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75 细说蛮族

    胡不为跟着赵祯往后边走,被小风这么一吹,他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的有些冲动了。

    说蒙古到还没什么,他现在非常后悔的是把女真给说了出来,要知道北宋就是被女真蛮子给灭掉的。

    要是朝廷的官员们也像几十年后的糊涂虫那样,要和女真结盟,那他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这可怎么好,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收回来,胡不为有些懊恼了,为此皱着眉头在想辙。

    仓促之间也想不什么好主意,胡不为想到时候见招拆在招吧,终归不能让宋朝人和女真结盟。

    紫宸殿,后边还跟来了韩琦,包拯等人,而身为勋贵的赵丛郁,曹佾等人,对商议军国大事是从不参加的。

    这是从本朝太祖皇帝传下来的规矩,以高官厚禄换取功臣的实权。而赵丛郁本就是太祖一脉,现在他更加要忌讳这一点。

    赵祯笑道:“胡爱卿,你你刚才说的蒙兀;女真可是真的?”

    “小人哪敢欺君,刚才讲的句句是实。”

    “好”赵祯一项古井不波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皇帝都笑了,一干重臣更加开心。

    既然胡不为当敢在皇帝面前说是真的,那么买马的事希望应该不小。

    韩琦上前问,“那你可知道这两族的详细?”

    胡不为心说我的话可不能说的口气太大,万一将来要是有了出入,我也好有个缓转,“我就知道个大概,不过想要说明的话,还需要舆图的配合。”

    舆图就是地图,可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拥有的。而且这时候的地图与后世相比,还是很粗糙很模糊的。

    区别最大的地方,还是南北颠倒了,后世的地图是上北下南,而现在舆图则是上南下北。

    一会时间,有小太监捧着一副长长的卷轴过来了。

    赵祯为了看得清楚点,还让把舆图摊开在他的龙书案上,让胡不为和大臣们都围着书案边看边说。

    胡不为也凑上去看了眼皇家收藏的地图,结果再次大失所望。上回他在赵家看的地图,也是这番不伦不类的莫样。

    海岸线画的模糊不说,连北海道,库页岛全都没有,日本就只画了一个小圆圈意思一下。好在这时候东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宋朝和契丹,画的还算清楚。

    因陋就简,胡不为指着图上的上下两大块说,这是咱们大宋,这是契丹。

    韩琦大概是觉得胡不为有些啰嗦,还出言打断说:“这些我们都知道,你就说说蒙兀和女真好了。”

    “好吧”胡不为又指向朝鲜半岛说,这是高丽,这是契丹,两家中间的大山叫长白山,山里由东向西还有一条大河名叫鸭绿江,这座山里头居住的就是女真人。

    他们现在臣服于契丹,据说还尚未开化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即野蛮也落后。和他们做做生意估计还是可以的,要是想和他们讲礼仪,估计没啥大用。

    将礼仪这句,就是胡不为自己的小心思了,目的就是想掐断有人想要和女真结盟的念头。

    包拯问:“即是野蛮人,那你的生意准备怎么做,拿什么去交换马匹?”

    “包卿这句话问得好”这也是赵祯心里的疑问。

    胡不为自问自答。野蛮,茹毛饮血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女真人还不会炼铁,不会织布做衣裳,这里头就有我们的机会。

    他在地图上的登州画一条直线到鸭绿江口说:“陛下您看,其实要是坐船从登州过去,真的没有多远。而且此地山高谷深,就是咱们派船去了,契丹人也查不出来。”

    “嗯,有意思”赵祯对着舆图,还展开手掌,一扎一扎的丈量,还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好像比汴梁到广州还要近。”

    卢若愚忽然发问,“胡不为,这些消息你是从哪儿的来的?”

    这个问题胡不为早就想好了,他说是从和契丹商人处得来的,一开始都是些片言只语的零碎,后来他还去了赵丛郁家,根据舆图再把这些零碎的信息给拼凑完整。

    大伙一听,这个说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因为胡不为的确是和契丹人在做生意,而且他还是赵家的小女婿,去看看舆图绝对没问题。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信度,胡不为还指着后世的图们江这块说,这地方还有一条大河,正好和鸭绿江的走向相反。

    要是契丹人在鸭绿江防备咱们,走这条路也是可以的,不过这块的女真人距离契丹的路更远,估计更加野蛮落后。

    说了女真,胡不为接着把辽东方向的蒙古给简单介绍了下。说这两家现在的境遇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把蒙古不靠海,去哪里还是要沿着大河逆流而上。

    听完介绍,韩琦立马兴奋起来,说只要能买到战马,就算是亏本也是划算的。

    包拯也说,为了大宋的安危,这点小亏咱们亏得起。他又转向胡不为:“你是不是早就开始谋划这条商路了?”

