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七十四 早点

    寅时,长夜还没过去,御膳厨房已经灯火明亮,一片忙碌的景象。

    御膳厨房的疱长杨勇扯着嗓子在卖力的催促:“快快,天一亮陛下就要来才吃早饭,谁都不能出差错,不然我扒了他的皮。”

    杨勇昨晚上知道皇帝要来吃早饭的消息,欢喜的差点晕过去,醒过来后拉着胡不为的手一个劲的道谢。

    皇帝呀,他老人家能到御膳厨房来吃早饭,那是何等的荣耀,再有满朝所有三品以上的大员。杨勇心想,这是他老杨家的光彩,今天忙完了,一定要回家一趟,给祖宗上柱香,把这里的荣耀禀报给祖先,然他们也高兴高兴。

    大饼油条,豆浆饭团,还有煎饼包子,光靠胡不为一个是不可能的。好在御膳厨房也有做面食的,包子大饼,只要胡不为指点一下制作的诀窍即可。

    煎饼也是如此。

    因为油条的本命就油炸桧(秦桧),是南宋时才发明的,现在自然没人能做出来,这就需要胡不为亲自动手了。

    厨师们一听说这些早点都是苦力们吃的,价值也才仅仅价值几位,都兴趣缺缺不愿意去学。

    后来胡不为忽悠说,你们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还能受到陛下的夸奖。

    这下所有御膳厨房的厨子们都来了兴趣,一个个争着抢着要给陛下做早饭,以期能和皇帝聊上两句,要是能得到陛下的夸奖那就跟好了。

    天色微明,御膳厨房的院子里愈加忙碌,烤饼的,炸油条的,包饭团的,还有昨晚上被胡不为特意找来的曹评,李亮,潘子和,赵世将,在搬桌子放板凳。

    等天光大亮,宰相;副相,枢密使,御史中丞,六部尚书侍郎,全都到了。

    因为今天的主角皇帝还没到,自然是还不能开饭,他们三三两两围在各个小摊子前边问长问短。

    一声吆喝,饥肠辘辘的大臣们终于把皇帝等来了。

    赵祯单独一张桌子,其他文武按照品级落座。最先享受的自然是大宋朝第一人赵祯。

    胡不为的四位兄弟轮流给赵祯端饭,曹评送的是烧饼油条,潘子和左右手各端了一碗豆浆豆花,赵世将是煎饼,李亮是包了油条的饭团。

    “这四个纨绔怎么来了?”赵祯一脸嫌弃。

    一旁的卢若愚回答,他们四个已经胡不为是好兄弟,近朱者赤,现在都学好了。

    “倒是真稀奇”

    赵祯扫视了一下桌面,看到包在烧饼里油条黄橙橙的香气扑鼻,便准备先尝尝这个味道。

    咬一口,是咸味的,又酥又脆,还带着一丝油香味,在咬一口烧饼,麦粉的香气中还带着浓浓的葱花香,饼上还沾着一层炒熟的芝麻,更好好吃。

    潘子和上前推荐;“陛下,您吃了烧饼,在来点豆浆或者豆花,干的稀得搭配着,味道更好。”

    “好”赵祯饶有兴趣的有舀了一勺点了红油的咸豆浆,顿觉满嘴鲜辣。“嗯,好美味。”

    再尝了一勺子豆花,又觉得满嘴细腻,像是在吃咸味的冰激凌,满嘴幼滑。

    因为是试吃,赵祯又在赵世将的推荐下尝了煎饼,同样也是得到他的首肯。

    一番试吃,赵祯最爱吃的还是包了油条的饭团,在配上一碗撒了葱花红油的豆花。

    最后他选定了这两样,安坐着慢慢的品味。

    富弼因为是宰相,他心里有事吃得很快,先与皇帝吃饱了,慢慢的踱着方步走向尚在忙碌的御厨门。

    他走到一个炸油条的摊位前问,你说说,这一根油条估摸着本钱是多少?

    炸油条的御厨说,这东西用的是发面,实际面粉的用量事很小的,小人估计要是按照平常的粮价最多半文钱。

    这个御厨又指着边上的烧饼摊说,这个也一样。

    他心里盘算起来,一个烧饼一根油条,一个平常的汉子基本能吃饱,要是胃口大的话再加一个烧饼,也不过三文钱。

    心里暗道这还是挺划算的,就算在加上一碗豆浆佐餐,也不过四文,还是挺划算的。

    就算是穷人家舍不得经常吃,难得出来换换口味,京城那么大,上百万的人口,这门生意也是能做滴。

    看来胡不为倒是又做了一件好事,再加上拍卖会的事,估计陛下又会要提出封赏的说法,这可怎么办呐。

    一餐吃完,又问了本钱售价,满朝大员都认为这门早点生意绝对可以做下去,都赞同尽早开始推广。

    鉴于城里的流氓实在是太多,治安的压力极大,而且要全力推进,一步都不能放松。

    看到所有人都同意,赵祯也是龙颜大悦,索性来了个现场办公,想把这件事当场定下来。

    作为这件事的发起人胡不为,第一个被叫上来问话,没他这件事就玩不转了。

    赵祯问爱卿,这件事你有什么章程?

