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五十九章 少年大明说

    青蛙学校的学员们在返回途中,情绪都显得很低落,六七岁的年幼学员甚至回到学校后,眼眶还红红的。

    “上课了!”

    随着一声高亢的喊声响起,沉寂的学校瞬时恢复往日的生气。

    “秦老师好!”

    “同学们好!”

    这是秦文柏的第二堂思想课。按照排课标准,每星期两堂思想课;每天一堂文化课;每天一堂算术课。每堂课的时长约半个时辰。

    “你们的心里是不是也跟着难过?”

    “是啊!”

    “秦老师,马诺实在太不幸了!”

    秦文柏围着教室走了一圈。

    “老师很庆幸!马诺的不幸你们能感同身受。但,马诺此时要的不是你们的同情。”

    秦文柏的语调缓慢而低沉。

    “秦老师,那等他…等他的父亲和奶奶下葬了,我们帮他把家重新建起来,可行吗?”

    “当然可行!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免不了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充满冷漠!但你们已经让老师看到了,你们的有一颗火热的心,我相信,马诺在感受到你们的心意后,一定会对生活充满感激,从而勇敢地生活下去。”

    秦文柏脸上拂起一抹欣慰而灿烂的微笑。

    “一方有难,各方支援。难——也不是难道苦了!”

    “秦老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请给我们一个提示。”

    欧阳雷忧郁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们就用我们的双手:他家里的墙壁被烧黑了,我们用双手帮他变白;他家里的锅碗瓢盆没了,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去赚取相应的银两,帮他家补齐…”

    “秦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水泥厂?”欧阳雷早就想去水泥厂看看,可是水泥厂如今即使是临时厂房,管理也很严谨,去水泥厂上工的每个人都得签署保密协议,外人不得随意进出,从而更增添了水泥厂的神秘感。

    “当然!我给大家当领队,争取明天下午的时间。”

    “太好了!”

    人类对新鲜事物都有天然的好奇心里,少年儿童更甚。

    “好,此事告一段落。”

    秦文柏脸上变得严肃了几份。

    “我今天想让你们学会一首歌《少年大明说》。”

    秦文柏的语调铿锵,“同学们先跟着我朗读一遍歌词。”

    “是!”

    学员在秦文柏的引领下,胸中不觉燃起一份激情,火辣辣的,似乎随时都能喷爆而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泄汪洋。

    潜龙腾渊,麟抓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谲谲皇皇。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少年强则大明强,少年智则大明智。

    少年独立则国我朝独立,少年大明与天不老。

    少年强则大明强,少年富则大明富。

    少年进步则我朝进步,大明少年与我朝无疆。

    “现在,我想知道:你们朗读一遍后,有什么感想?”

    秦文柏略带审视的眼神在每一位学员的脸上扫过,他不知道在现代读之,亦能让人激愤的《少年中国》,是否亦能激起这些乡村少年心中的激情,从而不再甘心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少年,为衰弱的大明能够渐渐变得强大而努力。

    “秦老师,不得不承认,你领读的《少年大明说》能让人有愤发向上的心,可是我们生活在这穷乡僻壤,远离朝庭,我们又能做什么?”

    十六岁的欧阳雷,在这个时代,已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少年人。秦文柏不知道,他是否经历了什么,还是个性如此,在他的身上,总透着浓浓的消极情绪,与他那双忧郁的眼神,浑然一体,恍惚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标签。

    “我们虽然远离朝庭,但只要我们是大明的一份子,只要我们有一颗愤发向上的心,先强大自身,再强大我们的家园,那么,我们的大明王朝是不是随之也变得强大呢?”

    欧阳雷心中虽然仍有一丝怀疑,但他不得不承认,骡马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恍惚只有自家人仍然存留在铁匠铺被强行占用的悲愤中,爷爷更是因此卧床不起,精神意志已然枯竭。

    “我们要变强!”

