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牙行交易

    牙行经纪三十几岁的样子,着一身青灰色棉布长袍,从面相上看,倒还是一副实诚样。

    秦文柏与秦文炯已走到秦啸成身边,小尾巴孙可望依然没有落下,步步紧跟。

    一行人在牙行门口驻步,秦文柏一家子相互对看一眼,即刻明白各自的心意,都想着能尽快找到合适的地头落脚。所以,并没有打算进去慢慢聊。

    牙行经纪看到如此组合的一行人,面上亦是笑盈盈的,还客套着往屋子里让。

    秦啸成一手牵着牛小八,直接说明来意。反正他们现在人多势众,站在大街上,也有几分气势,他也不多用顾忌安全问题。

    牙行经纪见他一身补丁短褐,一副典型的农民形象,还有身边的少年公子亦然,看样子就是一家人。而旁边的高大魁梧白头老者却是比这一家子有气势,衣料质地等也相对好一些,貌似是整个队伍的中心人物,可他却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牙行经纪心里存疑,但既然秦啸成已说得很明了:想看看有什么合适的铺面,而且不拘类型。多好的事啊!而且父子三人虽衣着不堪,但神情笃定,竟让他感觉好似碰上了大主顾。

    “老板来得正是时候,我手头刚好有几个店铺老板的托请,只是不知老板对地段有没有要求?”

    父子三人又相互对看一眼,秦文柏便想到米脂县城内的地形,东高西底,且西边没有门,城墙外就是无定河,不方便进去,如果下雨,则很容易积水成涝,遂心里有了定论。

    “如果经纪手中有东边位置的铺面更好,最好是靠山崖窑洞。”

    牙行经纪心里已有几分欢喜,“若是如此,我便带你们去东边看看,还想问问老板对大小是否有要求。”

    说实在的,说是买铺,可他们几人都是懵懵懂懂的,而且秦文柏的银两及决定都来得太快,一家人还在懵懂的接受中,也没有时间去打听这方面的事宜。

    “经纪不如先介绍一下大致的价格,我们也好斟酌一下。”秦文柏很是认真地说道,“看经纪也是实诚人,做这一行最忌讳什么,想必经纪也清楚,经纪千万莫因我们是群不识行情的乡巴佬而生欺骗之心。”

    “小公子言谈不俗,想必也是有文化的人,小公子一家若是在县城内置办了产业,进城来生活、学习,我们便是抬头不见低头便能遇见的一城生活的人,我哪敢有欺骗之心?”

    牙行经纪做此行几年,也是有几番见识的,一个乡下来的十来岁的少年公子能如此沉稳,说出来的话亦是如此严谨,必有过人之处,遂介绍道:“我手头上东边托请的铺面老板都是大主顾,价格在一百五十两到参佰捌拾两之间,你们若是想看,我这就可以带你们过去,而且地头也近,离此也就一里多的路程。”

    “既然这样,烦请经纪在前面带路,边走边谈谈几个铺面的具体情况。”

    秦文柏也不再依赖秦啸成等作为大人的威严。岳老爷子虽然有些见识,但也是地地道道修地球的人,父亲秦啸成便更不用说了。

    其余跟随的人現在都一致噤言,默默跟随。

    “如此甚好!”牙行经纪边走边说道,“首先我给小公子及其家人介绍一下一家书行的大致情况:书行的老板也是本地人,几年前老板家里分出几人去江南富饶之地发展,想必发展势头很好,而这边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且如今兵荒马乱,读得起书的人家也不多,而他们店面铺间多,分门別类,一年经营下来,也没多少收益,所以便想着把这里卖了,一家子都迁去江南之地。”

    说及此,牙行经纪停顿下来,看秦文柏等人的反应。

    “经纪如此实诚,也让我等少费些心事,只要经纪能真心实意帮我们把买卖之间的诸项事宜办妥,我及我家人绝不会亏了经纪。”

    秦文柏一番表态过后,便继续道:“如果照经纪这么说,书行老板确实诚心相卖,那我们不妨前去一看,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便考虑着买下。”

    “好,小公子真是痛快!”

    一行人不急不徐地跟着牙行经纪来到书行门前。

    书行的規模确实较大,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同样是陕北窑洞的特色建筑,第一进与第二进都是红砖砌成的独立式窑洞;第三进则是靠崖式窑洞。第一进有五间宽约五米,深约八米的大铺面,左边还有一间专门的门房,门房与铺面之间设了一道宽约二米的大门,大门通回廊,方便进去。

    回廊约一米五宽,进大门后,便是回廊的始端,向左走约三米,便进入了直通后面山体的回廊。

    第二进便是四米宽,五米深的六间厢房;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右侧是一间厨房、一间洗浴室、一间厕所;而相应的左侧中间位置开了一道门通回廊,还建了一间杂物房。

    第三进则是靠崖式六间,都是约四米宽,十米深的大窑洞,左右两侧同样配有厨房,洗浴室,厕所等。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院子以及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的院子都差不多大,约一百平米左右。

    令秦文柏最满意的是建造靠崖式窑洞的那座巍峨大山也要连同一起发卖。

    看着书行这样的規模,秦文柏脑中的构想渐渐清晰。

    书行老板也是沉稳之人,心中虽忧急着卖了好与家人团聚,但面上却是不急不躁,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再看一家子喊着要买的人则是一副寒酸样,确有几分不相信,但牙行经纪与之都是熟识,也不会胡乱带人来相看。

    在如此心境之下,书行老板便将价钱喊高了二成,要价四百六十两纹银。

    从秦文柏这一方来说,如果不是牙行经纪有所透露,便会觉得四百六十两喊价也不高,再依照买卖之道的压价原理,最终可能四百两整交易。

    “老板若是诚心想卖,我们便出价三百六十两将其买下,行情如此,也没有亏了老板。不知老板意下如何?若行,我父亲便会与您随着牙行经纪直接去办诸项手续。”

    秦文柏说完,书行老板心里着实有些吃惊。

    老板自认也是阅人无数,就没有见过如此年纪说起话来如此有进有退,笃定自信之人。

    一凛过后,书行老板略作沉吟,便痛快地答应下来。

    因书行老板远迁,一应必须的物品也随家人带走,如今身边只有四个长随跟着留下来办理后续事宜,所以,现在家里的一应物品(除了随身银两、衣物)都已经算在里面。

    古人办事讲究,把一应价格分配得清清楚楚,方便书写契约。

    办理地契、房契不仅要有经纪人签字,还要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作保做见证人签字,还要到县衙盖上大红印章。

    秦啸成交付了银两后,便携同秦文炯与岳老爷子随牙行经纪与书行老板去办理文书契约。秦文柏则领着秦瀚等人留下来打扫卫生。

    书行老板見买卖交易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已妥定,银两到手,便将随身物品清点了出来,交付了所有门房钥匙,带着四位长随去办理文书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