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29 年前 四

    腊月二十九,胡家搬进了一家新住户。

    男主人就是胡不为做卤猪蹄时,帮忙和太学生论理的那个带刀的壮汉,他姓马,叫马如龙。家里倒也简单,就是两口子带一个孩子。

    为了找到他,捕头刘凡接了胡不为的委托,可是找了好久。据说此人是陕西的西军出身,和西夏人也打过几仗。寻常十来个壮汉都不是他的对手,武功端的了得。

    因为得罪了上官,才举家搬迁到汴梁来的,本想凭着这身武功能找个富贵人家的护卫干干,结果这等好差事早就客满了。

    刘捕头还好心帮着招揽,心思谨慎的马如龙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而是去街上找人打听胡不为的为人。

    为此,胡不为问清了马如龙的家庭状况后,还亲自走了一趟。

    到了马家,一番叙话之后,马如龙还端着架子在抻着。

    正好赶上街上小贩叫卖炊饼,胡不为喊来了小贩,买了四个热气腾腾的炊饼,让送给马如龙才十岁的儿子。

    结果这小子一顿不管不顾的狼吞虎咽,让还在摆架子的马如龙囧的脸皮子发烧。

    胡不为只轻轻一句:“你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你儿子多考虑考虑吧。”

    马如龙再也抻不下去了,恭恭敬敬的弯腰臣服,称呼胡不为一声;“东家。”

    胡不为当场给马如龙开出每年五十两的年俸,不过事先就讲好的,他是要出外勤的。

    不过就是护卫商队到处走而已,让还在担心会指派他做什么伤天害理事情的马如龙大的都松了口气。

    能招到马如龙这样的强力臂助,胡不为还是很高兴的,这是他江南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收获马如龙的忠心,胡不为还让他搬到自己家来住,给他一家再第一进安排了一套厢房。里头一切铺盖什么的,应有尽有。

    另外胡东家还答应等过年后,让他老婆吕氏去拉面馆做洗碗工,一天三顿都在店里,每月还有两贯银钱白拿。他家的小子,也会在过年后安排到私塾去读书。

    这世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极少。

    胡不为细心妥帖的安排,把过够了穷日子的马如龙感动的心里暖暖的,瞬间就得到了他的敬重。

    再来一顿肥美量足的接风酒,看到儿子大口大口的在啃酱肘子,这下马如龙的老婆陈氏也被感动了。

    她吃过饭,也加入到准备年夜饭的行列当中去。

    多了一家人,让厚德坊胡家略显空旷的院子也多了欢声笑语。胡不为则带上元盛杰替他搞来的硫磺;红磷,进入密室开始研究他的发财大计。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过年的时候每家的家长都希望家里能欢歌笑语,人声鼎沸,这样能想的家里更加兴旺。

    嵩山脚下的靠山村,寒风裹挟着雪花漫天飞舞,远山近树一片白茫茫。

    村里最西头裘家的婆娘金氏,手里拿着一块打着补丁的旧包头布向村口走去。

    有邻居透过窗口问;下雪了,干啥去?

    金氏语带欢喜:这不前几天有人带话,说今个我家在京城学手艺的老三要回来了,我去村口望望。

    裘家老三裘正海去京城做学徒,这件事当初还是村里不大不小的一个新闻,被所有村里同龄的小子们所羡慕。

    据说来招人的主家是专门给皇帝做饭的御厨,招收的学徒也必须要经过文字考核,除了村里去了不少人到现场去应聘,靠山村就裘正海一人过关。

    村口,金氏踮起脚朝山路的尽头张望,可惜飞舞的雪花阻挡了她的视线,稍远些就看不太清楚。

    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三已经出去好几个月了,这次回来是不是瘦了,师傅对他好不好,能不能吃饱饭,这都是她担心的。

    当学徒的规矩她还是懂的,起初三年那就是师傅家里免费的佣人,刷锅;洗碗;倒马桶;带孩子什么都要干。

    而且还要抢着干,磨磨蹭蹭的师傅绝对不会喜欢。

    三年过后,师傅看小徒弟做家务卖力,那会在家务活空闲之后教两手,这就是六年了。之后的三年,还要给师傅白干三年以作回报,之后才算是正式出师,可以出来单干,或者是去别家商号做伙计。

    至于受委屈,金氏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做徒弟学手艺受点委屈算什么,不打不成才,棒子底下才能出孝子吗,能学到本事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雪还在下,金氏的包头布上落了一层雪,山路的尽头已经没有人走过来。

    又出来找小孩的李婶子看到金氏,又问:你家老三会不会不回来了?