    相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而言,懵懂的孩童内心没有那份不合时宜的沧桑感。

    “我们要让自己的亲人有衣穿,有饭吃!”

    孩童发出心底最迫切的声音,最单纯的愿望。

    “是,这是最基本的,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要求,我们才有底气谈论更宏大的理想。”

    “秦老师,您再带我们朗读一遍,而且能不能将之写出来,我们各自抄写一份,方便我们每日朗读。”

    向艺出自本心,自然而然地把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生活得很简单,家里原本就一无所有,一家四口主要靠父亲打零工过活,后来自己大了一些,家里便租了村里大地主的几亩地来种,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下来,交了租粮,自家也没剩下几粒,可恍惚是一种心理安慰,每到年头,家里依然忍不住租地来种。今年不一样了,父亲一咬牙,不租地了,让他来这里进学,他便由衷的高兴!没有欧阳雷的那份忧怀与伤感,只想着能学点什么就学什么!学来的都是赚的,反正自己之前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向艺的提议很好,是我考虑不全,我这就将之写在沙盘上,希望各位学员认真誊抄,并将之传颂出去,传至整个大明王朝,使之成为每一个少年儿童的标签!”

    “秦老师,您不是说这也是一首歌吗?若是能唱,或许更容易记得。”

    李重骏在秦文柏的课堂上说话,再没有一丝犹疑。

    因为秦文柏都说了,在他的课堂上,希望每一位学员开动脑筋,随时与之互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所学新知识的映像;另一方面能让学员的心里变得轻松,随着讲解者的节点开动脑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一方面老师的授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

    “唱?”

    秦文柏笑了笑,“好啊!有没有人在熟读过后,能够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唱颂出来的?”

    秦文柏边写边说,根本没在意后面学员的表情。

    他也就是随兴一说,可没敢期望这群字还没几个的学员能谱曲,若是能,那不就是真正的天才了么!

    但下面有人却认真了。

    “秦老师,有什么简单方法能让我们更快学会唱此歌?”

    魏桐说得很认真,他很喜欢唱歌,对于此地的地方唱腔也有一丝热爱,也许,这就是从骨子里带来的爱好,他甚至有一种欲望,若是一些东西能按自己的方式唱出来就好了!

    秦文柏在沙盘上写字的速度很快,在他严谨的排版下,《少年大明说》已然耀然沙盘上。

    他划上最后一笔,高声吟诵着《少年大明说》,缓缓转过头来,“再听之,是不是感想更加强烈?”

    “是!”

    学员的响应很热切,是否人云亦云,秦文柏觉得肯定亦有这样的人,他管不了。但,只要在他青蛙学校学习的学员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他就觉得值得。

    要治疗整个大明王朝积弱积贫之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但,若是试看改变一方土地,他有信心在一两年之内,能够达到。

    “等你们将《少年大明说》誊抄完了,我就满足一下魏桐的要求。”

    “那秦老师给我们先唱一遍,我们边听边写…老师,我们的沙盘写不下。”

    李柯很活跃,字也写得大,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特征,小小的沙盘只能书写下几个字。

    秦文柏无可奈何地摆摆手,眉头一皱。

    “我也没办法,老师就这能耐!呵呵…不如你们还是用心记吧!”

    “秦老师,那您还是先教我们唱吧!”

    “不对,我还是觉得应该先学会这些字,了解其字意,才能更好的传颂与吟唱!”

    “一时之间也记不全呀!还是先学会唱,唱的次数多了,字或意自然就懂了。”

    “你们怎能如此吵闹,耽搁课时,我还想听听秦老师教我们能很快吟唱的方法呢!”

    ……

    教室有多种意见不一的声音,此时,又让秦文柏感受到了沙盘教学的缺陷:所有教导过的东西,无法存储,也就意味着学童们在今后的日子,无法回过头来,翻看自己学习成长的印记。

    纸,就成了他迫切想要拥有的东西,但此时此地物质匮乏,一时之间也满足不了他此时简单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