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九十九 庆功宴 上

    胡家现在头顶着大宋第一厨师的名头,今天来的不是亲朋好友,就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少不得要来一场宴会。

    这辈子只有伸手要钱,从来没挣过一文半文的公子哥曹评他们,短短几个月就挣到了四千两银子,他们很有成就感。

    也早就嚷嚷着要胡不为大办一场,说要痛痛快快的喝一场,来个一醉方休好好的庆贺一下。

    现在操办一场小规模的宴会,对胡不为师徒来说简直就是小意思,偷个懒直接按照私房菜的菜谱在添上几个就成。

    中午,宴请的宾客们陆陆续续的都到了。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汴梁城四小开的家长,自己家的孩子能挣钱了,而且这份钱挣得好事光明正大,人人称赞,做家长的当然非常满意。

    这比夸耀他们自己能干好要令人高兴,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家族兴旺,后继有人的标致,如何不让他们高兴。

    蔡襄和赵丛郁是好友,他们两个是下朝后一起来的,济阳郡王曹佾,也带了个名叫高继敏的人过来,这个人胡不为也不认识,见面的时候只略略打了招呼。

    胡不为新结交的八位小官僚好友,也一同相约而来,最让人称奇的是从不参合官场社交的包拯也来了,还把安信郡王赵宗麒给带来了。

    这两位一来,原先安排的座位就要改动,不然就是不重尊客人。

    排座位,是华夏人很看重的一项传统,那排座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么多人来做客吃饭,其中有郡王侯爷,高官,小官,还有在这个时候没啥地位的商人,既不能让高官嫉妒而跌了分,又不能让小官觉得受到轻视。

    对于生手来说,这件事非常之难,胡不为没这个兴趣去研究这些,遂把这件交给曹评他们,让他们伤脑筋去。

    宴会就摆在胡家的正堂,一共开了四桌,一个主桌在前,下手并排是三桌,端菜的小厮今天换成了陈斌的另外两个学掌柜的同学甘枫和史金亮。

    拉面馆很重要,老掌柜邹锡官今天来见证;赴宴,陈斌蔡小紧两个实在是走不开。

    开宴前胡不为还打招呼,说今天他是主人,少不得要陪酒,今天做菜的事就交给徒弟陈富贵,要是菜的味道稍有差池,还请多多原谅。

    这都是细节小事,来宾们自然不会硬逼着胡不为去做菜,这要想品尝胡不为的手艺,到马行街胡家的私房菜馆定一桌不就得了。

    这么多人来做客吃饭,其中有高官,有小官,还有在这个时候没啥地位的商人,安排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让高官嫉妒而跌了分,又不能让小官觉得受到轻视。

    为了安排座位,曹评他们也商议了许久。

    今天主桌坐的当然都是高官,有包拯,蔡襄,赵宗麒,还是四个小开的老爹赵丛郁;潘太平;曹佾,李彤七人。

    胡不为新结交的八个小官正好凑成一桌,四个小开和苏轼兄弟俩以及陈正官和曹佾带来的高继敏,八个人正好又是一桌。

    剩下的张长海王明远他们,就只能和张玄智元盛杰他们拼桌。这一桌还多了个耶律勃利,因为他是辽国的皇商,为了将来的生意能做到辽国去,这位爷也不得不重视。

    本来胡不为也是应该到赵世将他们一桌的,但被赵宗麒硬是拉到了主桌上去。他还说就凭你在江湖上点金手的称号,也能坐在主桌。

    主桌的板凳不好坐,会烫屁股,胡不为当然态度坚决的拒绝了这个好意。

    “做吧,老夫也想和你说刷”既然包拯这么一说,胡不为不得不勉为其难。

    赵丛郁他们想到;这小子帮着自己家的儿子找到了挣钱的一条金光大道,也顺水推舟接受了这个建议。

    赵宗麒首先开口;“胡不为;世人都说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之手。”

    “根本没有的事,这都是城里的闲汉们瞎掰的”胡不为急忙起身辩解。

    赵宗麒笑笑:不必过分谦虚,记得发家经历大家都看在眼里。亏损多年的官书局,在你的手上重新焕发新生,一套《龙门点评》没有一个读书人不说好的。

    现在的《三国演义》卖的火的不得了,据说你们现在又准备搞一套《清流诗文集》,可以看出你是很有眼光的人。

    至于拉面,私房菜馆那都是独门生意,就不用说了,日进斗金呐,连我都羡慕的不得了。

    最让你出彩的,就是你把一座废弃的前朝荒山,通过酿酒的方法,变成了一座一年能挣几万辆的金山。

    这等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等于活生生的打了宰相富弼一个响亮的耳光,令其颜面丢尽。今年是四万两,我估计明年你们肯定赚的比今年还要多。“你还不承认你有点金手?”