    “会回来了的,带话的人说的千真万确。”

    李婶也朝远处张望了一下,说;咦,前边来人了,莫非就是你家老三。

    金氏用尽了目力朝山路山看了一眼,一脸黯然的说:那人一身新作的袍子,头戴大皮帽子,那会是我家做小学徒的老三。

    李婶又看了一样,很肯定的说:“就是你家老三,手上还提着一大包东西呢,估计呀这都是从京城里买来孝敬你的。

    金氏心里有些羞恼:“莫要取笑。我家老三他一个刚刚去了小半年的学徒,哪来的银子孝敬我。”

    “娘,我回来了”一声熟悉的声音出来,金氏这才恍然,远在京城的三儿子真的回来了。

    待裘正海行过礼,金氏捧着儿子的脸说:“快给娘看看,瘦了没。”

    “嗯,不但没瘦,还长胖了”儿子天天能吃饱,金氏高兴极了。

    又看到儿子穿了一身崭新的蓝布袍子,脚下竟然还穿着一双及膝的牛皮靴子,手上还提着鼓鼓囊囊一大包东西,心里更加高兴了。

    “走走,家里说话去”拉着儿子就往家里走。

    李婶子也跟着往村里走,“裘老三,你身上的新袍子,还有大皮靴子哪来的?”

    裘正海提了提手上的一大包东西回答;这都是我们山长发的,你们看,丝绵的袍子,靴子,皮帽子,板牛皮的皮带,每人一套,整整一百套。

    李婶惊的眼睛瞪着像铜铃:天爷,整整一百套哇,那得多少银钱呐。

    “还给了我们每人一贯钱”裘正海的声音愈加自豪。

    到了家里,裘正海给他老爹行礼,他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侄子小侄女都过来了。

    裘大哥看到弟弟这一身行头,也惊讶不已;“老三,莫非你在京城发财了?”

    “没,我在京城除了念书就是做小伙计学手艺,怎么会发财。”

    “那你这身行头。。。。。。”

    金氏代答说,这是你兄弟做得好,东家赏的。

    说话这一阵功夫,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把裘家狭小的堂屋挤得满满当当,嘴上也一刻不闲的问。

    “老三,京城好玩吗?”

    “老三,你们东家是做啥的,怎么那么大方,能不能把我也带去?”

    “老三,我看你都长胖了,那边应该能吃饱吧?”

    “。。。。。。。。。。。。”

    “。。。。。。。。。。。。”

    这么多人一起问话,倒是让裘正海没办法回答了。

    金氏恼了,心里暗骂:不是你们家的儿子不知道心疼,我儿赶了二百多里路才回家,你们急什么。

    “让我儿先坐下喝口热水暖和暖和,再回答你们不迟。”

    唉唉,邻居们报以歉意的笑了。

    等裘正海缓过气来,把包裹拆开,拿出他自己在京城掏钱买的饴糖分发给众邻居,得到的又是一阵惊叹。

    两个小侄子小侄女还高兴的直蹦,嘴里直嚷嚷;“过年好啊,还有糖吃,京城的糖好甜啊。”

    这回刚才的问题又被提起。

    裘正海一一作答。京城很好玩,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只要你兜里有钱。我们东家是御厨,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做饭食的,很受陛下的喜爱。。。。。。

    等邻居们得知裘正海的东家竟然把一碗面买到一两银子一碗,整个裘家大屋里满满的都是惊讶。

    每一个人都在极尽所能的想想着,一两银子一碗的面条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吃了就能一个月不饿?

    要是不能,那他凭啥要买一两银子?

    在听到胡家的私房菜25两一桌,还要预定时,靠山村的人更加想不通了。

    所有成年人都异口同声的斥责:遭雷劈的京城人,都是败家子!

    一顿饭竟然能吃掉五亩好地,要知道这可是能传家的呀,子子孙孙一直能传下去的呀。

    吃完饭时,邻居们再也不好意思逗留,等人走光了,裘正海从腰上解下山长奖励的那一贯钱,交到他老爹的手上。

    裘老爹手捧儿子赚来的一贯钱眉开眼笑,笑道:“我儿能干,知道往家里带钱了。”

    等他在看到儿子给他一锭五两重的元宝是,手都开始哆嗦起来了。

    银锭在油灯下撒发这幽幽的银光,裘家所有大人都被着喜人的光华所吸引,目光温柔的看着它,生怕看得狠了,银子会少了一分。

    五两银子啊,他们老夫妻攒了一辈子也没攒下那么多钱。

    裘老大流着口水自语说:这回咱们能过个肥年了。

    “切,胡说什么,这银子存起来,留待老三成亲时派用场”裘老爹一句话,立马掐灭了裘老大过肥年好好吃一顿的幻想。

    裘正海笑道;大哥莫急,我带了两只酱肘子回来,味道非常好,每天都有人来排队购买,明天咱们就能好好吃一顿了。

    他又把胡不为送的芝麻糖,核桃糖,花生米也拿出来。“这也是,明天大家都能好好尝尝京城御厨的手艺。”

    裘家老大老二都欢呼起来:“那敢情好。”

    裘老爹;“切,这些也不能动,留着初二你们去亲家拜年时时当礼物用。”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