到这番没底气的话,贺章立马察觉不对劲,同时恶狠狠的盯着李宏。

    贺章要吃人的目光,让李宏压根不敢抬起头来,实在是渗人。

    吕庆余微微摇头,对于这些大臣,他实在不明白,这些人怎么能徒居高位?

    夸张?御前奏对,这样的事也能夸张吗?这可是抄家灭族的欺君之罪。

    或许是天下大乱已久,虽然这几年来稍有缓和,可江南一日未平,大秦就算不得真正的一统。

    这就导致,大秦时时刻刻都处在征战之中,秦皇像将军,多过像皇帝。

    这就导致礼制不全,连一个君前奏对,也能弄出笑话来。

    贺章再看看晋王和吕庆余,这才明白,刚才二人为何一直没有开口。

    人家这是在看戏,看他像猴子戏耍翻滚的独角戏。

    想到这里,贺章越发愤怒,可是他又不愿承认错误,连忙道。

    “启奏陛下,当今之事乃是安抚辽国使者......”

    贺章一句话未曾说完,秦皇便示意他退下,贺章还想说话,等待他的是却是秦皇凌厉的目光。

    寒意刺骨的目光中蕴藏着无形杀意,这样的感觉让贺章冷汗直冒,一句话不敢再说。

    这并不奇怪,秦皇本是大将出身,也算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

    身上的杀意,岂是贺章这样的文弱书生,能够抵抗的?

    贺章这才明白,眼前这个和蔼的帝王,事实上是多么地可怕。

    想到这里,贺章不禁暗自后悔,他以前行事是不是有点肆无忌惮了?

    秦皇平静的说道:“契丹人已经入住鸿胪寺驿馆。”

    只是一句话,当然没法说明一切,就连李宏也连忙挣扎着问道。

    “契丹人肯交出弓箭?”

    秦皇意味深长的淡淡一笑,说道:“他们想不交也不行!”

    听到这话,就连晋王和吕庆余也微微失色,难道动武了不成?

    不过,想想也不可能,想要武力镇压辽国使者,这样的兵力调动,不可能绕过二人。

    贺章更是一脸不解,当然,还有点恼怒,也不知道他在恼怒什么?

    至于李宏,更是面如死灰,只要辽国使者平安入城,那么他做的一切都是自寻死路。

    李宏失魂落魄的道:“这怎么可能?”

    看到晋王和吕庆余也是一脸探寻的目光,秦皇淡淡一笑,说道。

    “郑王在城门外请契丹人喝了一顿酒!”

    一顿酒?

    所有人都蒙了,仅仅是一顿酒就能让契丹人放弃弓箭?

    这怎么可能?

    看着众人一脸愕然的样子,秦皇恶趣味横生,就是不愿说出实情。

    至于李宏,他的命运早已决定,也没有必要多说废话。

    片刻之后,晋王似有所悟,忙道:“烈酒,是郑王府的烈酒?”

    秦皇淡淡一笑,点头说道:“没错,何大勇已经禀报,这事还有他的参与。”

    吕庆余却是困惑了,郑王府酿酒,这事他是知道的,毕竟赵普就是因为这事倒霉的。

    可是,仅仅一坛酒,怎么可能让契丹武士失去还手之力?

    难道酒里下毒?

    想到这里,吕庆余淡淡一笑,随即摇摇头表示不可能。

    郑王没那么傻,秦皇和晋王也安静如初,不可能出现这些意外。

    看到吕庆余满脸不解,晋王这才说道:“郑王府的酒甘醇猛烈,的确是难得的佳酿,最重要的是够烈。

    不满老大人,本王已经不止一次醉倒在郑王府的烈酒之下。”

    吕庆余微微点头,可还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契丹人真的全部醉了?

    要知道,北地严寒,契丹人酷爱烈酒,即便猛烈的三勒浆,对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

    秦皇笑道:“何大勇说了,那是郑王府最新的烈酒,猛烈异常,就算是他,也喝不了小半坛。”

    既然何大勇已经尝试过,这便没法再质疑,契丹人真的被醉倒了。

    契丹武士全部醉了,那还不是仍有鸿胪寺拿捏,自然能够收缴他们的弓箭兵刃。

    贺章阴寒的目光落在李宏身上,而李宏的命运也被四人决定。

    远窜边州,前往北地戍边,防范辽国的威胁,终生都无望再回来。

    这样的惩罚不可谓不重,然而,贺章犹自决定轻了,只因为他被李宏欺瞒。

    看着贺章不满的神色,就连心机深沉的晋王也没法忍了。

    和这样一个白痴同殿为臣,对他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屈辱。

    李宏被带走,秦皇这才问道:“辽国使者已经抵达东京,诸位觉得该何人迎接?”

    此时,辽国出使大秦的人身份不简单,不是一个区区鸿胪寺卿能够出面的。

    耶律贤,不仅仅是辽国尊贵的景王,也是辽国皇帝之侄,先帝之子。

    这样的身份,按照礼仪大秦也要派出一位亲王才是。

    可大秦初立,皇家子嗣不多,螚堪大用地更是少。

    秦皇仅有一子,燕王秦德昭,这在诸多大臣看来,已是太子人选。

    还有一个身份能够与燕王比肩,那就是皇弟晋王秦毅。

    晋王可是大秦开国的股肱之臣,更是文武双全,文能治国安邦,武能上马杀敌,这是大秦的底蕴。

    按理来说,为了能够匹配耶律贤的身份,大秦也只有这两人能够出面。

    可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议和,也可说是大秦求和。

    不管怎么说,大秦为了能够一统江南,必须保证北方安定。

    要想让契丹人安定下来,求和不可避免,甚至还要送上诸多财物。

    说实话,主事之人不但要卑躬屈膝,更重要的是,事成之后,没用功只有过。

    这样一件注定费力不讨好的事,说实话,谁也不愿沾手。

    他日条约面世,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和受到所有人的攻击,主事人的名声也就臭大街了。

    燕王作为皇嗣,日后要继承大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至于晋王,如今身为枢密使的他,自然不可能缺席一统江南的战役,也不看做这件事。

    想来想去,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最终,晋王亲自道。

    “启奏皇兄,臣第倒是有一个人选。”

    “哦,何人?”

    “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