    这是要问具体的方法了,这一点胡不为早就想好了:“首先必须要有块大场地,既能安置流民,又能教授手艺。其二,还要有兵丁守卫,以免出乱子。”

    赵祯;“准。”

    胡不为接着说;“朝廷还要派个官员掌总,几个管事的相助,”

    富弼觉得这一点说的尤其都很中肯,顽石必须要有官员控制一切。看到赵祯询问的眼神过来,立马站出来说“可。”

    “陛下,小民能否厚颜推荐几个助手为朝廷效劳?”

    赵祯立马就明白胡不为这句话里的含义,并且非常的赞同,不过他揣着明白装糊涂“都有哪些人啊?”

    “曹评,赵世将,李亮,潘子和。”

    在场的都是三品大员,谁不是老谋深算的资深政客,胡不为的名单一说,他们立马就明白白过来,他们五个是好友,这是胡不为送自己兄弟送功劳来了。

    这种就在京城附近不用长途跋涉,也不用担心生命危险的好事,说不想去?

    不过既然胡不为已经提名,而且提的也全部都是勋贵子弟,没人愿意去争抢,不然就是抢功,会被人记恨的。

    赵祯“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啊?”

    朝臣们心说,您这是明知故问。

    济阳郡王曹佾首先跳出来“微臣附议,这四个小混蛋就该去吃点苦头,体察下民间的疾苦,将来好为陛下效劳。”

    “能为君父解忧,这是臣子应该做的”新任大宗正赵丛郁也出列附和。

    “好,助手就这么定了,那管事的谁来啊?胡爱卿,你先说说。”

    这件事很简单,只要胡不为不藏私,功劳唾手可得,很多官员都想把自己的小弟推荐出来。不过皇帝既然先问了胡不为,他们只能忍着。

    “小人推荐御史陈正官,此人性格忠贞,嫉恶如仇,一定能办好这件事。”

    富弼气的心里直骂,你这小子还要不要脸了,当着满朝文武赤果果给自己人捞好处,曹评他几个与你要好,让他们做个助手也就罢了。

    现在你又把价值最大的主管给推荐了,知不知道朝堂上还有合舟共济这一说,无耻!

    看到富弼一脸不忿,包拯小声的说“这小子还不是官,官场那一套对他没用。”

    富弼明白了,原来这小子是在装疯卖傻,把原本应该是我干的差事都抢了,那好,只要有我在你胡不为就继续做布衣吧。

    富弼索性闭上眼睛小憩一会,什么也不管了,反正这件事无关军国大事,就让这小子闹去吧。

    赵祯听说是御史陈正官,立马就想到弹劾赵宗懿就是他带的头,还被打的半死,知道这是胡不为在给他造势。

    “准。那管事的都有了,培训的地方定在哪里?”

    赵祯倒是还想听听胡不为的意见,可是他却躲到后边去了,其他人也没有个言语的。

    “富相,你说说哪里还有空地可供使用?”

    富弼说城里绝对不行,这事还要回去查查再说。

    枢密使韩琦上前说,城南的马军营足够大,足够使用。

    韩琦这么一说,胡不为想起来了,城南十里是座马军营,那还是前朝柴世宗修建的骑兵军营。

    当时西夏还没立国,后周时期的骑兵就驻扎在那里,地方倒是挺大的,有足够一万人住宿的军营,还有官厅,跑马场,房子都是青砖的房子,到现在还是完好的。

    赵祯正色说道;“下旨,着陈正官领教化流民之事,即可赴任不得有误,再令赵世将为东上合门使,步军都虞候,领五百兵马维持治安,曹评,李亮,潘子和参赞军务。”

    赵丛郁疾步上前:“陛下圣明!”

    胡不为心说,不错,皇帝真给面子。

    东上合门使是六品官,而且是正规的军官,和过去他那个堪比后世联防队长的位置相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差。

    事情好像都说完了,赵祯下令起驾上朝。

    胡不为忽然想起还有件大事情没谈,“陛下,这段时间灾民的钱粮怎么办?”

    一提到钱粮,赵祯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陛下,赵世将的手下不说,灾民也要吃饭的。”胡不为补充说。

    富弼冷冷地说,朝廷已经被挖空了,拍卖会也没开始,那还有钱粮。

    胡不为“没饭吃谁能安心学艺,很危险的!”

    “蔡爱卿”这时候赵祯只能向掌管钱粮的蔡襄求助。

    哪知道蔡襄出列后一个劲的哭穷,说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现在他只能盼着拍卖会上能大赚一笔贴补贴补。

    胡不为有心把他的两个庄子上的粮食都捐出来,可人太多了恐怕还不够,再说万一富弼在使坏,那好事没办成反倒落了一生的不是。

    包拯跳出来,声嘶力竭的呐喊“诸位臣公,大家一起凑凑,出把力把这件大事办好行不行?”

    御膳厨房的大院里沉闷的令人窒息。

    胡不为:“我有两个庄子,我愿意捐出全部粮食。”

    赵祯一句话都没说,只是静静的看着在场所有的官员。

    赵丛郁站出来了:“臣愿意出力。”

    “臣也愿意出粮食”济阳郡王曹佾也站出来了。

    李亮的老爹也说,我也愿意捐出粮食。

    “臣愿意。”

    “臣愿意。”

    。。。。。。

    。。。。。。

    胡不为长叹一声,想要办点事真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