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297章 宝剑蒙尘

    谢小忠苦着脸说道:“我现在哪还有心思度假?”

    莫思凡道:“不是度假,而是借着这个假期好好的学习一下。你看小武哥他们,现在的学问可不比一般的读书人少。几兄弟里面,现在就只有你没读过书了,既然回来了,那就跟着读点书,别整得像个大老粗似的。”

    “莫哥儿,我一共才一个月假期,来回路上还得花去半个月,在家满打满算半个月,能学到什么东西?”

    “半个月可学的东西多了。关键是我要引你入门,更深入的学习当然要你平时就多努力,你不努力的话,给你几年时间都白搭。”

    “回到登州后我可以教你。”戚继光也道。

    “可是蕴儿那边……”

    “济南府有西凌工坊设立的店铺,我会写信过去交代他们怎么做,保证吕小姐不受到任何伤害,将来还是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谢小忠这才放下心来,他知道莫思凡如今神通广大,他既然打了包票,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果然放下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老实说,他学武的天分颇高,几兄弟里面数他的武艺最好,但是念书识字确实不是他的特长,同样的知识,他学起来就格外吃力。但他自有一股学武人的狠劲,别人学一遍就会的东西,他咬着牙学四遍五遍。读书这种事情,开窍是最难的,他几乎是零基础开始学,绝大多数字都认识不全,他就捧着一本基础读物,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过去,一天下来,除了吃饭睡觉几个小时之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在学习。

    老师则相当多,除了莫思凡之外,柳氏兄妹等都抢着教他,师资力量空前强大。绝大多数时刻都是四五个老师教他这一个学生。

    当然了,总共也才半个月,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很大的进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几天过后,就是过年了,嘉靖三十一年过去,迎来了多灾多难的三十二年。之所以说是多灾多难,是因为原本只是偶尔发生的倭寇袭扰突然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战争,持续十几年的抗倭战争就此爆发。而在此时,那些日后将大放异彩的抗倭英雄们尚默默无闻。戚继光还在蓟州和登州之间往返,胡宗宪还在巡按宣府、大同,大名鼎鼎的才子徐文长还在科举应试的道路上苦苦挣扎。正是这一场战争,将他们推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辉煌壮丽的诗篇。

    有时莫思凡会在心底里暗想,以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如果干预这场战争,会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然而仔细推敲之后,他发觉要做到这一点,简直是太难了。抗倭战争是一定会爆发的,国内外的社会矛盾无法调和,只能以这样一种形式爆发出来。哪怕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这个印记还太过微弱,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只有不断的努力,当某一天量变引起质变之时,才谈得上改变历史走向。而在这之前,只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并且在最恰当的时候去利用它。

    此时此刻,他就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戚继光居然来到西凌县了,这在历史上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他突然南下,无疑就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存在已经打乱了这个时空,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次意外?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写了一封信,令人快马加鞭送了出去。现在还是新年期间,他不敢保证那人接信后一定会来,但是这个机会不容错过。戚、谢二人只有半个月的假期,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

    在那人到来之前,他也跟戚继光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他带着戚继光看遍西凌工坊的每一个角落,对西凌中学的教学科研活动也没有丝毫保留,这种坦诚的态度无疑打动了戚继光。他之所以来西凌,完全是被谢小忠讲述的故事给打动了。莫思凡给谢小忠上的那节地理课没有白上,虽然谢小忠读书不行,但那次做的实验却深深的印在他脑海里,以至于当他向戚继光转述的时候,即使是个大老粗,但在解释地球为什么是个球体时,也成功的说服了戚继光。

    一个大老粗就有这等见识,那教会大老粗的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自己能够从他那里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这就是戚继光所好奇的。在过去几年,由于北上蓟州,他无暇分身南下,所以就一直很遗憾的无法当面请教。直到今年有了点空闲,他这才毅然前来。

