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303章 携手抗倭

    宁海县是个小地方,县城也不大,由于萧条的原因,天还没有完全黑,街市上就没有了人。县城里冷冷清清,也没什么灯火,百姓们早早的关门闭户,只有冷风在招摇过市,吹乱了满地尘埃。

    邹君明等人从客栈里出来,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径直往县衙而来。他并非想借助县衙里的兵力来抵挡倭寇,那是根本就不起作用的。县衙里本来就没几个兵,值守的衙役根本就不堪大用。连卫所官兵都奈何不得倭寇,就别提这些衙役了。

    他到县衙里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知蒋立春。不管倭寇的目标是谁,一旦劫掠县城,百姓们固然是要遭殃,作为县令的蒋立春也绝无幸理,搞不好倭寇就是冲着他来的呢。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将蒋立春留在城里,让他陷入危境。

    他并不怀疑刚才的消息是否有误。因为报信的护卫就是莫思凡派来暗中保护他的,一共有五个人,身手都非常厉害,尤其擅长刺探情报。邹君明的调查只持续半个多月就圆满完成,这些护卫的存在功不可没。他们既然传了紧急消息过来,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一行人飞速奔到县衙门口,由文三保上前去叫门。拍了很久,才有一个衙役开了一扇小门,人未出来,声音就传了出来道:“是谁在县衙门口吵闹?不想活了不是?快快滚蛋!”

    文三保揖礼道:“烦请通报知县大人……”

    “通什么报?也不看看是什么时辰了?知县老爷早已安歇,有事明天再来。”

    文三保岂是个好敷衍的?他本想好声好气的说话,奈何衙役的嘴脸实在太难看。事情又这么紧急,哪里还能磨蹭?他推开衙役,从袖口摸出腰牌,厉声喝道:“锦衣卫办案,给我滚开!”

    那衙役被推得摔了一跤,心中正大怒,忽然听得锦衣卫三字,禁不住就脖子一缩,哪里还敢吭声,立马乖乖的爬起来,站到一旁,很显然,锦衣卫不是谁都能惹的,他一个小县城的衙役,自然也不认识锦衣卫的腰牌,难辨真假,但小心总没大错。

    这时邹君明走了过来,说道:“快点带我们去见知县大人,有紧急事项通报。”

    那衙役畏畏缩缩,一时间不知该不该带路。

    文三保好生不耐,一脚踢了过去,骂道:“此乃朝廷钦差,还不头前带路?”

    衙役吓了一跳,妈耶,又是锦衣卫,又是朝廷钦差,这是要出大事呀。他再也不敢犹豫,立即带着邹君明等人往县衙后宅而去。

    此时蒋立春尚未安歇,正在书房内读书,只听得外面嘈杂声响起,正在惊讶,只听得外面有人喝道:“来者何人?”

    那是隐藏于暗处的护卫队的声音,紧接着有人高声叫道:“烦请通禀,就说京城故人邹君明来访,有紧急事项来报。”

    蒋立春霍地站起,“邹君明”三个字一下子引起了他对几年前的往事的回忆。这时书房外有人禀报道:“大人……”

    蒋立春打开书房门,说道:“不用禀报了,我已听见,邹老弟在何处?”

    邹君明奔了过来,叫道:“蒋兄,事情紧急,赶快撤离县衙。”

    蒋立春愣住了,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邹君明道:“详情来不及解释。小弟获知情报,有一群倭寇正往宁海县而来,极有可能对蒋兄不利。现在敌众我寡,宜速避为上。”

    “邹老弟从哪里获知此消息?”

    “小弟近日在宁海县公干,有朋友耳目较为灵便,探得此消息,绝无错误。”

    蒋立春心中了然,所谓的公干当然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他听说过邹君明的身份,从事的是秘密调查的工作,有他出现的地方,多半就有官员要倒霉。他既然出现在宁海县,莫非是冲着自己来的?可是自己从来不曾徇私枉法呀。

    只不过现在不是探究此事的时候,邹君明急匆匆的前来报信,很明显是念着旧情,要不然静悄悄的一走了之,也不会有人指摘他的不是。他想了一会,便拱了拱手说道:“多谢邹老弟的眷顾,不过愚兄暂且不能离开。邹老弟且先行撤离。”

    “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蒋兄有妙计退敌?”

