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在动
字体: 16 + -

第62章 库山之战(5)

    秦万年骑在马上,手中马槊翻飞,每一次刺出,都收走一条生命。

    “杀!”

    秦万年带着五百骑兵,呈锋矢阵形凿穿敌阵,身后三千余骑兵收割着漏网之鱼。

    眼看已经快到两军交战之处,面前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秦万年毫不畏惧,连续斩落了三个自恃武勇上前接战的敌将,一头撞向已经防备好的敌阵。

    长矛刺入马颈马腹,无数战马带着痛苦的嘶鸣,借最后的冲力撞向敌军。

    秦万年在战马倒地那一刻,向前跃出,在地上翻了一个跟斗卸去力道。

    起身后,马槊一扫,扫开上前的吐谷浑士兵,连跃两步,马槊刺入一个吐谷浑骑兵的胸膛,将其挑下战马。

    而后,秦万年翻身上马,继续冲锋。

    正面,正当李道宗咬牙命令准备撤退防守时,却发现敌军大乱,防守变得漏洞百出。

    “他做到了!”李道宗不敢相信地说了一句,随即立刻下令进攻。

    “援军已到,大破敌军!”

    传令兵带着令旗大喊着,冲到前线。

    本已锐气尽失的唐军,顿时来了精神,力量重新注满了全身,大吼着向敌阵扑去。

    此时,慕容嘉成等人已经逃跑,扔下了一众士卒。没有了指挥,吐谷浑士兵纷纷各自为战。

    秦万年只顾自己冲杀,并没有意识到指挥的问题,各个骑兵校尉、队正却都是有经验的。

    没有等待秦万年的命令,所有骑兵自然分成了无数小的锋矢阵,收割着零散的吐谷浑士兵,在小范围内形成以多打少。

    战斗已毫无悬念。

    战斗结束,秦万年带领的四千骑兵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活下来的人也人人带伤。

    “大风!大风!”

    唐军全力嘶吼着,武器拍打着甲胄,发出阵阵清亮的声音。

    李道宗十分高兴,不断地大笑,一边夸赞秦万年,一边连连拍打秦万年的肩膀。秦万年肩膀有伤,被拍打疼得龇牙咧嘴,李道宗却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

    “干得漂亮啊,薛孤儿!以四千骑兵凿穿三万敌阵,我要给你记功!”

    “侥幸而已,侥幸,哎呀……”又是一声痛呼。

    “你是怎么解决出口处的营寨的?”李道宗很是好奇。

    “末将惭愧,出口处今日是座空营。”秦万年对这件事本不奇怪,可当他轻易地击穿敌阵,才发觉此事的蹊跷。

    其实事情说起来也简单,在昨夜慕容嘉成等人离开后,慕容孝儁与慕容顺又向慕容伏允进言。

    本已对唐军十分畏惧的慕容伏允,在儿子和亲信大臣的说辞下,决定撤退。

    而在撤退的方式上,慕容伏允选择了慕容孝儁提出的极不地道的方法。

    他们利用夜幕悄悄撤军,并且严令留下的士卒不得通报,让慕容嘉成与唐军大战,以此拖延时间保证安全撤退。

    此时刚刚获得大胜的李道宗并不准备细想,命令司马记录将士军功及伤亡,并用缴获的牛羊犒赏三军,一时军中欢呼雷动。

    “薛孤儿,听说你还有招来鹞鹰探路的神通。”李道宗兴奋之余随口提了一句。

    秦万年心中一紧,自己这一路大战,一时没去想此事如何掩盖。

    没想到完全不需要他费心,只听李道宗继续说道:“我说大总管怎么对你如此看重,原来你连他弟弟的本事都学到了。”