    胡不为很坦白的说,是这么回事,不过他原本是想等将来有空了,慢慢的去探路。他还和赵祯讨价还价,说这条商路是他辛苦探寻出来的,经营权必须需要交给他。

    赵祯和一干朝臣哪里会在意这些,在他们看来和野蛮人做生意能赚多少,这点蝇头小利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

    一众朝臣都看着上首高高在座的赵祯,意思是这条路子走还是不走,就等你老人家来拍板了。

    赵祯沉吟片刻说,“胡爱卿建议非常好,朕准了。”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这其中韩琦喊得分外响亮。

    胡不为看了,猜测韩琦是刚当上宰相,也想表现一下搞点政绩出来。现在有了一条能够买马的路子,他哪能不赞成。

    不过这些书生还是太虚,做事全凭一腔热血,还有两件事关成败的大事还没议定就喊圣明了。“陛下且慢,小人觉得还有两件重要事还没提出来。”

    “爱卿,还有何大事?”赵祯吃了一惊。

    胡不为指着舆图上的黄海:“韩相国,此地是茫茫大海,难道你想走过去不成?”

    韩琦白了胡不为一眼说,此乃小事,扬州的水军大船多得是,政事堂一道指令想要那条就是那条。

    包拯颇有些爱惜的拍拍胡不为,“小子,论脑子你是挺精明的,不过要论军国大事,你还嫩呢。”

    “呵呵,呵呵”朝堂上一阵笑声,不过本次笑声倒不是在讥笑胡不为的无知,毕竟他是平民,还没接触到这些军国大事。

    反倒像是长辈看到小孩子范了低级错误后,会心的一笑。

    韩琦又问胡不为,还有疑问吗?

    “有,谁带队去;如何护卫;什么时间去,从哪儿去?最好还要找个通晓女真语言的通译,实在不行就找个会契丹话的人。”

    包拯笑道,事情还真不少啊,不过胡不为提的都是是在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

    赵祯发话,那就先议谁带队去。

    谁带队去。

    一众大佬们都盯着胡不为看,看的他直发毛。“别看我,诸位都知道我现在根本没时间,陛下赏我熬盐的事我还没办呢。”

    一直没说话的蔡襄这时难得开口了,他说三司使还要和胡不为合作赚钱以改善财政,可不能让胡不为去冒这个险,万一有个好歹,别的不说,就是新兴侯也不会放过我们。

    包拯建议说,这件事刚刚才提起,还有好长的时间来谋划,派谁去;啥时间去,等商议好了之后再说吧。

    还要调船;调兵,公文往来这段时间也不会短,就让胡不为去办自己的事吧。“哎,一百万两银子的要求,也不知到新兴侯打哪儿想起来的。”

    “可”赵祯高高在上的就说了一个字。

    在胡不为看来,这个字比千言万语还有管用。他心说总算是能办自己的事了。

    本以为事情暂时告一段落,谁知道蔡襄忽然又把刚才朝堂上契丹皇帝信上说的,十万斤汴梁醇的事又给提出来了,他问该怎么办?

    一众大佬又盯着胡不为一阵猛看。这身穿布衣的小子到底是官还是民,怎么朝堂上的事都和他有关,不少官员就算是一辈子都难得参与到一桩国事上去。

    胡不为摸摸鼻子,笑道:“别看我,我还没本事去惹契丹的皇帝,我是被害者,不然我已经开始下江南了。”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韩琦最关心的就是酒的事,他刚刚上台,可不能让契丹搞出什么大动作来。

    蔡襄也是怕这个,因为国库里没钱。

    胡不为两手一摊,说现在别说是十万斤,就是一万斤也拿不出,没有就是没有。

    “要是契丹以此为借口的话。。。。。。”韩琦问。

    “此事绝不会发生,契丹皇帝也是有头有脸的人,难道还会为了一点酒而发动战争吗。要真的是这样,那他和商纣王有啥区别,恐怕他这个皇帝的位置也坐不稳了。”

    大伙想想胡不为的话也有道理,心里的紧张顿时放松下来。

    胡不为:“何况又不是一直不给,不过是等几个月而已。”

    赵祯拍板:“可以,就这么和萧骏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