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卫氏春秋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 不怕神对手 就怕猪队友

    董卓共有兵丁二十五万,其中华雄领十万大军驻守汜水关,提防酸枣的张邈、曹操、孙坚等部。其弟董旻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南部的伊川城,以防南阳袁术、颍川孔伷。张济领兵五万,屯洛阳以北虎牢关,以防河内的王匡与袁绍。

    至于洛阳西部的卫冕,董卓是不大放在眼里的,只叫牛辅派两万兵马驻防宜阳,阻止卫冕军东进即可。

    牛辅原本也是这么安排的,安排郭汜的部下崔勇,以及李傕的部将李蒙,各领一万人马分别驻守宜阳城与伊阙城。两城相距不远,且互为犄角之势,防守起来并不困难。

    但其帐下一个年逾四十,蓄有长须的文士突然建议道:“请予精兵五万,必助将军夺下函谷关!”

    这个面颊消瘦,额上满是皱纹,看起来颇有威严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谋士贾诩贾文和。

    牛辅笑而不应,推脱道:“太师之忧在二袁,区区卫冕年纪不过二十,部下不过万余,何以与太师争功?况太师只与我两万兵马,若是拿下函谷关还好,倘若不成功,这私自调兵、滥用职权之罪谁能担当?”

    贾诩突然呵呵冷笑,有好处只想着往怀里捞,有责任就想着往身外推,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成事?

    牛辅数得其帮助,华雄之所以能劫营成功,大破孙坚军,就是出自贾诩的手笔。所以他很清楚贾诩的厉害,见其无故发笑,顿觉不妙,忙问道:“文和(贾诩字),何故发笑?”

    贾诩轻笑道:“我笑将军性命即将不保,还有心思来计较个人成败得失,当真是殊为不易啊!”

    牛辅闻之大怒道:“你胡说什么?你不过是个辅军而已,不要自大的以为能看穿所有人的心思,我杀你易就如反掌!”

    他对这个贾诩是又爱又怕,想用之又惧之。没有任何领导喜欢被自己的下属彻底看穿,牛辅亦然,他在贾诩面前总有一种没穿衣服、被大庭广众之下看光的难受。

    贾诩却完全不理会他的愤怒,自顾自的问道:“二十五万大军一日消耗粮草几何?洛阳城中余粮还够大军支撑多久?最多半年,关东联军不攻自胜,我军不战自败。请将军想想,如大军粮尽之日,该何去何从?”

    牛辅猛然惊醒,惊出一身冷汗,汜水关小胜一仗算的了什么?只要关东联军呈合围之势,洛阳城总有粮草尽绝的一天,介时不战自败。

    “先生的意思是?”

    贾诩道:“董公打西凉而来,西凉才是董公的根基之所在,何况长安乃龙兴之地。当年秦国据守崤函之固,以御六国合纵之兵。如若洛阳遭困,董公大可挟汉帝西归,以函关据守。若真的到了这一步,只有通过函关古道直入关中,这函谷关你还觉得可有可无吗?”

    “函谷关乃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先生真的有把握以五万大军夺其关?”牛辅虽然近来职位连升,过得乐不思凉,但是比董卓还是要冷静一些。听了贾诩的分析,也觉得该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了。

    “若卫冕只坚守不出,给我十万大军也未必能破函谷关,但是其为攻军而非守军,只要合理排兵布阵,五万人马足矣!”贾诩说话间,一个计谋已在心头生成,不过他并不准备跟牛辅多说。

    “先生需何人为将?”

    “董璜,李暹二人即可!”

    牛辅大惊道:“这怎么能行?他们俩都是没带过兵的毛头小子,如何担当如此重任?”

    贾诩笑着解释道:“正因此二人名声不显,年纪又轻,故能让卫冕轻视,从而大胆进攻。若是派一持重老成的将军,令其心有顾虑,固守函谷关不出,反为不美!”

