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屠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佐使

    怎么能指望袁绍这样的人会放过韩馥呢。

    所以韩轻要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小势力,期望能够影响到大局,因此他没有时间借着桥玄的力量慢慢发展,他得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见识更多的事。

    是时,有个传统,即年十五而束发游学,韩轻虽只有十二岁,却等不及了,等到十五还游个屁的学,张角竖旗了,等到二十岁再图谋做官……那时只能做鬼了。

    桥玄开始是担心的,不愿意放韩轻涉险,毕竟几个月前曾经历危险,但被韩轻一句话给怼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且还建议蔡邕出门避祸,等刘颌阳球失势了再回来。

    桥玄深感有理,也觉得韩轻要出去才能有所增益,于是招来两个壮汉保护韩轻,皆是边军退役的精锐,一善刀,名唤张三,一善射,名唤刘十九,韩轻没有推辞,顿首拜谢。

    桥玄这里通过了,韩馥那边也得打个招呼,韩轻急着出门游历,不无想要避开袁氏的原因,随着韩馥稳定下来,袁氏将要进京了,等她来了韩轻还得捏着鼻子去请安,太憋屈了!老子惹不起还躲得起吧!

    这次韩馥的表现异于往常,拿出一个铜牌交给韩轻,韩轻接过来一看,是御史台专用的,比传什么的高级太多。

    此时,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下设左右仆射和十三名侍御史,辖三十名监察御史,再下有丞、使,负责监控天下,各州刺史。

    韩馥这侍御史相当于分管监察御史丞的司局级,他送的铜牌是监察御史丞下属佐吏属下的使者所使用的令牌,按制秩比百石,待遇和一个亭长一样,看起来属于不入流的层次,可是韩轻深深的明白其中的含义:哪个乡镇长敢小看中纪委的小科员呢?

    而且看铜牌上的铸印的字迹说明韩馥早有准备,正面是四个字:监察御史,背面上部并排着俩字:丞、佐,正中一字:使,下部竖列二字:韩轻。

    一看就不如韩馥的令牌简单大气,人家那正面是:侍御史,背面就俩字:韩馥,韩轻狠狠的盯了一眼韩馥腰间:老子早晚要把令牌换成老子那样的!

    这编制也太容易了,未成年就是公务员了,韩轻心道这老爹也不是那么迂腐啊,怎么就干出那么多笨蛋事,而且还有点不要脸,亲儿子住在别人家里,也没见他表示过,而把自己安插进监察队伍,也根本不提工钱的事,肯定是私吞了。

    韩轻大喜收下,有了这个身份天下大可去得,又磨蹭了半天,见韩馥也没有给点盘缠的提议,韩轻果断放弃了奢望,空着俩爪子回了桥府。

    这里比亲爹那里更像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数骑散立,一群人正在话别,送行的是桥羽,一再叮嘱韩轻一路小心、早日归来,韩轻再拜致谢,他是从心眼里认同这一大家子,从老师到这师兄及师弟,都把他当成了亲人看待,真正是掏心掏肺的好。

    马匹、干粮、金钱,事无巨细,全都准备的周周到到,要知道桥玄为官清廉,不置产业,所以桥府并不富裕,府中就养了六匹马,都是北方的战马,一下分给韩轻一半,拉车都不宽裕了,仅有的几十万钱,直接换了十个金饼子交给韩轻,看着桥玄亲自交代的煮了晒干,晒干再煮,反复多次才做成的干粮……再想想韩馥的态度,两相比较,韩轻险些落泪。

    恭谨的对着北方磕了三个头,拜的自然是桥玄,又对桥羽一拜,起身上马,扬鞭而去。

    再不走他真的忍不住要哭了。

    哭,是一门学问,刘玄德借此成功逆袭,迎娶了好几个白富美,治下百万众,达成人生的巅峰,此时此刻正该流出几滴感动的泪水,抄几句离别的诗词以提升逼格,换成刘备早在眼角上抹生姜了。

    可韩轻或是因为后世的习惯,或是脸嫩,就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展露内心,所以匆匆离开,本来正该洒泪而别秀秀演技表达内心不舍的事,这么一搞,虎头蛇尾,弄得所有人心里好像都觉得少了点什么,实在是寡淡了些,实在是败笔。

    同一时间,陈留,一众好友也送蔡邕出行,熙熙攘攘的上百人,再加上门客仆从一大堆,涕泪绵延一里多远,后世大户人家哭丧都没这么壮观……韩轻若在,必然惭愧无地!

    本来韩轻向桥玄建议蔡邕去荆州,正好可以护送一程,可是蔡邕坚持去吴中,可能是因为那里距离庙堂更远,从而更安全,韩轻人小言轻,只得作罢,只是没见到传说中的蔡小娘子,稍有遗憾。

    时人游学多去颍川,颍川学风浓郁,三君在前,八龙在后,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大才,荀氏、陈氏、钟氏、郭氏、辛氏等都是大族,族中弟子皆人杰,更别说司马徽、郭嘉、徐庶皆出自颍川,端的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可韩轻却知道此时去了也没用,他年纪太轻,根本不会被重要人物重视,还要担心被袁氏算计,所以他去的是南阳。

    没错,他的目的就是黄忠黄汉升,此时正直壮年还没有很大的家族背景的黄忠,正为了儿子疾病奔波求医的黄忠。

    谁都不可能放过这种近战无敌,远射无双的神将,每战必先登,砍杀百余人,七十多岁力斩夏侯渊,如今不过三十许,得厉害到什么程度?

    韩轻打算好了,若是能治好其子黄叙就挟恩求报,他才不管什么君子故作大方,为了得到这样的人才必须得无所不用其极!若是他的方法也没作用,那就只好死缠烂打,拜师学艺。

    还不行?只能罢了,总不能杀了他,而且和黄忠这样的人对上也太危险了。

    雒阳至南阳不过数百里,顺着官道快马二日即到。南阳为龙兴之地,政策倾斜,百姓的生活还好,管控严格,治安也还不错,反正一路上很顺利,拿出监察御史丞佐使的令牌还能在乡亭官驿中免费食宿,不得不说,作为特权阶层还是很爽的。

    宛县,南阳之都,郡治所在,工商业繁荣,冶铁水平冠绝天下,优良的甲胄兵器大都出自这里,繁华程度仅次于雒阳和长安。

    韩轻三人到了之后直接入住免费的官驿,然后分头查探黄忠的消息。

    三人不断穿梭于市井酒肆,可是十多天下来竟无收获,也难怪,黄忠此时名声不彰,想要在十几万人中查访一个人几近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