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刘琦
字体: 16 + -

第十章 惊世之作

    庞德公和司马徽眼界极高,大多数人的文章,在他二人眼中都是平庸之作,这些才俊们多是摇头叹息,黯然失落的走下台去。

    当然,也有诸如崔州平等寥寥数人,得到了几句佳奖,个个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一般乐呵呵的下台。

    当轮到诸葛亮登场之上,整个大堂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看诸葛亮大作。

    诸葛亮走上台来,轻轻放下羽扇,缓缓卷起衣袖,提起墨笔,没有半分迟疑,笔走龙蛇,转眼间便写成一文。

    书僮们赶紧上前,将他的大作高悬在了台上,名为《治国》。

    片刻的安静后,整个大堂便沸腾了,各种惊叹赞美的议论,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司马徽和庞德公二人,对诸葛亮的大作,不出意料的是赞不绝口,毫不吝啬的赞赏之词,与先前对待其他才俊文章时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诸葛亮依旧是从容淡然,在所有人赞赏声中,缓缓下台,平静的坐回了刘琦身边。

    然后,书僮高声道:“下一位,刘琦刘大公子。”

    堂中的赞声戛然而止,一双双轻视不屑的目光都落在了刘琦身上,多数人的眼神,都明显是等着看他笑话。

    诸葛亮也一拱手,淡淡笑道:“就请大公子让亮一睹文采吧。”

    依旧是淡出个鸟的语气,让人听不出他是真的很期待,还是暗藏着讽刺的意味。

    “那我就献丑了。”刘琦缓缓起身,从容不迫的走上高台,来到了书案前。

    帛纸已铺在跟前,书僮将墨笔恭奉上,刘琦手执墨笔,却迟迟没有下笔,反倒闭上了眼睛。

    “诸葛亮的文采我怎么可能比的过,人家的《出师表》可是上过课本的,当年背诵没少费我的脑细胞,看来只能抄一篇更牛的文章来对付了。”

    刘琦思绪飞转,搜索着记忆深处,那些年少之时曾背诵过的名篇。

    蓦然间,刘琦想到了一篇文章——《师说》。

    他依稀记得,那是韩愈的一篇流传千古的古文。

    韩愈是谁,那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世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大家。

    诸葛亮虽然文采绝艳,但其长处在于治国和治军,论起文章,他绝不可能是韩愈对手。

    就《师说》了!

    刘琦当即就想下笔,可笔落一半,却忽然想不起来,这《师说》具体写的是什么。

    毕竟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他又不是文科生,怎么可能过这么久还记得。

    “好吧,没办法了,芯片,给我搜索你的数据库,调出韩愈的《师说》来。”

    “搜索完毕,开始调出。”

    刘琦的眼前,立刻出现了那篇传世之作,刘琦猛然睁开眼,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台下等着看热闹的才子们,看着刘琦闭目不动,还以为他文思浅薄,关键时刻还要冥想苦想,众人脸上的讽刺表情越来越浓重。

    就在这时,他们惊奇的看到,那位刘大公子突然睁开眼,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一般。

    转眼间,最后一字落下,刘琦把笔往旁一扔,示意书僮可以来把他的文章挂起来。

    刘琦则转向庞德公三位高士,淡淡道:“三位前辈都是我荆襄才俊们的师长楷模,今日晚辈的这篇文章,就应一个‘师’字的景,名为《师说》,还请三位前辈指教。”

    帛书已高高挂起,所有人的目光抬头望去,只见文章的题目,刚劲有力的书着两个大字——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看到开头这两句,台下的才子们微微动容,脸上的讽刺表情顿时收敛了几分。

    庞德公那三人,神色也微微一动,彼此对视一眼,似乎有些意外。

    司马徽还轻轻点头,捋须赞道:“开篇不俗,不知接下来如何,咱们继续看下去吧。”

    三位高士目光再次望向高挂的帛书。

    一字一句看下去,他三人的表情越来越惊喜,那一行一段,字字珠玑,文采道理,无不让他们啧啧称奇,仿佛发现了一块美玉,眼睛都看的不舍得眨一下。

    而台下的才俊们,更是越看越震撼,转眼间讽刺的意味烟云散,统统都变成了深深的惊叹。

    就连沉静如水,淡泊从容的诸葛亮,眉宇之间,也悄然流露出奇叹的痕迹,目光不时的悄悄瞄向刘琦一眼,似乎有些惊讶于刘琦竟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刘琦却平静如水,情绪不起一丝波澜,只闲品香铭,仿佛视众人的惊奇于无物。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看到这一句时,台下才子们禁不住发出一阵惊呼。

    台上的司马徽同样也忍不住,拍案喝彩道:“好一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当真是绝世名句!”

    此言一出,台下的才子们更是一片哗然,一双双羡慕的眼光,纷纷射向了刘琦。

    那可是荆襄第一高士水镜先生啊,能得他一句赞赏的评价,已经足以令这些才子们倍感荣幸,更何况是拍案叫绝,近乎于失态的喝彩。

    庞德公也点头道:“不错不错,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了。”

    就连黄承彦,虽然没有表态,但眉宇间却难抑赞赏,不禁多看了刘琦几眼,眼神中流转着几分刮目相看。

    继续往下看,惊叹继续,喝彩不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刘琦的这篇《师说》,到此为止。

    台下先是一片沉寂,随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目光都已变成了折服。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原来这位刘大公子,竟然文采绝艳如斯。”

    “是啊,谁说那刘大公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今日一见,至少他的文才冠绝荆襄啊。”

    “没错,光是这篇《师说》,莫说冠绝荆襄,放眼天下只怕也无人能比肩。”

    “这样看来,诸葛亮的文章与那大公子相比,当真是逊色不少啊。”

    ……

    众才子对刘琦是啧啧称奇,由先前的轻视,变成了心悦诚服,一时间,他取代了诸葛亮,成为了众才子瞩目的焦点。

    听着耳边那些议率,诸葛亮的剑眉悄悄的抖了一抖,俊朗的脸庞却仍旧是淡泊平静,只是星目之中,却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眼神。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司马徽不断重复着最后一句,咀嚼着其中的道理,一时竟沉浸其中。

    庞德公倒是最先平静下来,不禁叹道:“这刘大公子的文才,当真是叫人刮目相看,承彦兄,恕我直言,你的那位卧龙与这刘大公子相比,确实是逊色三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