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周
字体: 16 + -

017 天下熙熙

    太子要见自己?

    郑武心中有些疑惑。

    虽然说自己的父亲将妹妹送到了王宫之中,成为了太子的女官,但这只不过是郑家许多笔投资的其中之一。

    父亲想获得天子的封爵,这个想法他知道。郑家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商人。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一位。虽然各国主君对待商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待,但这并没有改变商人根本的社会地位,他们虽然家财万贯,但却难登大雅之堂。这让曾经是郑国国族的郑百晟如鲠在喉。

    要获得封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现在的秦国,非有战功不得封爵,而魏国则需要在地方有功绩,经过数位卿大夫的推荐保举才能有资格。更何况,虽然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先后称王,但大家都在明面上公举周天子为共主,无论是交战停战,还是通好会盟,都会把周天子搬出来做个见证。所以从天子这里获得的爵位才算是正统。

    可是天子现在不轻易授予士以上的爵位,就算是没有封地和食邑,也有很多年没人获得。所以郑百晟打算另辟蹊径,从太子入手。这姑且算是一笔长期的投资,如果女儿能够成为太子的侧夫人,甚至是正夫人,他就可以靠着外戚的身份获封男爵或者子爵。

    太子今年只有十五岁,如果要进行婚嫁,要等到太子举行过冠礼之后才行。所以他并不太着急。

    只是没想到,对方却先一步找了上来。

    虽然姬楽找的不是郑百晟,但他找到了郑武,也同样意味着找上了郑家。

    姬楽知道如果自己直接以太子的身份,去找到郑百晟,一定不会引起对方的重视。毕竟两个人的需求并没有交集,自己人微言轻,又是黄笤稚子,对于一个见惯了世故的商门大佬,只会冠以不自量力的名头。

    但姬楽此时就是因为太弱小了,所以他才需要一把援手。他找到的是郑娥,也是郑娥的第二个哥哥,郑武。

    重新活过来的姬楽,性格上的的确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是在各个方面都成熟了很多。如果是从前的他,更本不会去在乎宫中伺候的女官和内宦的想法。而现在的姬楽,活泼了很多,也容易亲近了许多。所以他才能从郑娥口中知道自己几个哥哥的性格,爱好还有平时的习惯。

    郑娥有三个哥哥,大哥郑庄,外表方正,性格内敛,心思缜密,最像他们的父亲郑百晟。凡事千虑一得,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也绝不贪婪十倍所得。这样的人,在姬楽看来,没什么梦想。既然不会做梦,当然不会对他产生幻想。所以第一个被淘汰了。

    第二个被姬楽放弃的是她的幼兄,这个倒没有其它的原因,而是因为年纪太小,又好任侠之气,说白了就是幼稚。姬楽要做的天下事,可不需要小孩子来玩过家家。

    和郑娥关系最好的就要数郑武了。

    从郑娥的只言片语中,姬楽脑海中渐渐丰满了一个有点儿贪心,胆大包天的胖子。他对家人很热诚,对友人很真诚,虽然性格和自己的父亲截然不同,却意外的很讨郑家家主的喜欢。但闻名不如见面,他从郑娥那里知道郑武负责临洛楼运转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都会在那里露面,于是就有了今日的出行。

    “郑公子,临洛楼的乐人可是宫中的大师(掌管六律)。”

    郑武头上冒汗,有钱使得鬼推磨,王宫中的人也是要吃饭生活的,有人请,就会有人来。但这些事都是暗地里的勾当,如果被人提溜到明面上,保不齐要问个不敬的罪行。

    难道太子前来就是问罪的?

    郑武脑中千回百转,周天子很穷,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不然宫中治乐的大小师也不会自降身份来到商市中教导贱业之人。

    如果太子是来问罪的,那是不是出自天子的授意,想要让郑家花钱息事。

    姬楽也猜的到郑武在想什么,他刚才的询问不过是一种敲打,先让对方乱一乱分寸,其后才见真章。

    “我这里倒是有一笔生意,不似几位乐师那样贪图几镒金银,不知道郑公子有没有兴趣和我合作。”

    生意?

    郑武不愧是天生的商人。一听到生意二字,整个人的精神都集中起来。

    “首先,我想问你一则问题。”姬楽看着郑武那张胖脸继续说道,“民以何为重?”

    郑武一愣,这是在考较他吗?

    他想了想,反问到:“您说的是国人,还是野人?”

    姬楽不说话。

    郑武斟酌了一会才说道:“国人与政,以君为重;野人与农,以土地为本。”

    这句话把国,庶两者区分开来,很符合两种不同地位的民众的社会分工。

    国人,是一代代贵族非嫡亲族分支延续下去的后代,他们是土地的持有者,与国君有着共同的政治利害,同时他们也是潜在的兵士,他们在每年冬季都会被征集在一块进行军事的训练,一旦发生战争,国人就是卫戍君主的最后保障。野人没有参与到国事的资格,他们接受着比国人更重的压迫。

    姬楽很吃惊郑氏子会有如此的见识,如果是之前的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太多。可现在的他完全不一样了。

    “说的不错。”他拍了拍手,表示了对郑武话的赞扬。“可这样还不太对。”

    “国野之分,若是放在大周立国之初,自然没有问题。可是现在,井田之制名存实亡,国人与庶人相同,没有足够土地去耕种,二者几无毫厘之分。故我用用‘民’之一字概之。而民者,食为天是也。”

    民者,食为天。

    这本是一句普通的话,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如果不是姬楽说出来,郑武,或者其他人,就无法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看的通透。

    人,不吃不喝,几天就会死去。

    而对于大多数底层的人来说,活下去是他们最基本的诉求。

    大周以井田之制作为根本的土地制度,井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公田居一。

    周制以三百步为一里,一方里便是九百亩地。在这九百亩土地中,地质最优的一百亩属于天子的公田,环绕公田的八方百亩之田属于私田,由国人,野人来耕种。被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也是如此。他们虽然是一方诸侯,但名义上所获得的封地也属于天子,诸侯只有使用权和继续分封的权力,相对的,诸侯国的主君每年需要向天子缴纳一定的财货,作为入贡。

    大周发展到今天,各个诸侯早就不再履行臣子的义务,许多封国在相互的兼并中消失不见,战争带来的自然就是人口的流失和土地的兼并,一个国家被消灭了,他的国民就会变为胜利者的附属品――奴隶;他们的土地也成为了胜利者的战利品。但不管是土地还是奴隶,他们最终还是流向了统治阶层,所以贵族拥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而自由民在战争中并没有太多所获,反而荒芜了自己的土地收成,慢慢的他们就走向了破产,只能依靠抵押和租借的方式从贵族那里获得生活下去的必须产品。

    周国的国人之所以还算富裕,一是周国的土地比较肥沃,气候也相对适宜,粮食的产量很可观;其二,洛邑以及周围的商业很发达,人们在务农之余,可以产出一些其他的收入;第三,虽然王室衰弱,但好在不会轻易发生战争,这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吧。可周民之富裕,只不过是相对于曹、卫之流。如果想要直面强秦霸楚,这种程度还不够。

    所以他才会找上郑武。

    “我手中有一个可以让粮食产量增加数倍的方法。你觉得价值几何?”

    数倍?!!!

    简直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