    “没有。倭寇汹涌而来,愚兄手头上无兵可用,没办法御敌。但愚兄忝为宁海知县,岂能弃全城百姓不顾,擅自逃跑?职责所在,不敢远离,唯有跟全城百姓共存亡,而已。”

    邹君明怔住了。蒋立春的神态并没有慷慨激昂,语气也甚是平淡,但那赴死的决心却颇为坚定。宁海县是个小县,没有任何城防设施,不过就算有城池,也面临着无人把守的困境。城里除了维持治安的捕快差役之外,并没有几个兵丁。城外倒是有一处百户所,但是将希望寄托在那帮卫所官兵身上,还不如自己上阵更靠谱。在这种情况下,蒋立春下定不走的决心,其实跟找死没多大区别。但邹君明却被他的勇气所深深的打动了,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仅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聪明人眼中他们太傻,在圆滑的人眼中他们不懂变通,但恰恰是这么一群人,维护了这个社会的公义,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

    一念至此,他便不再劝蒋立春离开,而是说道:“既然蒋兄立誓与全城百姓共存亡,小弟不才,愿意陪同兄长共同迎敌。”

    “这怎么可以?你是皇上非常看重的钦差,身负重任,岂可自蹈险地?”

    “此时此地,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此刻没有钦差,只有曾经相识相知的兄弟。置兄弟不顾而逃跑,这不是我做得出来的。蒋兄无需多说,正如我不再劝兄台离开一样。”

    “好。邹老弟有情有义,说得太多倒显得矫情。今天咱们就并肩作战,唯死而已。”

    两人当下就点检人马。邹君明这边只有文三保和雷玉和有战斗力,蒋立春倒是有一队护卫,但也才十个人,能够作战的加起来十二个,却要保护邹君明主仆、蒋立春以及从谭纶那里借来的吏员,加起来也有十余个。这无疑相当于绑缚住他们的手脚,使得他们无法全力投入战斗。

    但是蒋立春自然有主意,一般县衙都有县狱,里面关押着各种各样的囚犯,有蒙冤受屈的,也有确实犯了罪被关进来的。蒋立春到任后,处理了一小部分冤案,但大多数都还来不及处理,如今县狱里面的囚犯总数大约有五六十人。他令人打开县狱,将所有囚犯集中起来,训了一顿话,允诺只要他们打退倭寇,无论有罪没罪,罪状重还是轻,一律当场释放,永不追究。如果不参战,则继续关回去,倭寇若是打破县衙,抓到他们,死活就很难说了。如若倭寇打不进来,虽然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要想被释放就不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囚犯都愿意赌一把试试。毕竟关在县狱里非常苦,生不如死。如今有重获自由的希望,谁不想去争取一下?有个别胆子比较小的,也被裹胁着,不由自主的就同意了。

    蒋立春便下令打开县衙的军械库,将众多军械分发给大家,这些囚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冲锋陷阵当然是不可能,但是固守几处要害之地倒是可以的。再说了,敌人要是杀上来了,难道就干等着让人拿刀砍?总得奋勇反抗才是正途。

    如今人总算是有了,虽然还是寡不敌众,但是他们采取守势,算是占了点便宜。县城虽然无险可守,但如果只是守个县衙的话,甚至集中力量守住某个重要建筑,却要简单得多。根据猎鹰传过来的消息,他们示警之后,便立即派了一人前往台州府,向谭知府求援。虽然不知援兵什么时候到,但坚持的时间愈久,获救的机会便越大。

    与此同时,那些吏员会同当差的衙役们则走上街头,劝说居民们疏散撤离。然而效果似乎并不好。虽然时辰还早,居民们都未曾睡下,但黑灯瞎火的让人从家里出来逃难,还是比较难办。很多人压根就不相信有倭寇前来,或者虽然听闻有倭寇,也没当一回事,城外不是还有百户所的官兵吗?倭寇要进攻的话,一定得从百户所的防御区域通过,百户所的官兵再不济,坚持一个晚上应该不成问题。大家到时候再根据战局情况决定是否逃难。

    劝说了半天,只有几十余户人家跟着那些吏员出来了。时间已经很紧迫,容不得再拖延。蒋立春便命令那些吏员们护送着百姓往台州府方向撤离。有县衙在那里顶着,倭寇们应该不会越过县衙去攻击百姓。

    正在忙乱着,一个护卫队员忽然飞奔而来,他是安排在城外监视倭寇动向的。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倭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