    一席话听得秦万年大呼侥幸,这才想起关于李靖弟弟的传言。

    李靖的弟弟名叫李客师,官至右武卫将军、幽州都督。不过他闻名天下却并不是因为身居高位,而是他的一项独特本领。

    李客师自幼喜好鸟雀,能与各种禽鸟交流,并训练它们,被人称为“鸟贼”。

    话到此处,秦万年也不敢多说,怕言多有失,只是报以谦逊的微笑。

    李道宗也没有深究,心情愉悦地让秦万年准备大餐。

    是夜,牛羊肉架在火堆上炙烤着,发出浓郁的香味,却只有少数人在安静进食,更多的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即使在大胜后,李道宗也没有放松警惕,今夜负责警戒的,是他的亲军。

    秦万年忘不了眼前的场景,坚持了几天进攻的士卒,穿着简陋的皮甲,就这么躺在地上酣睡。明明打了胜仗,脸上却没有多少笑容,怀中紧紧抱着自己的武器。

    秦万年担心这样睡觉容易生病,想叫醒士兵回营帐睡觉。可刚一碰到一个士兵,只见他霍然跳起,武器已经横在胸前,眼中闪烁着血红的光芒。

    见到面前的人身着唐军甲胄,又一扫周围,这才尴尬地冲秦万年笑笑,表示歉意。

    秦万年叹了口气,冲进战场的是大唐最善良、最勇敢的子民,可活着出来的,也许就是其他东西了。

    想到这,秦万年不由地想起了影盟的训练。

    “一场血战,杀人无数,我心中却如此平静……也许,我早就是其他东西了吧。”

    这一夜,营中鼾声如雷,营外唯飞沙走石之声。

    第二日中午,李靖大军的斥候到了这里。第三日,两军会师。

    “大总管,我军斩首五万,俘虏两万,缴获牛羊无数啊!”李道宗见到李靖,便忍不住吹嘘这场大胜,即使获胜的军报早已到李靖手中。

    跟在身后的秦万年听得嘴角一抽,这一战算上斩杀的牧民,也不过勉强接近三万,李道宗张口就变成了五万,也不知道跟军报中写得是否一样。

    “伏允可抓住了?”李靖脸上倒是没有喜色,而是冷静问道。

    “没有。”李道宗闻言,收起笑容。

    李靖没有责备,拿起地图端详起来。这时,侯君集、李大亮等人也走入大帐。

    李大亮一入帐中,便大声向李道宗道贺,其余诸将也纷纷道喜。侯君集也不例外,之前的争吵不过是军略意见不同,不无关乎交情。

    “慕容伏允会逃到哪?”李靖看着地图,更像在自言自语。

    “军报上说,战胜之时,有一支兵马约三千人,向西北方向逃窜。卑职以为,伏允老儿会跑到天柱王的封地。”李大亮立刻说出自己的看法。

    李道宗摇摇头,说道:“那是之前的军报,这两日我审问俘虏才得知,慕容伏允畏惧我大军之威势,抛弃天柱王独自带军撤退。若非如此,恐怕我军就要败了。”

    “哦?”诸将对这一战的始末并不清楚。

    李道宗也不隐瞒,当下将战事过程一一阐述。说到秦万年的功劳时,并未提及姑娘探路的事,这让秦万年松了口气。

    “说到底,不过是一场险胜。之前君集说的不错,不可轻敌冒进。”李道宗此时诚恳起来。

    “终究是打胜了,立了大功,你又何必自责。”侯君集痛快地笑了笑,没有自满之意。

    “君王如此,一国安能不亡啊!”李靖感慨了一句。

    这一下诸将倒是不知道如何接话了,薛万彻刚要出言应和,却被薛万均踢了一下脚跟。

    “大总管,这话军中说说也就罢了……”李道彦善意提醒道。李靖这句话说得不清不楚,虽然都知道是指慕容伏允,但落到有心人耳里,又是麻烦事。

    平心而论,李靖的领兵之能还是很让李道彦敬佩的。在此之前,李靖被去了兵权,混迹在文官之中,谨言慎行,让不少武将感到惋惜。

    李靖闻言也知道说得不合适,眼睛扫过一旁的长史唐奉义,尴尬地笑了两声。

    “报——西南方向约百里外,大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