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304章 倭寇逼近

    人们都乱了起来,特别是那些临时组织起来的囚犯,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作战意愿,纯粹是被有可能重获自由所诱惑。但是真实的战斗却是很残酷的,搞不好大家自由没得到,命却断送掉了。没听说倭寇来了还好,此刻听说倭寇真的来了,大家就难免有些慌乱。

    有些人满怀恐惧,将刚刚领到的武器往地上一丢,拔腿就想往外面跑;有些人的眼睛则四处乱瞟,希望发现有能够藏身的地方;还有些人则六神无主,拿着刀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县衙里乱成了一团。

    一个高大的身影往县衙门口一站,厉声喝道:“大家都不要乱,听从指挥。”

    那人正是雷玉和,他性情耿直,不爱说话,头脑远不如文三保灵活,但他十分忠实可靠,执行起任务来从不打半点折扣。他跟随邹君明多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他一站出来,雄壮的身材登时就吓住了不少人。但还是有一些人向他冲来,意欲夺门而出。对这些人来说,现在其实也是一个机会,只要能逃出去,不同样获得了自由?总比即将到来的打打杀杀要好。这帮人就是些真正犯过罪的,胆大包天,对官府并没有多少敬畏,更没有抗击倭寇保护百姓的觉悟,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雷玉和连喊数声,这些人充耳不闻,继续往前跑,只要出了县衙大门,就没什么人可以拦住四散奔逃的他们了。

    雷玉和很清楚这一点,他眼中凶光一闪,腰间利刃出鞘,直斩当先一人。那人猝不及防,被一刀砍个正着,几乎被砍成了两半,鲜血狂飙而出,将雷玉和染成了一个血人。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等铁血手段有几人见过?有些胆小的更是吓得当场瘫坐在地上。雷玉和抹去脸上的血水,一字一句的喝道:“全都给我回去!”

    所有人都开始往后退。在这样的杀神面前,不遵从命令的下场就是一个死字。很显然大家都是怕死的人。

    这时文三保也站了出来,摸出腰牌,高高举起,大声说道:“我等乃是从京城来的锦衣卫,协助钦差大人前来宁海县查案的。宁海县县丞张四海贪赃枉法,勾结倭寇,今晚这些倭寇就是他给引来的。皇帝陛下对此非常震怒,命令我等前来查办。一旦查实,张四海必将被绳之以法,夷灭九族。今日尔等若是协助钦差大人打退倭寇,不但不追究过往罪孽,还能得到朝廷方面的封赏。如若遭遇不幸,亦能得到朝廷的忠烈牌匾,子孙后代享福不尽。如若是半途逃跑,甚至是助纣为虐,此事过后,朝廷一定会诛其九族。当此利害得失,各位请想清楚一些。”

    大家都变得鸦雀无声。能够除罪和得到封赏固然是好,但真正震摄住他们的却是诛其九族四个字,这四字的杀伤力实在是强,再也没有人敢蠢蠢欲动了。

    震摄住这帮囚犯,便立即开始分配防御任务,每一个要害之处都有一两名经验丰富的护卫带着十余名囚犯把守,雷玉和则带着几个高手四处驰援。在这个时候,邹君明和蒋立春也没有躲起来,而是在堂前支起一面大鼓,只待战事一起,就擂鼓助威。

    刚刚准备停当,外面就传来了巨大的嘈杂之声。有火光冲天而起,那是倭寇在焚烧一路经过的房屋,也有些没来得及跑掉的百姓遭了殃,那些倭寇杀戮成性,进得城来,哪里还按捺得住,自然是见房屋便烧,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只可怜那些不相信倭寇会来的人们,以及寄希望于城外卫所官兵的人们,此刻再想跑哪里还来得及?立时就只见火光冲天,街市上血流成河,惨叫声、哭喊声响成了一片。

    耳听得县衙外面乱成一团,蒋立春的脸色越来越沉重。对所有百姓来说,这都是一场浩劫,估摸着近三成的百姓民居都暴露在倭寇的屠杀之下,除了事先迁移的几十户居民,以及见机得快跑掉的部分人,其余的只怕都遭了毒手。他的拳头紧紧的握着,指节因为用力而变得发白。他的嘴唇哆嗦着,正想说话,邹君明便打断他要说的话,道:“我知道蒋兄想冲出去杀敌。但是要知道咱们才这么点人,在无险可守的街道上跟倭寇对战就是送死。还请蒋兄千万忍耐,莫要中了对方奸计,咱们据险而守,才有可能战胜倭寇。”

    蒋立春紧捏的拳头放松下来。他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然而关心则乱,外面遇难的都是他治下的百姓,也许还有很多是他认识的,听到他们的惨叫声,叫他如何不忧愤?

    就在这时,前面一处制高点上传来一声唿哨,按照约定的信号,这是表示倭寇出现了。所有人都立即紧张起来,刀剑出鞘,木枪、长矛俱准备停当,弓箭上弦,严阵以待。

    文三保站的位置比较高,县衙外面的情形看得非常清楚。在焚烧房屋的背景下,一队前额剃掉了头发,赤着双脚,腰间悬着倭刀的倭寇出现在街道上。那形象非常好认,按照今人的描述,那就是人鬼未分,进化未满,十足的野人形象。其实真正的倭人武士非常注重形象,决不是这种蓬头垢面的样子。不过但凡来到大明劫掠的倭人,都是一些在倭国无家可归的可怜虫,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以及破落武士,这些人衣食不周,自然也就很难注意到形象。但这些倭人不管有多穷,一把锋利无比的倭刀却是必不可少。正是仗着这把倭刀,再加上高度的组织纪律,冷酷无情的杀戮手段,往往一小群倭寇就能战胜大队明军,杀得明军丢盔弃甲,望风而逃。这等战斗力,委实令腐朽的大明卫所官兵们蒙羞,更愧对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大明百姓。

    但若是以为倭寇们只有锋利的倭刀,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由于得走私之便,倭寇们还有着强大的火器,那些从欧洲得来的武器,甚至比明军所用的更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