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郎君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悠闲的时光

    但是仔细想想,前世一直忙于事业的他,倒是许久没有这么悠闲的时光了,所以说古代有古代的好处,至少生活的节奏变得慢了,人的精神也不会那么累了。

    每日早些起床,帮着裴婶蒸好粢饭,搬到小推车上,随后拿到市集上卖。

    下午的时候,便是无所事事的时候。

    有时候会将裴清儿阿爹留下的几本书籍翻起来看上几眼;有时候便与三郎在扬州城里到处走走逛逛,反正时间多的是。

    下雨的第二天。

    裴婶与裴清儿在厨房忙着,三郎趴在屋门前,听着屋外秋雨淅淅沥沥打在屋檐上的声响,发着呆。

    苏仪一人坐在临窗的书案前,翻看着裴叔留下的那些古文书籍。

    裴叔生前是位教书先生,留下的大多都是些《春秋》《周易》之类的五经书籍。

    这些书籍其实都是官学里必学的,科举中也会考到,但随着科举中最为人重视的进士科加了诗赋之学的考校后,如今的学子们书案前,皆多了几本诗文典籍,有前朝的,也有本朝大儒,诗文大家的。

    据裴清儿说,裴叔生前极爱诗文,只是古代的书籍实在太贵,便只舍得买了一两本,每日翻来覆去地瞧看,视若珍宝。

    苏仪随手拿起其中一本诗文,翻开一看,原来是初唐四杰王勃的诗集,首篇便是《落花落》,只是排版与现代不同,而且也没有标点符号。

    他读起来有些费劲,好在如今最多的便是时间,仔细研究了半天,才算看懂写的是什么,随后又往后面翻去,倒是见到了不少熟悉的诗作。

    例如《滕王阁序》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的。

    这些大抵都在上学时期学过。

    苏仪看了几眼,又往后面翻去。

    三郎不知何时不看雨了,跑到苏仪跟前。

    原本他想学着苏仪的样子,盘腿坐下,双手放在书案上,撑着下颌。

    只是他年纪尚幼,个子太小,根本搭不上去,只能将那双小手放在书案的边沿上,目光便一直在注视着苏仪手里的书籍。

    “苏哥哥在看什么呢?”

    “王勃的诗文。”

    苏仪笑着将那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指给三郎看:“这些三郎可认识?”

    三郎点点头:“这首诗阿爹生前曾教过三郎。”

    “哦?”

    苏仪将诗文合上:“那三郎吟诵给苏哥哥听听。”

    三郎似在回忆,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听三郎吟诵第一句,苏仪才发现古代诗文的读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三郎稚嫩的声音透过屋子,透过秋雨,传到了厨房那边。

    裴清儿觉得有趣,便想过去瞧一瞧。

    等她走到屋门口时,三郎已经吟诵到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随着她脱去鞋履,步入屋内,悄然席地而坐时,三郎已经吟诵完那首诗了。

    “倒是许久未曾听见三郎吟诵诗文了,仔细想想,上次还是阿爹在世的时候……”

    裴清儿亲昵地抚摸着三郎的小脑袋,目光却是望向那张阿爹生前使用过的书案。

    这个话题一起,气氛顿时变得有些伤感起来。

    苏仪自然觉察到了,他天生比较乐观,见不得这些,此刻他只想让姐弟俩能够高兴一点,恰好诗文也读完了,便打算给他们讲讲后世的故事。

    “三郎,咱们不吟诵诗文了,苏哥哥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小孩子嘛,大多都喜欢听故事,听到苏仪这么一说,三郎的小脸上立马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裴清儿虽然是个女儿家,但也喜欢听故事。

    在她年幼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裴家还算富裕,阿爹常带着她去茶肆饮茶吃果脯,茶肆里有个说书先生,说得最多的便是初唐时候的故事,十分精彩,她很喜欢听,便常缠着阿爹带她去茶肆听书。

    后来裴家家境落魄了,她便再没有去过茶肆了。

    苏仪见裴家姐弟俩目光炽热地正望着他,显然是被他勾起了兴致,他微微笑了笑,脑海里却在想着给他们讲什么故事呢?