    “好吧,就依先生所言,董璜、李暹与五万大军,皆调由先生统领!不过我们得事先订下一个约定,以十日为期,十日之内你若不能拿下函谷关,我只能收回兵权!”牛辅也是有顾虑的,函谷关虽然重要,但董卓此时正为关东联军恼火,倘若因此事触上霉头被罢了官免了职,可就不合算了。

    “就依将军所言!”贾诩内心深处一阵叹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他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要拿下函谷关,只是想为自己的主人找一条出路而已。

    贾诩的聪明与智慧无需多说,在出谋划策的同时还注重明哲保身,七十七岁,寿终正寝,是三国谋臣之中难得的善终之人。

    如果将贾诩拿出来与其他谋士做比的话,与之最为接近的应该是郭嘉、庞统,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神机妙算、聪慧绝伦,而且他们没有太高的个人理想,不大受道德的约束。

    他们只从主公的角度出谋划策,只就事论事,不大会去思考政治路线问题。但这也的谋臣恰恰是最得领导喜欢的,比如郭嘉与庞统的去世,让曹操与刘备久久不能忘怀。

    像诸葛亮、荀彧这样的谋臣,在智慧上与前三位不相上下,但是他们两个却有很高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让人见之肃然起敬,做事力求光明正大,不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其实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都是这个时代最最顶尖的人才。道德高尚的人就像一面旗帜,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人们崇拜他信任他,提高各自阵营的凝聚力。

    但战争不是游戏,在很多时候就需要不择手段,采用一些卑鄙下流甚至是下作的手段,才能取得胜利。

    牛辅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快就来到洛阳皇宫面见董卓,请求封董璜为中军校尉、封李暹为平西都尉,领军赶赴宜阳城,抵挡卫冕的进攻。

    宜阳城内,一间衙署之中,约莫三十岁左右的董璜斜靠在座上。他斜眼瞥着下首坐着的贾诩就忍不住一头的火,凭什么自己堂堂中军校尉被他一个随军从事给管着?

    一不能喝酒误事,二不能出府乱事,三还不能在军中玩女人!这是人过的日子?他凭自己跟董卓的关系在洛阳强抢民女、杀人取乐,胡作非为,谁人敢管?来到这么小小的宜阳城,反倒多出许多规矩。

    贾诩端坐席上,眼观鼻鼻观心,根本不理会董璜能够杀人的目光。他之所以挑选董璜做这个主帅,也是心存考教的,董卓有一独子却在西凉战乱时被杀,只留下一个女儿董白。

    女子肯定不可能继承大统,那么董卓的下一任接班人很可能就是他大哥的儿子董璜,但是这个董璜的表现似乎比董卓还要差!董卓至少有野心,在未成事之前还有定性,但这个董璜完全是一无是处。

    贾诩此时闭目沉思,除了思考接下来的战斗之外,更多是在思考自己的前途,如此一个完全看不到一点点曙光的军事集团,究竟值不值得他继续卖命?

    “报——!大人,伊阙城平西都尉遣使求助,言城外被大股敌军猛攻,亟需救援!”一羽林卫兵领着一人冲进署衙,高声禀报。

    董璜大喜过望,他早就憋得不耐烦了,终于有机会出去喘口气了,当即一拍桌子道:“来得好,速速发兵救援!”

    贾诩凝眉怒喝道:“胡闹!给我坐下去!”

    董璜被其杀气腾腾的眼神一扫,顿时气势一弱,缩了缩脑袋乖乖坐回原位。

    贾诩向前来求援的使者问道:“敌将何人?攻城人数几何?敌军如何分布,从何方向攻城?”

    来使支支吾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过是奉李暹之命前来求援的,只要将信送到不就好了吗?怎么会多出这么多杂七杂八的问题?

    “千叮呤万嘱咐,还是记不住,竖子不足与谋!”贾诩气得胡子乱颤,他早早就嘱咐过李暹,此番重兵驻宜阳,卫冕必乘虚而入攻伊阙。若敌军来攻,只需困守待援,但一定要弄清楚来敌的具体情况。

    他只有确定卫冕的兵力分布,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或出兵解围,或直取函谷关,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是这个李暹实在是太差了,还有眼前这个董璜!

    就算智慧如贾诩,也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