    这几天的见识让他明白了什么叫不虚此行。先前看到那把步枪之时,他就已经有了惊艳的感觉,但是当他参观了西凌工坊,见识过西凌中学的那些实验设备之后,他才明白所谓的步枪其实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发明,那些实验室才是真正的瑰宝所在。即使西凌中学已经放假,但还是有很多学生自发的在学校中学习,在实验室里研究,浑然忘了如今已经是新年。他也曾经旁听过两个学生举行的辩论赛,每个人的观点都是那么新颖别致,听上去都有很多道理。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感受到一种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按照莫思凡的说法就是:西凌工坊不养懒汉和闲人,只要有本领,金钱、荣誉、地位都会有,若只想着投机取巧,那就对不住了。

    戚继光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氛围,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是最符合他理想的那种生活。与此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这几天受益良多。他一直都对新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里,他见识到了无数闻所未闻的技术,学到了许多任何典籍上都不曾记载的知识。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以他那无比聪慧的头脑,加上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还是有不少收获。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谢小忠的假期很快就要过完了。再过两天,他又将踏上征程,继续他那血与火的军队生涯。

    这天,莫思凡、戚继光和谢小忠等人聚在一起,谈到日益严重的倭患,俱各一声长叹。

    莫思凡道:“大明从来都不缺名将,只缺识得名将的贵人。就好比戚兄弟,只要有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必然能够大放异彩,建功立业。”

    戚继光谦逊地说道:“莫兄弟的评价太高,在下愧不敢当。”

    “不,名将之选,戚兄弟当之无愧。只不过宝剑蒙尘锋芒钝,明珠暗投夜光沉,你还没有遇到那个赏识你的贵人,故而还得蜇伏一段时间。”

    戚继光默然半晌,才道:“在下一向佩服莫兄弟的智慧,简直像是能够透过迷雾,看到未来一般。那么请教一下,谁才是识我的贵人?”

    “戚兄弟当真信我?”

    “当真。”

    “好吧,虽然有点装神弄鬼的嫌疑,但是对天下大势的了解,在下确实有些独到的研究。你既信我,我就不妨讲解一二。当今大明天下,北有鞑靼劫掠,东南有倭寇为患,但是庚戌之乱过后,边境互市,鞑靼人的劫掠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猖獗,反而是倭患越来越严重了。以戚兄弟的看法,倭寇最有可能在哪里作乱?”

    “当然是江浙一带,那里沿海地区有他们的军事港口,进退皆宜。”

    “但戚兄弟却是驻防登州卫,离江浙一带颇远,要想投身于抗倭大业,则必须想法从山东调往江浙,如此方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官员任命尽在朝廷,岂有想去哪就去哪的道理?”

    “如果我说不出三年,戚兄弟必然调往浙江,你信不信?”

    “信。”戚继光很干脆地说道。

    按照史料记载,戚继光为人有点迷信,这在古代应该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管他在军事上有多睿智,始终还是跳不出时代的局限。君不见袁天罡的推背图还在民间流传了近千年,无数官民士子将其奉为圭臬。莫思凡装神弄鬼近乎妖,在戚继光眼里恐怕是再正常不过的,无非是又一个拥有神通的袁天罡罢了。再说了,西凌工坊现在创造的种种奇迹,若是没有神通,又该如何解释?

    他见莫思凡说自己有机会调往浙江,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机会可以抵御倭寇了,至于其他问题,他并不关心。

    莫思凡道:“戚兄弟调往浙江,就会遇到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谭纶。”

    “台州知府谭纶?”

    “正是他。台州府地处沿海,是倭寇最有可能攻打的地方。台州知府谭纶善知兵事,有大才。戚兄弟若往浙江抗倭,极有可能归到谭纶麾下,若配合得当,则谭、戚珠联璧合,乃朝廷幸事,百姓幸事。”

    “若真如莫兄弟所言,戚某当然愿意听从谭知府的调遣,只要能平倭患,戚某愿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他的言辞甚为恳切,没有丝毫作伪,正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真实写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