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195章 流寇聚集

    事实上,相比于撤离延长县,莫思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抚恤孤寡。

    秦百韬不仅传过来警讯,还带来了秦大等人的死讯,他从西凌县一共带了秦大和十个亲兵,如今只剩下两人,其余人全部在驰援的过程中阵亡,九个家庭也随之支离破碎。

    莫思凡至今还记得秦大和妻子儿女离别的情景,稚子的哭声也依然萦绕在他的耳旁,音容犹在,而斯人长逝,离去的背影已然成为永别,世间悲欢离合,就这样不期而至。

    秦大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出身只是一个下人,但是幸运的是,秦百韬并没有将他当成下人来看,不仅教给他武艺,也教给他什么叫做忠义。像他这样的小人物,节操绝对比庙堂上的那些大老爷们强。对这样的小人物,莫思凡向来非常敬仰。

    但是光是精神上的敬仰还不够,还得解决实际问题。英魂已然离去,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抚恤孤寡便是在情理之中。

    他管不了别的人,但是西凌县出去的几个家庭他完全有能力予以照顾。所以在获知消息之后,他便立即寄了一封信回去,要求谢小勇根据阵亡名单查找他们的家人,并且对他们的孤儿寡母进行妥善安置。只要他发了话,这事儿基本上就算解决了。

    这种事只能他来做,朝廷是不会在乎军户生死的,当兵的死就死了,抚恤什么的是不会有的,不但没有,家里其他的男丁还得继续顶上去为朝廷卖命。

    接下来的两个月,莫思凡和其他人一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泱泱大国,百万军队,却被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此种奇耻大辱,焉能不恨?不过莫思凡终究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思维方式跟其他人并不一样,所谓的民族大融合就不去扯了,脱离具体历史条件谈民族团结就是耍流氓,现阶段,蒙汉两族就是一种敌对的关系,战场上刀枪相见,文绉绉的谈团结就是找死的行为。有伟人曾经曰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个真理放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很适合。

    庚戌之乱对于大明帝国固然是莫大的屈辱,然而它最后产生的结果无疑是比较正面的,那就是促进了两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两族在边境地区的互市,从长远来看,对两个民族都是有益的。当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双方还是无法避免产生冲突,鞑靼人的劫掠也从来没有终止过,但是整体环境确实是越变越好了。

    莫思凡的身份是一个商人,所以要考虑问题的话,他自然也是从商人的角度去考虑。两族互市,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机会,他可以将市场向大漠南北扩张,当然了,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可徐而图之。

    他的重心还是放在石油研究院上面,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到九月初的时候,研究院的主体建筑都已经完工,凡是见到过这些建筑的人都为之赞不绝口,要建成这么恢宏大气的建筑,该花多少钱啊。在陕北这片近乎荒漠的土地上,建造它的意义何在?这片建筑的主人是谁?怎么舍得丢这么多钱到这片荒漠里来?

    一连几个月,这些建筑都是延长县里的人议论的焦点,甚至还传到了延安府。有见识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虞进明那种近水楼台的优势,所以对于这些建筑的主人,绝大多数人或势力都是弄不清楚的,好奇之余,也有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觊觎之心。

    早在年初从西安到延长县的路途之上,莫思凡率领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后大兴土木,建设工程所需要的物资极多,直接将荒原变成了一片热土,这种情形落到某些有心人眼里,自然更是将其当成了一块大肥肉。虞进明那样一座庄院都可以吸引不少流寇光顾,更不用说石油研究院这块肥肉了。

