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217章 监守自盗

    陆少翁的情报非常准确,沈定文此次赴江西上任,确实是带着任务来的。

    一年多以前,东厂四大档头之一的杨午离京南下,名义上是去江浙缉访倭寇,实际上却是到了南昌,替温世贤办事。由于他接的是一趟私活,对上自然是严格保密,东厂厂公一直认为他是在江浙进行秘密活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的行踪并没有加以过问。

    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杨午一行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任何消息传出,这就明显不对劲了,再秘密的任务,总得在适当的时候汇报结果吧,然而并没有。而从江浙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证实杨午一行根本没有去过那里。

    没有去过江浙,那会到哪里去?为什么一点消息都不曾传出?东厂方面觉察到不对劲,立即展开了调查,最终确认,杨午一行很可能是去了江西,至于杨午为什么改变主意没去江浙,他们现在生死如何,则还有待调查。

    接获报告之后,东厂厂公大为震怒,立即下令东厂展开彻查,一定要把杨午等人找出来。不过,东厂权势虽然很大,但是在嘉靖年间,却是最虚弱的时期。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对头,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此人乃是嘉靖皇帝幼年玩伴,其母为嘉靖乳娘,有了这种关系,再加上曾经在火场里救出嘉靖,自然就备受皇帝恩宠,除了掌管着锦衣卫之外,还位列三公兼三孤,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享有如此尊荣的只有这一位。有了这般恩宠,别说朝中大臣斗不过他,就连东厂也得退避三舍,乖乖的将强势地位让了出来。而江西恰好是锦衣卫势力强盛、东厂势力几近于无的地方,要想在那里搞调查,就得躲锦衣卫远点。

    恰好这个时候江西要调动巡按御史,对东厂厂公来说,这就是一个机会。巡按御史有着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责,对地方事务也有很强的介入能力,而且还不受地方官员的制约,只要在巡按地方之时,夹带一点私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查杨午的下落。而这一方案的实施,只不过是选择一位肯替东厂办事的巡按御史罢了。这样的人实在很好找,正好有位监察御史叫做沈定文的,便是暗地里为东厂效力的官员,同时也是严党爪牙,认严嵩做了干爹,如今东厂早已跟严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了。想调沈定文巡按江西,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这样,沈定文率领几十个手下——都是东厂番役充任的——到了南昌府,立即开始追查杨午的下落。这是他此行的主要任务,首要步骤当然是拜访温世贤,毕竟温世贤乃是老资格的严党,虽然这两年严嵩有些疏远他,甚至多次派人呵斥,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沈定文凭着一种本能,亲近温世贤,而有些排斥许如尘。

    从温世贤的嘴里,沈定文知道了杨午那年的所作所为。在温世贤看来,当初杨午失败之后,定是羞愧难当,回京城去了,却不料他根本没有回去,反而平白无故的失踪了,这就有点奇怪了,是谁能够让他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呢?看来这事情有点不简单,确实是有必要认真调查一下。

    对沈定文的调查任务,温世贤自然是极力支持,不管是查出杨午的下落,还是深挖那个神秘势力,对他都有好处。如今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多,许云依一直没有被找到,而许如尘也脱离了自己的控制,在很多方面又开始跟自己对着干,因此,查出杨午下落,就有可能找到许云依,并进而将许如尘再次掌控在手里,如此一举多得,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为了向沈定文表示支持,温世贤指令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调动人马,全力配合巡按大人的工作。这是一支庞大的力量,不但有数千名军士参与,还有数十个经验丰富的捕头捕快,再加上众多温府护卫,这么多人手,就算将南昌城里的地皮翻过来都够了,他相信,只要这样搜查下去,不但可以找到杨午的行踪,更能够找出许云依。

    这才是南昌城全城搜捕的真正原因,普通人不可能了解这些秘密,但是对陆少翁率领的锦衣卫来说,并不算有多难调查。事实上在沈定文被确认调往江西没多久,他的资料就已经飞速传到陆少翁的手上。

    “那官银被盗又是怎么回事?”

    “根本没有官银被盗。”陆少翁说道,“十万两官银,堆在一起都是好大的一堆,有这么好偷?在我看来,这就是沈定文和温世贤找的一个借口,毕竟找杨午不能这么光明正大地找,更不能调到这么多人手,所以捏造一个官银被盗,再大张旗鼓地找就有理由了。”

    “我也想过是这样的,但是官银被盗是多么严重的问题,搞不好都要惊动朝廷,他们胆子怎么这么大,敢找这样的借口?”

    “如果官银本身就已经被亏空了呢?”

    “你的意思是说,藩库里面的银子早已经被人挪用甚至是贪墨了,现在正好借机假造一个失窃案出来,实则是替贪墨行径遮掩?”

    “正是如此。”

    “好吧,我还是见识浅了些,没有料到他们心黑到如此地步。藩库是温世贤管着的,谁贪了那笔官银,可以说一目了然了。这事查到最后,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推出几个替罪羊出来。管藩库的大使和副使是逃不掉了。”

    “只要有人替罪,温世贤就没什么责任。能够将自己贪墨罪行遮掩过去,死几个无辜者算得了什么。至于沈定文,他未必知道官银失窃案是否属实,但他一定很乐于有这个借口进行全城搜捕,有的时候,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嗯,确实如此。现在沈定文拿着鸡毛当令箭,大动干戈,这样下去可不行。咱们得采取措施,破此困局。”

    “先生想到破局的办法了?”李沐风问道。

    “老实说,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莫思凡坦诚地说道,“我在路上想过许多方案,都是很难实施的。现在关键问题是没有人能够制约住沈定文。”

    “巡按御史权力虽然大,但还不至于能够为所欲为吧?”

    “要说制约,得巡抚和三司那种级别的人才够格,但是三司如今尽是严党,跟沈定文沆瀣一气,别说制约了,助纣为虐还差不多。而许巡抚在名义上也是严党中的一员,在这件事情上同样无法发声。所有有权制约的人都失效了,也难怪沈定文敢如此胆大妄为。他闹得越凶越狠,也许越能讨得严嵩父子的欢心呢。”

    “那该怎么办?”

    “咱们只能等,等着沈定文犯错。”

    “万一……”

    “他总会犯错的。”莫思凡自信地说道,“杨午那事已经过了快两年了,他们现在才来找,许多证据都湮灭得差不多了,我不信他们能够找到。再说了,有陆师哥帮忙,事发现场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破绽,纵然他们将南昌城翻过来,也休想找到蛛丝马迹。这样的话,沈定文就很难完成任务。时间一长,他必然会变得焦躁,人在焦躁的状态下,是很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的,到那时便是咱们的机会。即使他不犯错,咱们也可以想办法诱使他犯点错误。”

    “那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了。”

    “对。李大哥回去告诫弟兄们,万万不能太过冲动,不要出去惹事。反正西凌工坊垮不了,就算几个月不营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的。我一定严加约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