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07 盛况空前的开业 三

    刘凡心里刚想说:凭什么呀,爷不愿意。

    可搭档陈三已经抢先开口:“呦,是朱老夫子啊,快请快请。”

    说完,他还把自己这边的点心往边上挪挪,好给朱老夫子腾地方出来。

    听到这老头还被称为老夫子,又看到陈三如此殷勤,刘凡当即明白这位姓朱的老头是个书生。陈三凑到刘凡耳边小声的介绍;这是我的私塾先生。

    刘凡明白,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书生可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就凭他一个小小的捕头,哪里敢得罪。他也在脸上堆起笑容;“相逢即是有缘,老夫子请坐。”

    朱老夫子颤颤巍巍的坐下后,瞥了一眼三位衙役,又看了下桌上的吃了一半的点心,问“你们可是一大早就来维持秩序,现在才吃早饭?”

    “是极,没想到老夫子您一眼就看穿了”陈三奉承道。

    朱老夫子面露得色:“我早知道会这样,所有我才晚点过来。这不来了就有座位,还不用早早起来吹冷风。”

    刘凡心说:这老家伙说得好像他能掐会算似的,这个道理俺也知道,可俺公务在身,不得不如此。

    既然话不投机,刘凡夹起一个蒸饺在醋碟子里蘸了点醋,又招呼两个同桌:“吃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一口下去,半个蒸饺没了,细细品味,顿觉这个羊肉馅的蒸饺薄皮大馅,吃口鲜嫩。最令人惊奇的是蒸饺里还包着好多味道鲜美的汤汁。

    羊肉做的馅心剁的也非常细,还搭配了少许大葱,更增加了羊肉鲜美的风味。再微微蘸上点酸中带甜的香醋,更增添解腻去腥的效果。

    猴子还说:这蒸饺的皮子做的也好,皮子擀的薄不说,吃口上比面条更加弹牙。

    “你这是废话,面条那是在汤水里煮出来了,哪能和蒸饺子皮出来相比”朱老夫子神色傲然的插上一句,那意思好像在说,就你们这样的粗坯哪里懂得品尝美食。

    刘凡有气不敢发,心说:算了;他是识文断字的先生,又是个老头,咱不和他斗气。

    好在老夫子点的吃食到了,刘凡眼睛瞄了一眼,看到端上桌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碟子,外加一个带温碗的酒壶,和一碗没有面浇头的光面。

    巴掌大的碟子里一半盛的是一碟由菌菇和豆腐干炒制的素菜,估计还用炒的时候还加了香油,现在闻着香喷喷的。另一半是一块带好看花纹,散发着浓浓的五香味的不知名吃食。

    还有一个原本用来蘸醋的小碟子里,盛了有大约满满一汤勺的五香花生米。这玩意刘凡常买回家用来佐酒。不过大半都被他儿子给吃了。

    刘凡问朱老夫子:“你今天点的这两样都是什么呀,我怎么一样都不认识?”

    “我点的是罗汉素面,外加一块兰花豆腐干,外加一壶酒。”

    这不是面馆吗,怎么还卖起酒来了?

    刘凡伸手替老夫子斟上酒:“老夫子,这是面馆啊,你怎么还喝上了?”

    朱老夫子反问:怎么就不能喝两杯?

    “这是面馆啊,不是酒馆,再说他们家的水牌上也没挂出菜名。”

    朱老夫子用看乡巴佬的眼神看着他:“这是上好的深山菌菇炒出来的,还加了香油,还有这块兰花豆腐干;卤的透透的,正是佐酒的佳品,你说能不能喝两杯?”

    “这都是面浇头啊,难道还能拆开卖?”刘凡今天感觉今天好像脑子不够用了。

    有人求教,老夫子又开始得意洋洋的介绍起来:当然可以。胡不为说了,顾客就是老天爷,只要顾客愿意,怎么样搭配都行。

    嗯;比如说你是个胃口大的,想多多的品尝麦香居的各种风味,你点一碗面加上十七八个浇头也可以,只要你兜里有钱。

    再比如,你一个人不想吃面,只想来喝两杯解解乏过过酒瘾,其他什么都不点,就点上一壶酒也行,店里还会免费送上一小碟五香花生米。

    老头还用筷子点点说:喏,就像我这样的一碟,足够你一个人下酒的。

    另外也可以像我这这样,喊一碗面再多加一个浇头,再来上一壶酒,吃面喝酒全有了。最主要的是,比去小酒馆还要划算。

    唯一有点不好的,那就是身为御厨的胡不为竟然公开卖猪肉,这等下贱的东西怎么能上台面,真是不可理喻。

    刚才老夫狠狠地骂了他,可他一直嬉皮笑面,估计也不会听我的。

    嘿,自甘下流啊。

    刘凡看到这老头一声叹息时的神态,简直就是痛心疾首,痛心胡不为误入歧途的架势。

    不过他是经常吃猪肉的,尤其是今天的焖肉面,非常对他的口味,对朱老头的这个观点倒是很不以为然。

    说着聊着,朱老夫子的一壶酒已经喝完,花生米也吃光了,他面前的碟子里还剩下小半的素浇,和一个小角的兰花豆腐干。

    刘凡眼看着老头把碟子里剩下的,和些许卤汁全倒进面碗里,一搅合,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老夫子,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陈三问。