    四十巨盗覆灭之后,肆虐陕北的流寇们稍微收敛了一点,然而流寇毕竟是流寇,他不抢东西,自己也活不下去,所以只是消停了一两个月,便重新活跃起来。这些流寇势力都不大,几十个人一股,四处流窜,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对于这些流寇,绝大多数卫所官兵是不管的,清剿流寇的任务主要还是地方衙门来完成。可是地方衙门的实力非常有限,就靠那么几个衙役捕头们哪里敌得过穷凶极恶的流寇?能够保住官老爷就算不错了。至于老百姓,还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除非是虞进明这种大庄院有着抵抗流寇的能力,其他庄户人家哪里能够抵挡?秦百川倒是有心消灭流寇,就像这几年来他一直努力做的那样,但是上司并不支持他,虽然他是副千户,能够率领的兵卒却只有几十人。这么一点兵力,撒进广袤的陕北大地,就跟没有差不多。流寇四起,他能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救火队,哪里有流寇袭扰,他就率人赶往那里,这种救火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运气好的时候,可以逮住流寇的尾巴砍杀几个,然而多数情况下连流寇的影子都看不到。而且完全有理由相信,流寇之所以肆虐,跟某些地方豪强也脱不了干系,抢劫来的那么多物资,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要想换成银子,没有那些地方豪强暗中销赃,哪那么容易脱手。

    莫思凡对流寇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石油研究院修建有防御设施,即使是建设到了紧要阶段,他也一直没有放松防范。袁州四鬼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终日在研究院外围游弋,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回报,并且成功地挫败了数起针对研究院的阴谋。

    但是,明眼人都很清楚,虽然莫思凡带来的护卫们非常精锐,毕竟人数极少,真要对上大股流寇的话,是没办法抗衡的。不少人都向莫思凡指出了这一点,就连谢小义,也委婉地提出是否再调一些好手过来,以防不测。不过,所有这些建议莫思凡都没有接受,也没有多作解释,只是让大家放心,保证流寇不会对研究院产生致命的威胁。

    大家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虽然很不安,但是本着对他一直以来的信任,倒也不说什么。

    十月的一天,一骑快马忽然来到石油研究院,他是秦百川的手下,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根据可靠的情报分析,肆虐陕北的流寇们已经联结成一大股,人数多达上千,这么多流寇聚集起来,就是官府也会为之恐惧。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据说就是莫思凡的石油研究院。

    莫思凡并没有刻意隐瞒流寇将要进攻的消息,事实上,也没办法隐瞒住。

    信使带来的消息引起了恐慌,这是荒原动工建设以来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的威胁,无论是西凌来的学生还是虞家庄那边过来的庄客和佃户,对流寇的凶残都十分害怕,研究院虽然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还是远远不够,怎么抵挡得了那么多流寇?

    莫思凡找来虞进明,希望他将虞家庄所有人员暂时转移到石油研究院来,以策安全。虞进明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他如今已经将全部身家都跟莫思凡捆绑在一起,并且获得了很大的利益。莫思凡倒霉,他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再说了,流寇一来,作为近邻的虞家庄必然会受到波及,虞家庄连小股流寇都抵挡不了,更别说近千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一片忙乱,一个村庄的搬迁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好办,迁移过去就可以了,可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些坛坛罐罐,还有很多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这可没办法全部运走。有些人只好将这些东西都藏到地窖里去,而更多的人并不相信莫思凡能够抵抗住流寇,对于迁移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很快,流寇到来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其前锋甚至已经抵达虞家庄附近,这下就容不得犹豫了,留下来就只能等死,于是在莫思凡派出的护卫保护之下,所有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撤了出来,有很多粮食和物资还来不及拿,只好丢给那些流寇了。

    村民们前脚刚走,流寇大军后脚就跟了进来,他们占领了虞家庄,并以之为据点,准备向石油研究院发动进攻。

    研究院里,弥漫着恐慌气氛,所有人都被动员了起来,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拿得起刀剑的,都被安排了一个防守岗位。研究院只有一堵并不太高也不太厚的围墙围着,虽然上面可以站人,也修了箭垛可以防守,但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薄弱得很,很难相信靠这个就能抵挡住流寇的进攻。

    莫思凡真正可以信赖的有战斗力的,只有从西凌带来的二十多个护卫,以及虞家庄里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庄客,总的来说,力量还是太弱小了。

    但是在大家眼里,莫思凡的表现依旧非常镇定,仿佛近在咫尺的流寇威胁不存在一般,就连谢小义都不知道他的底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