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笑
字体: 16 + -

正文_第二十三章

她在得到这把梳子的时候父亲已经在轮椅上瘫痪了很多年了,发生事故那年她还小,惊恐的画面在她小小的思想的存储卡中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只觉得在那一天,送父亲进手术室的时候是那么从容不慌不忙而不会思忖到会有什么风险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就像喝水会呛死,吃鱼会被卡死,这样的概率微乎其微完全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让人捧腹,然后嚎啕大哭。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因为医生的疏忽用错了麻醉剂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和悲剧。父亲醒过来后就半身不遂永远与轮椅为伍,母亲悲痛之余狠下决定抛夫弃女远走他乡从此音信杳无。那一年,她才十二岁,留在她身边的只有一个残废的父亲和一把仅有的母亲未带走的翡翠色梳子。她将梳子放在抽屉中,在一个人静静坐在镶着檀香木的镜子前梳理自己的头发,其余的时间,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的全部生活。

梳子在她的眼泪中觉醒,仅仅那一次那一滴眼泪,唤醒了梳子的意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看到她的眼睛里涌出的泪光,再也没有看到她因为生活的残酷而宣泄自己满目凄凉。梳子总在她的脸上和眼睛里看到闪光的让人不会颓唐的力量,虽然疲惫之色会占去她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光,但在父亲面前,这种疲惫之色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冷场。父亲很少说话,在记不清日子的光阴中他有太多的难过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觉得自己的歉仄太多了,拖累太大了,对女儿太不公平了,这一切都不该是像女儿一样年纪的同龄人应该承受的。灾厄不会让人更加坚强只会让人更加麻木,没有一个人会笑着说我缺了一条胳膊一条腿多么高兴,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早已将眼泪流干而只剩下不痛不痒得过且过的时光。女儿的生命已进入麻木不仁枝叶繁茂的岔道,她背负着孝道的名义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早已形成习惯无所谓明天怎样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因为父亲早已料到他明天的明天依旧如故:喂饭,换衣服,擦拭身体,洗澡,挤出脓疮破裂的毒液,擦拭消毒水,背自己上轮椅,推着自己散步……

她感动了世界,在这个浮华而污浊的世界中她的行径让铁石心肠的人泪如雨下,纷纷送上最真诚的祝愿和祈祷,有给父亲的也有给她的,捐款的人也不胜枚举,这是发自内心的爱心的流露和扩散,她谢绝了这许多的帮助,认为自己现在力量虽然微小但仍然不会让父亲的生活太过窘迫。大家的好意她心领神会,只希望将这些帮助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犄角旮旯处,太多太多,无以计数……

在微笑的时候,她会用那把翡翠色梳子梳头,阳光照射在她浓密如墨的秀发上闪着点点温暖的柔和的光,像天使降临凡尘,带来爱与希望和幸福的霓裳……这时的她是最美最纯洁无暇的。她理应得到幸福,可是幸福什么时候才会真正降临到她的身上?这个问题她曾在午夜梦回时悄悄的憧憬过,渴盼过,然而沆瀣的城市中这种幸福却太过渺茫太过微不足道而且充斥着与人伦道德相去甚远的自然属性的芥蒂像天堑一样难以逾越。

父亲想悄然离开他但终究因为自己无力自行了断而终究被她发现这种极端行为后潸然泪下肝肠寸断,活着感受不到幸福,死了也依然会酿成不可设想的悲剧,这种生活让父亲心如刀绞,比之酷刑还要犹有过之。女儿是不会让父亲以这种方式离开尘寰而了无牵挂的,她会守着父亲,直到他寿终正寝平安去世自己的使命才会圆

满结束,才能真正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梳子看着女孩的一切其实和普通大众一样,感动于女孩日复一日矢志不渝的孝道而热泪盈眶,但另一个问题却接踵而至,那就是其实自己并不需要这样的感动来让自己的眼泪不断流淌。流过泪的人只能送上祝愿却并不能缔造实际的幸福让女孩接受,也不能绂除父亲的瘫痪而让父亲脱胎换骨重获新生而熠熠闪光。也就是说,这种现状在这一世这一代已经注定,父亲会心怀歉仄过一辈子而女儿会照顾父亲一辈子在人们的眼中还要坚强不屈以微笑收场。无论什么样的祝福和愿景都不可能改变这一切,而女孩的心里是否会获得真正的宽慰和释怀旁人也终究难以揣测。如果因为长期的练习而变得习以为常麻木不仁,那么这种坚强非但不是一种最初人们所受到感动的坚强而仅仅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生活方式,人们会更加扼腕于女孩今后的生活而不再会因为感动而落泪。女孩应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不是因为照顾父亲而要承担一辈子的孤苦伶仃无所用心,如果感动世界的人所获结局与恶贯满盈之徒的穷途日暮何其相似那又有什么人还敢将自己真诚而善良的心曝露在温暖的阳光下接受幸福的列车驶过然后载上他(她)奔向彼岸花开四季如春的天堂?抛开缥缈的来世的问题暂且不谈,为何今生的苦难连绵不断?女孩会在黢黑的夜里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上辈子造孽太多,所以注定这一世得不到幸福?辛酸紧遏咽喉,她不能将痛苦昭告天下,在翌日的阳光铺陈大地时分,她要将微笑和坚强的面具戴上,遮住浮肿的脸颊和憔悴的神情不让任何人瞧见其中的端倪,以免横生枝节,徒增悲怆。

