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17 海鲜

    河里的鱼长什么样,汴梁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可海里的鱼长什么样,对于无数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人来说,确实很稀奇。

    今天早市,麦香居楼上楼下一座难求。

    中午还没到,好多闲的没事干的人就已经来了,他们想占了好位置,看的清楚些。

    麦香居门前已经摆好了一排用来做展示的桌子,宽敞的空地的上站满了人。

    祥符县的刘捕头和他的两个搭档又有的忙了。大冷的天,人看热闹的都穿着大皮袄,而他们已经忙的头上冒汗了。

    像潘子和李亮这些有钱又有闲的人,对于这等及有趣味的好事更是非常的热衷。

    而且这几位衙内他们还不用站在室外吹冷风,麦香居二楼靠窗的雅座,在就给他们留好了最佳的位置。

    他们都算好了时间,懒觉睡醒后直接过来,吃好喝好之后,在泡上一壶香茗,慢慢的坐等。

    大内总管卢若愚,今天也被胡不为邀请过来,等会还想送达的时候,他还要到表皇帝讲话。

    正好在中午时分,楼下传来一阵喧哗,随后“嗡嗡”声大起。

    李亮说大概是运送海鲜的车队到了,还打开窗户探出头张望。“来了,真的来了。”

    “诸位,都走吧,下去看稀奇去”胡不为邀请道。

    楼上的一干人都全部下楼,正好马车队也到了门前。

    还没卸货,好多人已经扒着马车在看,还大惊小怪的咋咋呼呼;“哎呀,这是什么鱼啊,怎么金黄金黄的。”

    “哎呀,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大的虾,这吃起来得多带劲啊。”

    “你们看看,这条鱼长得真怪,又细又长像根裤带似的,还有它身上那一层白白的,像是长了银粉似的。”

    胡不为安排店里的伙计把车队的人都安排到后院烤火吃饭,这边已经开始卸货了。

    马车上的海鲜都是按照胡不为的吩咐,被冰冻在长方形的透明冰块中,既能保鲜还能让人看的清楚。

    鱼虾蟹,每一块冰里边都只有一个品种,而且摆的也比较稀松,目的就是要让汴梁的市民看个清楚。

    这次不惜工本的运送还想到汴梁,胡不为在信中告诉陈富贵,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他积攒人气。

    试想,在这个基本没啥娱乐活动的年代,这样一场海鲜大展,无异于是汴梁城的一次盛会,会被人传颂好长时间。

    自然,送海鲜到汴梁的明州知府陈正官,就会被人一直记住。无形之中,他的人气就会在汴梁百姓的口中大涨特涨。

    这等惠而不费的事,陈正官自然是非常愿意的。

    一块块冰冻的海鲜被摆上了展示桌,胡不为拿出个铜锣,“当当当”的敲了几下。

    下边的看客们心里明白,这是还有话要说,都仰起头朝门口看去。

    胡不为讲:诸位老少爷们请稍待片刻,大内总管卢公公有话要说。

    卢若愚从人群中走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们今天能看到稀奇,是陛下的功劳,他老人家想让大伙都长长见识,与民同乐。”

    这等大好事还是陛下吩咐的,无数百姓都感激的不得了,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儿多人齐齐发出呐喊,这声响大的如同一声闷雷,在汴梁城来回滚动。

    麦香居本来就离皇宫不远,百姓们山呼的声响都传到宫里去了。赵祯笑骂;“这个小猢狲真会搅风搅雨,这点小小的善事也要往朕的身上推。”

    骂归骂,脸上的笑意却暴露出他内心的得意。

    一排展示桌,把内外隔成两块,外边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里边则非常轻松,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卢若愚,李亮,潘子和,曹评等人,都在胡不为的陪同下参观,因为他还要做临时讲解员,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

    一干人都都像是好奇宝宝,每走到一块冰冻的海鲜前边,都要胡不为解说一番,也没人去怀疑从来没出过汴梁城的胡不为是怎么认识这些海鲜的。

    有人问:胡掌柜,这是什么鱼?

    “哦;这是带鱼,你看看它长得细长,像不像一根带子?”

    李亮突发奇想:这鱼的鱼鳞银闪闪的,能不能刮下来炼银子?

