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在动
字体: 16 + -

第63章 兵分两路

    大火正是慕容伏允下令放的。

    慕容孝儁建议慕容伏允往西南跑,穿过草原、沙碛,退守大非川。唐军若穿过沙碛,必然已是精疲力尽,无力攻入大非川。而大非川外无处补给,唐军只能撤退。

    慕容伏允本采纳了这个建议,不过过了草原,部队喂饱了牛羊马匹后,他却有了新主意。

    慕容伏允下令放火将这几百里草甸烧光,这样一来,唐军要穿过的无补给之地一下子增加了几百里。

    慕容孝儁等人听到这个主意,十分心痛。这一片是上佳的牧场,可以说是草原部落的命根。可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大臣们忍着心痛,没有阻止。

    这一场大火,确实给唐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帅帐之中,几路总管皆在,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战将也坐在诸总管下首。秦万年因库山一战的表现,受李道宗赏识,经李靖同意后,破格参与了此次军略讨论。

    “通过战俘得到的情报,吐谷浑大军分逃两处。一部分是慕容伏允亲自带领,逃向西南方向,预计可能会继续向西逃窜。另一部分由天柱王慕容嘉成带领,退往北部封地苟延残喘。”李道宗简单阐述了目前得到的信息。

    “大总管,末将以为而今吐谷浑将草原一焚而尽,恐怕不利于行军啊。”李道彦坦率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错,大军这几天倍道而行,战马都瘦得不成样了。”薛万彻是骑兵将领,心直口快,“现在又没了战马粮草,没法追了。”

    身旁的兄长薛万均虽然没有说话,显然也是赞同这个看法。

    侯君集这次却主张进攻:“两年前段志玄大军还朝,才到鄯州,吐谷浑就卷土重来攻到城下。这一次陛下派我等来,就是要根除边境祸患,正好借此良机,一举灭了吐谷浑。”

    “老侯,你这次怎么支持进攻了?”李大亮不解。

    “上一次是敌情不明,必须谨慎行事。而这次敌军新败,士气低落,又刚刚撤离不久,正是良机。”

    “吐谷浑的大军也并不弱,任城王库山一战损失惨重,还好伏允提前撤退,这才得到了惨胜。这几百里沙碛,我军不了解地形孤军深入,怕是会有意外。”李大亮依旧反对追击。

    “段志玄击败吐谷浑,可一回军,吐谷浑就卷土重来,说明吐谷浑实力确实强大。”李道彦也接了一句。

    李道宗有心支持侯君集,但自己确实差点战败,没有办法证明进攻更加有利。

    “末将支持侯总管的看法。”秦万年说了一句,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连侯君集眼中都露出好奇。

    “末将有幸参与了库山之战,感受颇深。吐谷浑大军数倍于我,我军却一直是进攻方,且一直占据优势,这足以说明吐谷浑战力并没有各位想象中的强悍。”

    这么一说,李道宗只觉得特别有面子。

    侯君集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话茬:“两年前,吐谷浑还较强大,各部族还为他们效力,这才能卷土重来。如今敌军一次战败之后,鼠逃鸟散,候望的哨兵也已撤离。君臣离散,君王更是失去了臣子的信任。攻取他们比拾芥草还容易,此时不乘胜追击,以后必定后悔。”

    薛万彻还想说话,却听李靖开口:“大家商议一下,如何追击。”

    李靖一向寡言少语,当初对秦万年的教导不过是有心点拨。在商议军略时,哪怕李靖心有定见,也会先任由诸将商议。但一旦他开口,便是一锤定音。

    契苾何力和执失思力面露喜色,他们心中是希望追击的。作为刚刚降唐不久突厥叛将,两人可以说地位低微,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力,急需军功来赢得李世民的信任。

    “看这里。”李靖命人将地图挂了起来。

    “库山向西,地域广阔。但大非川环境险恶,少有人烟。慕容伏允对我大军已心生畏惧,因此不足为惧。

    “而天柱王所逃方向,可以说是吐谷浑大军根基所在,途中又有牛心堆、赤水等险要地势。

    “陛下诏命,点名要惩处慕容伏允与天柱王,所以我决定兵分两路。”

    诸将刚才的反对是出于谨慎考虑,但是既然已经决定追击,这种大战将至的气氛还是让众人热血沸腾。

    “李道宗、侯君集听令!”

    “末将在!”两人同声说道。

    “令你二人各率两万轻骑,向西南追击慕容伏允!”李靖面色肃然,发号施令。

    “诺!”

    “其余诸将,随我率大军向北,平灭天柱王!”

    “诺!”

    大军兵分两路,秦万年也就回到了李靖麾下。因库山一战有功,李靖破例许他率领两千骑兵。

    秦万年听到这个命令,感觉十分头大,但李靖完全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只是让人带他去见他的部属。

    秦万年倒是多虑了,行军中的琐事,各校尉、队正都熟稔无比,一点不需要秦万年操心。而大军一起行进,也不需秦万年多考虑什么。

    “原来当一个将领还挺轻松啊。”秦万年懒懒地骑在马上,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时不时抬头望一望在高空盘旋的那个黑点。

    吐谷浑大臣封地多在北部,因为北部草场密布,而南部则多是沙碛冰川。

    慕容伏允走南路西撤,便是希望险恶的环境能挡住唐军的脚步。

    南边的恶劣环境无需秦万年发愁,至少现在他自己的部队粮草还算够用。

    天柱王还没有一把火烧了所有草场的魄力,因此马匹牧草充足。此前大军又截获了不少牛羊,加上随军的干粮,一时半会倒也不至于饿肚子。

    但大军毕竟是国之凶器,秦万年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小部族灭亡,与之相对的,是军中又多了些牛羊。

    秦万年心中不忍,却没有阻止。他现在已经不是护法的影子,而是攻伐他国的唐军将领。

    两军交战,身在不同阵营,便是平民的原罪。

    作为入侵者,平民本来就没有忠诚可言,一时心软放过了他,转过身也许就会挨刀子。

    足足十天,只有些小打小闹,李靖也一直没有聚将议事。

    直到一个客人来到了军中,李靖才召集了所有将领。

    秦万年进入帅帐时,几路总管已经到了,帐中还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胡人。

    “这是党项酋长拓跋赤辞,与吐谷浑几个大部落都相熟识,也了解吐谷浑大军布防。老夫已经与他商议过了,他愿意当我军向导。”李靖介绍道。

    李大亮等人面露喜色,有熟悉敌军布置的人在,那么这一战就更加顺利了。

    “他为什么会帮我们?”李道彦表现出怀疑,这种送上门的向导,很可能是敌军奸细。当初吴王阖闾就是找了个越人当向导,结果中伏而败。

    拓跋赤辞见李靖没有替他解释的意思,开口说道:“我们党项部族和其他羌人部落一直受吐谷浑欺压,尤其是天柱王,联合几个大的部族占据了最肥美的草场。

    “我们几个部族的牛羊已经越来越少,族人总是饿死。不仅如此,他们仗着势力大,常常劫掠我们,伏允可汗也从不管束。”

    “所以你们是为了报仇?”李道彦追问一句。

    “当然不止这样!”拓跋赤辞显然早有准备,“我希望贵军灭了吐谷浑之后,能把这里封给我们,我们必将永世忠于大唐!”

    “居然敢开口向我大唐要地?有意思。”李道彦似笑非笑地说。

    “以前隋军攻打吐谷浑时候,我们就帮过他们。但他们言而无信,战胜之后总是劫掠我们的牛羊。如果你们不像他们这样过河拆桥,我们愿意给贵军提供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