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国史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袁术称帝病死途中 孙权继位

    说道袁术,袁术是汉王朝三公司空袁逢之子。袁绍的表兄弟。这可以看出袁术出自豪门之家。

    袁术的出身很好。事业上当然也比一般人起点高。

    在董卓擅行废立的那段时间里。袁术就被董卓封为后将军。后将军是正号将军。位列上卿,袁术此前因为没有什么战功。这可能跟他显赫的家世有关。

    袁术还算比较聪明,他见董卓倒行逆施。自己不跟董卓一帮。

    而是弃官逃到了东汉旧都南阳。袁术霸占了南阳后。开始了“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的日子。

    袁术其实也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只会祸国殃民。在治理国家上没有什么才能。而且还一心想当皇帝。

    袁术在南阳时,就有称帝的打算。后来因为袁术和堂兄袁绍发生了矛盾。被袁绍联合曹操用武力赶出了南阳。

    后来失魂落魄的袁术逃窜到了九江。这个九江可不是现在的江西九江地区,而是现在的安徽淮南一带。

    袁术刚到九江后不久,扬州刺史陈温就病死了。后来袁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整个淮南地区。

    袁术这时可能想当皇帝,想疯了。

    汉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阳称帝。还起了一个国号。因为可能是袁术称帝比较早。当时的汉献帝被驾空,东汉政权还没有被否认。所以袁术在当时成为了各诸侯的“活靶子”。袁术这样的做法,在政治上面有点不智。

    后来袁术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慢慢地自己的金库就没了。

    没有钱怎么办?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则是带着自己一家老小去投靠盘踞在潜山的部下陈简等人。

    可是陈简等人看袁术破败成这样,自己也不想收留这种人,于是,陈简等人拒绝了袁术。而袁术的兄弟们,也一哄而散了。

    袁术实在没办法,准备厚着脸皮去河北找堂兄袁绍,讨一碗饭吃。结果这消息被曹操打听到了。

    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袁术的,因为曹操早都想打算灭了袁术和吕布的结盟。现在吕布已经被曹操给灭了。那袁术自然就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于是,心黑的曹操就派刘备半路邀击袁术。袁术进退无路。心情极其郁闷,很快就病死在了途中。

    纵观袁术的一生,平淡无奇。在三国各群雄中只是一个短命的“配角”而已罢了。

    袁术的“自立”现在看来也是一个极大的政治上的错误,因为在那个时候。特别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是在当时是一个很危险的作法。所以袁术被后人沦为了笑柄,就是因为这次失误。

    前些章,提到过孙坚死后。孙策继承了大统。孙策最初投奔了袁术。后来孙策独立出来,在江东储备着自己的力量。

    却说江东孙策,因势力日渐强大,有攻打许都之意。东郡太守许贡看出孙策有异心,便上书曹操告密,不料书信落到了孙策手中,孙策大怒,杀了许贡,许贡门下的三个门客决定为许贡报仇。

    一天,孙策上山打猎,遭到了那三个门客的袭击,身中毒箭,性命危在旦夕。医生劝其静养百日,期间不可动怒,否则性命不保。

    那孙策为什么会被这三个门客袭击呢?原因是什么呢?

    在200年的时候,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的时候。孙策就计划密袭都城许,以迎回献帝。但是在孙策采取行动之前。孙策就被这三个门客袭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策的英雄豪杰之气。

    后来,这时袁绍遣使者陈震来到江东,要与孙策结盟,共伐曹操。孙策召集了文武大臣,在城楼上大摆宴席招待陈震,商议攻打曹操之事,却见众将纷纷下楼,去拜见江东道人于吉。这于吉号称神仙,所到之处,众人都焚香礼拜。

    孙策大怒,令军士杀了于吉。孙策因动怒导致病势加重,又常常在精神恍惚中见到于吉的鬼魂,不久便因箭伤发作死了。临死前,孙策将江东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并嘱咐周瑜,张昭等大臣尽力辅助他。

    那孙策是怎样说的呢?

    孙策生前曾跟孙权说过:“靠着江东的根基。于两阵之间选择时机,与天下抗衡,你是不如我一些;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这一点,我不如你啊!”

    孙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之前,曹操的谋臣郭嘉就预言说,孙策为人轻率,平时也不多加防备,很容易被人刺杀。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孙策建立的基业。

    这时,孙权有部下张昭和周瑜,于是,孙权拜张昭为师,将兵权交给了周瑜,程普,吕范等人。招贤人,纳名士。这时的鲁肃,诸葛瑾等人都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那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呢?《演义》上有这样的描述。

    孙权继位后,一面料理哥哥的丧事,一面励精图治,广招人才。由周瑜推荐,孙权得到了谋士鲁肃,对他很是敬重。一天,孙权请鲁肃喝酒,一直喝到晚上,便留他过夜,二人抵足而眠。

    半夜,孙权问鲁肃:“现在汉室有倾覆的危险,我继承父兄的遗业,该做些什么?”鲁肃说:“汉室是不可能复兴了,您只要守住江东,剿除黄祖,进伐刘表,便可在江东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了。”孙权听后大喜。

    接着,鲁肃又推荐诸葛瑾给孙权。诸葛瑾劝孙权不要跟袁绍联合起来攻曹,暂且先归顺曹操,以后再见机行事。孙权采纳了诸葛瑾的建议,遣回了陈震,并写信回绝了袁绍结盟的要求。

    曹操见孙权势力逐渐壮大了,为了安抚他,便奏请皇帝,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又令张纮为会稽都尉,前往江东。孙权命张纮与张昭同理政事。一时间,孙权深得民心,威震江东。

    孙权这时继承了孙策的功业。在江东稳定下来了。而且还可以“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

    孙策在死前,把江东的军政大权顺利地移交给了二弟孙权。孙策向来就非常欣赏孙权,认为孙权是个守成令主。但是孙权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小富即安,他没有哥哥那么宏大的志向。只想做个江东王。无论是赤壁之战。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孙权的战略底线都是“保境安民”。

    如果说曹魏的统一战略结束于赤壁惨败,蜀汉的统一战略结束于关羽失荆州,那么东吴的统一战略就结束于孙策之死。孙策死后,东吴军事集团改变了之前外向型的进攻策略,而逐渐形成了内敛型的防守战略。

    传说孙权长得方面大口,碧眼紫鬓,相貌奇伟,骨格非常。

    就是孙权这样的长相,成就了日后东吴联盟盛世的奠定人。

    但这一切都要算孙权哥哥孙策开了一个好头。

    那为什么说孙策壮志未酬?这可能跟孙策死得早有关。孙策死时。年方才二十六岁。想想看,一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说死就死了。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经历,梦想还没有实现就死了。他肯定还有很大的梦想没有完成。所以说壮志未酬来形容孙策。再恰当不过了。

    孙策之死,不得不说是东吴联盟的一个重大损失。

    而孙权想成就大业,首先要学他的哥哥孙策的为人处世能力。

    孙策死了,还有孙权。就像当年他爹死了一样,孙策的死。就像他爹死的时候一样,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也是东吴的新时期了。

    假如孙策最后没有死?那样东吴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遐想一下,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穿越,违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