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郎君
字体: 16 + -

第十章 三郎

    裴婶被女儿裴清儿这么一点拨,立即反应了过来,知道自己方才失态了,便向苏仪说了几句抱歉之类的话。

    对于苏仪说的假顾客与试吃品这类的营销手法,她虽然依旧不是很懂,但结果都看在眼中,自然也是信服的。

    “明日还需要赵婶她们过来吗?”裴婶忙问道。

    苏仪想了想,摇摇头道:“倒是不必了。”

    假顾客这种方式属于过犹不及,不可常用,再说粢饭好吃是肯定的,又是唐朝的稀罕吃食,品尝过的人若是喜欢,自然还会过来买的,甚至会引领着更多的人过来尝尝,如此一来,粢饭的品牌便会在扬州城里打响了。

    虽然不用赵婶她们过来了,但试吃品倒还可以继续几天……

    “清儿,三郎,方才为娘算了一下,今日咱们应该卖了有一百五十多份,其中蔗糖粢饭卖的最多,粗算一下,除去成本,今日赚了大概有三百文呢。”

    “这三百文钱,阿娘得卖半个月汤饼才能赚到啊……”

    裴婶不由有些感慨,又有些激动。

    “这皆多谢苏郎君了……”

    说着说着,裴婶突然起身朝苏仪福了福身,行了个大礼。

    苏仪赶忙将裴婶扶起。

    二人一番礼让后,双双坐下。

    一天赚三百文,一个月便是九贯钱,三郎扒着小手指在一旁努力地算着,等得到结果后,便拍手笑了起来:“阿娘阿娘,那咱们卖一个月粢饭,便能将钱还给王员外了?”

    裴婶笑弯了眼睛,点头道:“是啊,三郎。”

    亲眼见证了第一天的胜利战果,裴婶一家人仿佛看到了希望,脸上皆挂着笑容,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苏仪自然也被感染了。

    能够帮助裴家,他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从裴婶方才的话中,他得知卖的最多的竟然是蔗糖粢饭,看来唐朝人极爱吃甜食,果然所言非虚。

    至于卖了一百多份,赚了大概三百文,他也挺满意的。

    但是,如果一天可以卖到两百份,三百份……甚至更多,便可以赚的更多一些,也能早点将欠王员外的债给还了啊,所以眼下得找木匠重新订做一个大一些的木桶,还要去多买些糯米、白米、蔗糖等配料回来。

    想到这些,苏仪便问裴王氏:“裴婶,眼下家里还有多少糯米与白米?”

    “不多了。”裴婶想了想,哎呀一声:“倒是多亏苏郎君提醒了,得去多买些糯米与白米回来,还得多买些蔗糖,不然明早拿什么去市集上卖啊……”

    “裴婶别急,我正想问你,该去何处买米呢?”

    “扬州城里的米行大多集中在开明桥西面一里左右的地方,其中要数薛记米行的米应是最好的。”

    裴婶经常去那买米,倒是对这些很是熟络。

    “这些小事便不劳苏郎君烦心了,我与清儿去便可以了。苏郎君与三郎便在家中休息,如何?”

    苏仪摇了摇头,轻笑道:“清儿姑娘毕竟是个女儿家,抛头露面终归不便,再说……在下待得无聊,也正想出去逛逛。”

    裴王氏见苏仪都这么说了,便点头同意了。

    ……

    ……

    到了下午的时候,苏仪与三郎裴文季先去裴婶说的那个木匠那里,订做了一个大的木桶,随后他便与三郎径直往开明桥方向而去。

    去的路上,三郎一直瞧着沿途的热闹场景,此时虽然入了深秋,但在秋阳的照耀下,衣着单薄的二人倒也不觉得冷。

    苏仪此时与三郎身处的这条大街是扬州城里最繁华的一处,街边杂耍的,卖果脯蜜饯的,孩童的欢笑声,围观的呼喊声,小贩的叫卖声,声声入耳,此起彼伏,听着便很热闹。

    三郎到底年纪小些,不一会儿便被街边杂耍的吸引了目光,拉着苏仪过去看了会儿,离开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地说起方才那位杂耍的大叔好是厉害。

    苏仪只是听着,笑着点点头,算是附和了三郎的说法。

    他们走到离着开明桥还有半里路的时候,三郎突然拉起了苏仪的衣角。

    “苏哥哥,听说开明桥那边新开了一家胡店,卖的胡麻饼可好吃哩。”

    “胡店?”

    “便是胡商开的卖饼所啊……嘻嘻,苏哥哥这也不知道。”

    苏仪赏了三郎一个板栗,“你这小馋猫。”

    三郎摸了摸头,一脸委屈:“疼……”

    苏仪笑了起来,三郎也笑了。

    “苏哥哥,要不要去尝尝?”

    “嗯,走吧。”

    见苏仪同意了,三郎一脸高兴的样子,脚下的步伐也快了些。

    过了没多久,两人到了开明桥下,那边还真有几家胡店,店铺毗邻,临水而建,店里的掌柜的果然如三郎所说的,皆是胡商。

    苏仪倒是初次见这些唐朝的胡商,发现他们大多都是高鼻深目,满脸络腮胡,有几个还是金发碧眼,皆是从西域那边过来的。

    苏仪在后世见过不少外国人,不觉得稀奇,望了一眼,便不再看了,倒是年纪小的三郎多瞧了几眼,还轻声与苏仪嘀咕了几声,多是“这些人长得好奇怪哦”,“头发与我们不一样唉。”之类的话。

    苏仪抿嘴笑了笑,并未回答他。

    随后,三郎在其中的一家胡店里买了四张胡麻饼,两文钱一张。

    苏仪看了几眼,又尝了几口,发现与后世扬州一带的芝麻烧饼很相似,味道也是不错的。

    三郎手里拿着一张胡麻饼,又将余下的两张收好。

    二人边走边吃着。

    “你这小馋猫,为何多买了两张啊?”

    三郎随口回道:“给阿娘和阿姐买的。”

    苏仪莫名的有些感动,目光柔和地摸了摸三郎的小脑袋。

    方才二人闲聊之中,他才知道裴婶与裴清儿为何唤他为三郎,原来他与清儿先前还有一个兄长,几年前也是因病离世了。

    那个时候他们裴家也算略有富余,他阿爹是个教书先生,为了给他兄长治病,算是散尽了家财,可惜他的兄长最终还是没能医治好。

    兄长离世之后,他阿爹因为思念长子,郁郁寡欢,两个月前也离开了人世。

    “阿娘与阿姐看三郎年纪小,以为三郎什么都不懂,其实三郎可明白了。阿爹死后,家里欠了王员外那么多钱,阿娘与阿姐晚上总是睡不着觉,有好几晚三郎都听见阿娘在偷偷地抹眼泪,三郎也躲在衾褥里哭。”

    “后来,阿娘便去市集卖汤饼了,每天起得很早很早的,回来的时候脚都磨破了,阿娘可辛苦了。”

    三郎说着说着,突然哭了起来。

    苏仪帮他抹去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