    老头又开始摇头晃脑的卖弄起来:“读书人嘛,凡事都要运筹帷幄,这家店还没开张,老夫已经把此地的规矩都了解清楚了。”

    “谁给你讲的那么清楚?”猴子问。

    “这家店的掌柜邹锡官,那是我的发小,咱们都是从小一起玩大的。”

    刘凡心说;对呀,这样吃多实惠,喝酒吃饭全在里头了,填饱了肚皮过足了酒瘾还能省下不少的铜钱,太划算了。

    要是去酒馆喝酒,最少也要点上一两个菜,酒瘾是能过足;但肚皮填不饱,而且味道上也差了很多。

    反观麦香居,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去想的,什么都给你想到家了,今后俺也要这般吃。

    猴子对刘凡说;“头;今后俺们也可以这样来,点一碗光面加两个浇头,一半用来佐酒,一半用来吃面,省事又省钱。”

    “就是,小酒馆做出来的就是家常菜的味道,怎么能和食神的手艺相比”陈三也补充了一句。

    朱老夫子:“花小钱办大事,你们能这么想就对咯。”

    一场美食之旅,令刘凡被抽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临走的时候,胡不为走过来问;“刘捕头,味道如何呀?”

    “好,太好吃了,看来俺今后要在你们麦香居长期蹲点了。”

    胡不为笑容可掬;“谢谢刘捕头捧场。”

    走出麦香居的大门,刘凡觉得身上不冷了,还把进去前裹得紧紧的羊皮背心给敞开了,咂咂嘴意犹未尽的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御厨的手艺那绝对是没的说。”

    “那当然,人家可是御厨啊,是专门给皇帝做菜吃的”陈三又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我刚才看了店里的水牌,没一个超过二十文的,真的挺实惠的。”

    猴子还建议说“今后咱们要是稍稍捞到点小外快,就能来这边喝两杯。不用多,三个人有五十文足以。”

    刘凡远远的看到,从州桥上过来一队轿子,惊呼;“你们看看,桥上过来好多轿子,他们应该是刚刚散朝的官员吧?”

    猴子也抬眼张望了下:“哎呦,还有绿呢大轿呢,都是大官啊,难道他们也是来麦香居尝鲜的?”

    等了一会,这一长队的官轿还真的停在麦香居的门前,来人中穿绿袍的最多,穿大红袍子的最少,中间还夹杂着穿绯袍的官员。

    其中刘凡认识的就有济阳郡王曹佾,新兴候赵丛郁,皇帝的表亲兴安候李彤,还有三司使蔡襄。

    小官有御史蒋云仙,柏松年,还有今年夏天刚刚中了进士的苏轼苏辙等人。

    那么多官员到来,麦香居大门口顷刻间光芒四射,官威逼人,刚才一层大堂里还是笑语喧哗,现在则是鸦雀无声,闷头吃饭。

    就看到胡不为又从店里跑出来,忙不迭的继续招呼,官员们的嘴里也都说着开业大吉,财源滚滚之类的吉祥话。

    随后又是胡不为把这些人往楼上请。

    陈三还开玩笑的说:“这麦香居的二楼雅座,都快成了小朝廷了,麦香居的实力不可小觑啊。”

    刘凡笑骂:你们懂什么,这麦香居同样也有曹家李家赵家以及潘家的股份,他们这是给自己家的铺子捧场来了。

    猴子也难得正经起来:“这背景,简直可以说是通天了,难怪会有这么多官员来捧场。”

    带了楼上,官员们自然都熟悉官场的规则,按照品级分别落座,这一点都不用胡不为动嘴,他们自己就安排好了。

    人虽多,可依旧静悄悄的,一点嘈杂都没有,和楼下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最显眼的一桌当然是这群官员中穿大红官袍的曹佾,赵丛郁,李彤等人,也是胡不为现在最需要服务的对象。

    胡不为:“各位老大人都想吃点什么?”

    随后就是绕口令似得,一长串的品名报了出来。

    曹佾:“怎么还有猪肉?去掉这些其他好吃的尽管上就是了。”

    “哎”胡不为应了一声,转身下去安排。

    心里却再说,猪肉有什么不好,你们不想吃吃猪肉,我非要把猪肉搞出些大名堂,一定要让你们也心服口服的认可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