    这年头有趣的故事极少,人们知道的故事往往都是从话本小说或者说书人那边听来的,苏仪随便从后世拿一个故事过来,都是十分吸引人的,但有些故事在如今讲来,却有些不合时宜,这么一思量倒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嗯……唐朝,后世的四大名著中不就有一本便是与唐朝有关的吗,讲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恰巧裴清儿很喜欢初唐时期的故事,也适合三郎听。

    苏仪想了想,便决定讲这个了。

    苏仪自然不可能将整本《西游记》给背下来,但他是个很擅长讲故事的人,说起里面的情节时,总会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从东胜神洲石猴出世讲起,随着苏仪的娓娓道来,裴清儿与三郎裴文季皆沉浸于故事当中,目光不由望向东方,彷佛孙猴子会从那里突然出现在他们身边。

    讲到石猴大闹天空,孤身打上三十三重天的时候,裴清儿倒还好些,只是被其中的神怪故事所吸引,三郎的目光却变得炽热起来,男孩子嘛,大抵都有那种孤胆英雄的情怀,尤其听到整个天庭都拿孙猴子没有办法的时候,激动地跳了起来。

    后来听到孙猴子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时,又是一脸落寞。

    兴许是太激动了,三郎的小脸变得通红通红的,不时追问苏仪:“苏哥哥,后来呢,后来孙大圣是怎么逃出五指山的?”

    苏仪微微笑笑,摇了摇头:“孙大圣可没有逃出五指山,而是被压在山下五百年。”

    “五百年!”

    三郎听后,张大了嘴巴,满脸惊讶,随后又追问起来。

    苏仪倒是没有故意吊三郎的胃口,接着往下讲了起来,说是转眼间五百年过去了,到了初唐时期,有一位老和尚在江水流过的地方捡到一个婴儿,之后老和尚收养了他,并为他取名江流。

    “苏郎君突然说起这个江流,莫非便是这人救了孙大圣?”

    裴清儿很聪明,一下子便猜出了。

    苏仪点点头,说江流长大以后,皈依了佛门,法号玄奘,后来玄奘法师一路西行……便这么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夜色已经降临了,裴婶端着晚膳进来时,裴清儿与裴文季还坐在书案前,听着苏仪讲一个猴子的故事。

    “三郎,该吃晚膳了……”

    “阿娘,三郎不饿,三郎还要听故事呢……”

    “这孩子,今日这是怎么了?”

    裴婶叫三郎吃晚膳的时候,苏仪恰好讲到了唐僧与猪八戒饮了子母河的河水,怀了孕,孙大圣正准备去取落胎泉水。

    裴清儿听到男人怀孕,不由掩面偷笑起来。

    裴婶听见了,上前问裴清儿笑甚?

    裴清儿便与阿娘说了此事。

    裴婶也觉得稀奇,便也坐了下来,听苏仪接着往下讲。

    此时已经讲到了师徒四人进入女儿国了,这也是苏仪在西游记中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印象极深,当他讲到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的故事时,随即想起了电视剧中的那个片段。

    面对女儿国国王痴情地挽留,唐僧临走前说了一句话。

    若有来生……

    便只是这四个字,裴清儿与裴婶皆抹起了眼泪。

    其实在原著中,唐僧并未说起这四个字,苏仪还是将电视剧中的这个情节讲给了她们听,即便唐僧讲了若有来生,他此行必定成佛,绝不会有来生之说,但是这般说来,又给了人们无限遐想……

    “一个和尚怎么能成亲呢?”

    三郎小声嘟囔着,被身旁的裴清儿赏了一个板栗,“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在姐弟俩拌嘴的期间,苏仪别过头,望了望窗外,眼见着天已经全黑了。

    讲了一下午故事的他口干舌燥,肚子也是饿了,故事讲到女儿国后,他便不再讲了。

    裴清儿与三郎也没缠着他继续讲下去,兴许是还在回味。

    但更可能是……肚子也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