无论如何自己的命运怎样变迁都不再重要,只要父亲老有所终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自己偶尔的失落和寂寞的苦楚与之相比是何等的相形见绌,自己如若不管不顾,还有何面目立足于天地之间?想到这里,女儿释然一笑,只觉得挤压在心中的久久不能派遣的隐秘的寂寥在这一刻荡然无存,随风逝去了……

梳子下定了决心,以自己现在的神力完全有能力变成一颗心,悄无声息地植入某一个善良的青年的心中,在偶然的刹那间见到这个美丽的女孩的一面之缘便注定幸福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如期而至,以天作之合的名义酝酿一场一生一世矢志不渝永不落幕的氍毹,台下人满为患,掌声不断,像那太阳,此起彼落,实际上却从来不曾离开……

一块被剪下的头皮在一位中年妇女的头顶却不会因疼痛而心颤,或许是溢满对爱的释放,在爱的无形的光环的萦绕中,她的脸上洋溢着最美的笑容。

头皮在觉醒的时候心如刀绞,因为一把明晃晃的手术刀将自己紧紧钳住然后毫不留情地将自己从前的领土捣毁,自己与身体分离,被强行迁移到另一个孩子的头上定居,在此过程中,头皮并未感到任何痛苦和不适,甚至在知晓这个中滋味的来龙去脉子丑寅卯后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难以自禁,在那一刻,突然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为自己的自私而惭愧,为自己的心怀不满而无地自容,他要敞开心扉,轰然洞开于尘寰,让每一个人流连忘返,使他们铭记着震颤人心的一幕悲哀交织着的温暖的泪光像不朽的花瓣的芬芳,代代流传……

她从来不知晓自己的身世与遗弃和收养紧密相连,只因这一秘密在两个人的心中紧闭,唇上守口如瓶,为了营造一份和谐的温馨的家庭延续到寿终正寝,直到天伦终止进程停止

运转。这两个人要将这个秘密烂在五脏六腑,带入坟墓,不是因为欺骗和私心在从中作梗使之邪念陡升,而是为了守护一个希望,能让幸福绵延,永不破碎。因为这幸福是实实在在的,从外而内,由表及里,全是最真诚的爱与呵护,没有水分的掺杂,没有虚无的潜伏,只是换了一个标签,而那个标签早在八百年前就腐蚀得体无完肤,不可辨别。

这两个人就是她的养父和养母,而那个标签就是抛弃了她的狠心的生母。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谁也无法预料的大火,如果她有幸躲过了这场大火的侵袭,也许生活永远也不会发生改变,还是和以前一样古井无波得过且过与普通家庭无任何区别和参差:摩擦此起彼伏,时断时续,青春的烦恼,孩童的顽劣,让人忧心如酲火冒三丈的大小二三事,出其不意的跌倒,偶尔不如意的考试成绩的纰缪而不言不语的伤心的煎熬……直到自己长大,往事如烟如雾,再送上一个含泪的温暖的笑投入父母的怀抱,挥手拭泪,送上祝福:一生安好!

然而此间事绝不是一帆风顺直达早已预计好的目标,一场大火因为插座漏电带动易燃物品的燃烧,在强烈的火舌的汹涌澎湃肆无忌惮下吞噬了她的身躯,她被包围在浓浓火焰中,险些化为灰烬,可在最后关头却逃出了生天,在医院的奋力抢救下,与死神博弈成功,捡回了一条命,却几乎成了火炭,烧伤面积凄惨得令人不忍直视,触目惊心之下,所见之人均是摇首扼腕,抚膺长叹不迭。

不计其数的手术,堆积如山的病危通知书,养父养母忧心如焚,如坐针毡,在医院苍白的长廊上暗暗祈祷,放眼欲穿,不眠不休七八天之后终于换来了小女孩的转危为安的消息。

本以为可以如释重负,静静疗养一段时间就可恢复如初,但是医生却告诉他们因为烧伤程度的太过严重不得已必须要进行植皮,否则,女孩身上被摧毁殆尽的皮肤将成为其一生无法释怀的痛楚。

养父沉默无语,养母暗暗焦急。也许是一种神秘的既定的程序算好早就有这一天的光顾,所以秘密是再也无法进行到底,必须要做出一个决断,找出女孩的生身父母,他们的皮肤才是女孩最好的选择。

亲身父母的寻找过程并没有耗费养母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当年领养的时候,女孩所有的信息尽皆附着在一张清单上,出生地,住址,籍贯,血型,记载详细。他们当年之所以抛弃女孩完全是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家庭经济负担的不堪重负,这么多年来,生母也是以泪洗面,悔不当初,在听完养母的叙述后哽咽着说道:“这么多年来,我每天都处在痛不欲生的愧疚之中,对孩子思念日复一日,从来没有一天断过。我真不配做她的母亲,我好恨自己,连动物都比我强……我对她亏欠得太多了,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无法弥补,当然,对你们的亏欠就更多……我,别说捐皮,就是我有的东西,我都会捐的……”说罢,生母嚎啕大哭。

千辛万苦的奔波终于有了结果,却熟料其中的曲折离奇的变化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在医院的检查下,生母的皮肤质量因为自身行为的不检点造成了污染的根深蒂固,无法达到捐献的标准,生父的皮肤与生母的一样受到污染如出一辙,无以为用。在医院的反复斟酌和养母的反复恳求中,绕了一大圈的弯子又回到了原点,养母决定献出自己的头皮移植在女孩的身上,然后静静等待着这新生命的萌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