    潘子和惊喜不已:“好主意,这带鱼的鱼鳞亮闪闪的,我断定里头一定含有银子的成分。”

    “切”胡不为一声耻笑:“这里头要是含有银子,那沿海的渔民不早就发了,还等到你去炼银子。”

    “额,那倒也是。”

    一阵笑话过后,人群又来到海虾的面前,冰块里冷藏的都是大对虾。

    卢若愚问:这海里的虾个子都挺大的,比汴河里的河虾要大上十倍也不止。

    胡不为心说,这还算大?你还没看到澳洲的大龙虾,比对虾大多了。遂解释说,这还不算一般的,有些海虾能长到擀面杖那么大。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卢若愚感慨的说“小子,你这回真的是办了件大好事,连我也能借光开开眼界。”

    下边一块是黄鱼,二尺长的冰块里,顶天立地就放了两条鱼。

    两胡不为自己看的都直流口水,心想这条鱼要是在后世,每个五千块别想吃到嘴,不是土豪级别的都吃不起。

    而且现在的大海里,根本就没有任何污染,绝对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又是纯野生的,味道嘛自然是不用说了。

    不用别人问话,胡不为先介绍起来:这是黄鱼,别看他颜色金黄,它身上不含金子。不过黄鱼味道好,刺也少,能做不少的好菜,红烧;清蒸,做汤,作羹都很美味。

    “那好极了,咱们们有口福了”曹评是最喜欢吃鱼的,听了胡不为的介绍,心痒难耐。

    “没问题,有好食材自然要让你们尝尝好味道”这一点谁也比不了胡不为,他有这个资格大包大揽,

    “还有哇,黄鱼肚里的鱼泡泡取出来晒干,就是著名的食材鱼肚。”

    “哦,原来鱼肚就是在这么来的,又学到了”这回又轮到赵世将发感慨了。

    在接下来是墨鱼,个头也非常大,一块冰里边就摆了四只,长长的须触手也一根根分开来摆放,就是要让人看得清楚。

    有人问:这鱼没有鱼鳍,它在海里是怎么游水的?

    “我估计啊,它应该像虫子一样,在海底爬行的”李亮猜测说。“是不是啊,胡掌柜?”

    “不是,它是游泳的,而且速度也不慢。”

    “那你说,墨鱼没有鱼鳍,它怎么游水?”

    这又是个有趣的问题,一干人等都等着胡不为的解释。

    这种常识性的小问题哪里会难道从后世穿越过来的胡不为,很快他就把问题解释清楚了。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并心服口服。

    原来世上还有靠喷水游动的鱼,今天真是长见识了,这等学问就连书上都不曾讲过。

    胡不为心里暗笑:书上,你们说的是四书五经吧?孔夫子只登过铎山;泰山,好像没去过海边。

    冰鲜看完了,接下去是干海鲜,问题又来了。

    有人问:这个是晒干的墨鱼是吧?

    胡不为看后回答:这是鱿鱼干,鱿鱼和墨鱼差不多,可以说是堂兄弟,鱿鱼能晒干,墨鱼也能晒干。

    不过常见的大都是鱿鱼干,墨鱼鲜吃的多。

    接着上面的话题问道;这么干的东西,比牛皮还要硬谁啃的动啊?

    “需要泡发,就像是干海参一样,要泡发以后才能吃。”

    一圈走下来,人人都觉得不虚此行,大呼过瘾,可胡不为却说的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哑了。心想:这样了不行,来一波人我当一回解说员,我还要不要干正事了?

    等下朝房里下班,又是好几百人,陪张三解说李四又要生气,陪李四解说不给张三解说,也要有人生气,哪一个的都不好得罪。

    等把一波勋贵公子都送走,胡不为赶紧去后边的账房,让人找来好些木板,把刚才的解说词都写在木板上,再放到每种海鲜的前边,让人自己看木牌。

    消息传开,来参观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从中午开始人潮流没有断过。每一个来看过的人,都说皇帝真不愧是仁君。

    整天办公,还想着让咱们老百姓长长见识。

    午市结束后的空闲,汴梁城餐饮界几乎所有的厨师伙计,以及掌柜账房都来了,这种与吃食有关的大事,他们怎么会放过。

    没办法,胡不为又要出面接待。好在他已经做了木牌,又不懂的看木牌就行了。

    这一波都是内行,胡不为说话很谨慎,有选择的透露了一丝丝的皮毛。

    就这,已经让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懂的汴梁餐饮界大受裨益。

    每个厨师都竖起大拇指说胡不为这人仗义,这么重要的内容都敢公开,绝对是个心胸宽广的爷们,够得上食神这个名号。

    黄昏时分,在皇宫里上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不出胡不为所料的都来了,驴喊马嘶热闹的不得了。

    大佬们来了,湖北少不得又要出面陪同,不然就是不讲礼貌,胡不为可不想他花了大力气办成的好事,因为这一点被人指摘。

    忙乎了一天,胡不为摊到在椅子上,回想起卢若愚临走时候的吩咐:明天入宫给陛下讲解讲解,顺便在做几道海鲜做的好菜,让陛下皇后也尝尝鲜。

    他忍不住哀叹:都累成狗了,苦哇,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