    赵宗麒的一番说辞,让胡不为心里有些飘飘,他强迫自己板起脸皮显得庄重点,虚虚的客套;“那都是百姓们的抬爱。”

    “某新近接掌开封府尹,还望不吝赐教,你多给点好的建议。”

    胡不为也不清楚这赵宗麒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场面话,他也模模糊糊的说:只要郡王爷召唤,小人一定到。

    酒过三巡,包拯忽然问道;“胡不为;你们的酿酒作坊今天挣了足足四万两银子,老夫想问问你,这么多银子你们准备怎么花?”

    是的;酿酒坊今天赚到巨额银子,不但是包拯关注,在场好多人也在关注,就连外界也有很多好奇的。

    从这笔巨款的分配,是全部分掉,还是分一半;或者一点也不分,这能看到胡不为的心性和眼光。

    最缺钱的潘子和想全部分了,好让他有足够的银子去泡青楼赌球斗鸡,曹评希望能把这笔钱拿回家,让他老妈看看,儿子也能挣打钱了。

    张长海王明远他们也想看,胡不为是否打算继续投资,投资什么,这里头自己能不能搭上一把跟着赚一笔。

    “怎么花”按照胡不为的本意最好是一两一直都不分,全部投入再生产。可当他看到潘子和这家伙已经双手合十朝他拜了,李亮也投来期盼的眼神,就知道一点都不分是不可能了。

    “嗯,我是这样想的。这笔钱一共是四万两,我想拿出一万分掉,剩下的三万两继续用来投资,我希望这三万两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拿出一万两来分红,潘子和他们每人各占一股,也能分到一千两银子,这比他们投资入股时的五百两还要多了一倍。

    这还没算剩下的三万两里,还有他们的三千两。

    胡不为说完又瞄了一眼赵丛郁和曹佾,看到他们两个都露出赞赏的眼色,知道刚才的话看来是对了他们的胃口。

    再看了一眼赵世将他们这一桌,曹评在朝他竖大拇指,李亮也脸上带笑,心里也放心了。不让他们在朋友之间显摆下,这些家伙心里就不舒服。

    “就没想到替百姓们考虑考虑?”包拯又问。

    曹佾心里对包拯的这句话很不满意,心说包黑子你这是仇富,是劫富济贫,是道德绑架!

    你老倌是道德居士不错,你也不能硬逼着所有人和你一样当道德居士吧。这几个小孩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赚来的银钱,来路清白,经得起任何人审查。

    “包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胡不为还小还没成亲,可怜他在外忙活挣钱累的贼死,内宅连个暖被窝的都没有,小家还没顾得上,你还让他兼济天下,这不是难为人吗。”

    曹佾的意思就一个,先小家后大家,小家富裕了才能顾得上照顾其他人。

    不得不说曹佾的这段话很有道理,很得人心,世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摆不上台面的地方。

    包拯呵呵一笑,寿眉抖了一抖:今年是四万两银子,光胡不为一人就能分到一万六千,就算是在汴梁城,这笔钱也能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

    何况明年他还能继续酿造葡萄酒,说不定产量比今年还要多,也就是说胡不为明年还能挣更多的银子。

    这还没算上他他还有拉面馆;私房菜这两样,哦,听说他们几个小子又在筹划开新店了,这又是一笔丰厚的收入,拿出点救济下穷苦百姓也没什么。

    “包大人,你不要搞错了,胡不为目前还是布衣,是老百姓!”曹评连续强调,“救济百姓是你们文官的事。”

    曹评这句话,把他们勋贵一脉都给撇开,把责任都推到文官的头上,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他们这一伙的老老少少基本都是武职,有的如赵世将是低级武官,高的如曹评的老爹济阳郡王,身上带的大都是节度使团练使等虚衔,一点实际权力都没有。

    李彤也跟着说:就是,古人说得好,齐家治国平天下,胡不为目前连个家都没有,你就要他兼济天下,这不是为难人嘛。

    “上回南阳大水,胡不为操办了拍卖会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又接受京城的流民教他们本事,这不就是兼济天下吗”潘大平也跟着附和。

    包拯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自顾自的喝了一口葡萄酒,呵呵一笑,说:“你们错怪老夫了,我从没想过要胡不为毁家救济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