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七十三 流民

    下午,胡不为送完五香花生米从东华门里出来,刚走了半里路,就看到一辆牛车挡了路。还看到路边包拯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一个已经晕厥的乞丐,他的车夫用葫芦在给乞丐喂水。

    扫视一下周边,还有十来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地上,眼神中满是忧虑,生怕那晕厥的乞丐会醒不过来。

    “哎,可怜啊”牛大力心底的凄惨又被唤起。

    好在没一会,包拯怀里瘦弱不堪的小乞丐醒了过来,满地跪到的乞丐好像都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南阳灾民大批来到汴梁,像这样的情况胡不为已经遇上好几回,也救过好几回。既然包拯已经出手了,人也救活了,胡不为心想和这个道德居士兼老古董,自己没啥好说的,还是早点走人算了。

    不过刚才牛大力喊了一嗓子,包拯抬头了,胡不为少不得要打个招呼:“这都是饿的。”

    包拯冷冷的说,本官知道。

    “救灾款不是早就下拨了吗,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流民?”

    “民力有穷尽,朝廷也难呐。”

    好了,这下胡不为明白了,估计救灾款没下拨,至少也是没有足额拨付。

    胡不为感觉再待下去肯定会有麻烦,大佬发话他要他救人,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遂借口铺子里还有事,就想开溜。

    包拯眼睛一瞪,胡不为感觉走不了了,心说要坏事肯定要坏事,小心肝顿时扑腾扑腾的发颤

    “胡大爷,看到这些流民你难道一点反应都没有吗?”包拯这话也不知是质问还是嘲讽。

    胡不为心说见到这个老黑果然要坏事,现在连“胡大爷”都喊出来了,自己还能无动于衷吗?

    要出一把铜子交到牛大力的手上,吩咐他带着这些流民乞丐去买些馒头,先把肚子填饱。

    包拯一脸悲悯,仰天长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民力有穷尽,救灾的事终归要靠朝廷”胡不为也回了一句。你们这些当官自己办事拖沓,还能怪谁!

    包拯又说,你们这些家产万贯的富豪,就不能慷慨解囊,救救他们吗。

    胡不为笑道,我这不是已经为朝廷献上拍卖会的好办法了,还要我怎么样?

    包拯一指远去的那十几个乞丐“这些人都归你了,死了一个我拿你是问!”

    胡不为暗暗腹诽,见到你果然没好事,这下好了,平白多出来一大堆的麻烦。“包大人我忙,我的私房菜馆没几天就要开业,你看我只出银子可否。”

    “你,你”包拯忽然站起来起来,流民遍地,陛下甚为忧虑,你还好意思开饭馆?25两吃一桌,这些银子足够那些灾民丰衣足食的生活两年。

    胡不为也有些气恼,皇帝要给我封赏的时候你们这些人推三阻四,现在灾民来了又要我出钱出力,那是我应该干的活吗?

    口气就有些不客气,包大人;你这是道德绑架。开饭馆和救灾有什么关系,你别把朝廷的职能嫁到我的头上。

    流民为什么会出现在汴梁的街头,那是你们当官的无能,别看宰相姓富,国库却姓穷!

    事实胜于雄辩,包拯也只能无语了。他用干涩的嗓音说:“救救他们把,我家里已经救了十几家,已经住不下了。”

    “你也伸伸手,救一家是一家,算我求你了。”

    说罢,包拯竟然拱手作揖,朝胡不为拜了一拜。

    “哎呦使不得,使不得”御史中丞这一拜有几人能承受,胡不为急忙侧身避过。

    想想自己还有很多秘密,招收流民回家很不方便,再说家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人都有一摊子事,谁来照顾他们?

    “老大人,那我就施粥好了,每天两担小米粥,直到拍卖会这天为止。”

    之所以要施粥到这一天,胡不为考虑的是拍卖会后朝廷立马就能收到银子,随后就能有资金把城里的灾民送回去。

    “那就多谢了”包拯摇摇晃晃的上了牛车。

    看到这老倌老态龙钟瘦骨嶙峋的样子,胡不为心里着实有些不忍。

    包拯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但他的思想是陈旧的宋朝人的想法,哪里比得上来一千年之后的超强见识。

    胡不为只需随便施展一下,也比他们想破了脑袋还要好。

    至于富弼韩琦等人,都是智慧玩弄权术的腐儒尔。

    筹划已久的私房菜馆暂时不能开了,还要搭上一个月的粮食,这本来都是朝廷应该干的活,胡不为满怀郁闷的往回走。

    他也想仰天长叹:“哥竟然会被包黑子仇富,和赵世将家里比,和曹评家比我富裕吗?”

    找到牛大力,又让他带着流民到内城的封丘门,说明天会在这地方施粥,让她们多给宣传宣传。

    有了吃的就能活命,这些个灾民少不得又是磕头作揖,满嘴的吉祥话。

    随后嘛,就让牛大力赶紧去水西门外的两个庄子,让两位庄头明天务必要送粮食过来。明天早上的施粥,就先用家里的存粮。

    施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准备大锅,还要有人早早的熬粥。

    胡家现在各个都有活干,想要抽出个人手也不是容易的。还有安全问题也要考虑,万一发生了踩踏事件,好事没做成反倒成了坏事。

    等把这些琐碎的小事都办完了,天也黑了,胡不为看着已经印刷好的一叠小广告直摇头,心说时机不对呀,看来私房菜馆的开业只能等待拍卖会之后了。

    第二天施粥,因为灾民太多,场面相当的混乱,就算是胡不为已经和祥符县打了招呼,县衙也派了衙役来维持次序,还是不行。

    现场多次因为哄抢而发生险情,还有小孩差点给挤得掉进锅里,等一担小米粥分发完,胡不为浑身是汗,嗓子都哑了。

    不过胡不为良善的美名,也被传播开来,就连皇帝也把他叫进宫里,好言好语的夸奖说“小猢狲你开了个好头。”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指望让其他人也加入进去?

    这种毫无收获的举动,那些个当官的有几个愿意往自己的身上割肉?

    “陛下,这虽然是件善事,但必不能长久。”

    卢若愚说这是好事啊,就像你的对联里说的,数百年传家唯有种德,怎么不能长久?

    胡不为解释说,在汴梁城施粥的人,不是商人就是勋贵,其他微末小官家财不丰就是想大发善心也坚持不了多久。

    赵祯和卢若愚同时点头。

    商人重利,要让他们一直施粥,而见到一点利益,谁也没这个兴趣一直坚持。官员的公务也繁琐,不能长久道理也是如此。

    再说了,这么多灾民聚集在京城,对城里的治安也是个很大的考验,长久来看也是不可行啊。

    “说得好”赵祯继续追问“那你的看法是。。。。。。?”

    “我的看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

    胡不为提出的这个建议,是仿造后世以工代赈的方法来的。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赵祯和卢若愚当然都是听得懂的:“嗯嗯,说下去。”

    胡不为继续说道,小人的意思是分流。会种地的让有田有地的大地主挑一些,有些头脑有手艺的也可以介绍给城里的各家铺子。

    最后实在是愚笨不堪的,那只好等拍卖会结束后遣送回老家,这样朝廷能省下不少的精力。

    赵祯沉吟了片刻,眼睛忽然一亮,小猢狲你只说了分流,授人以渔的好法子还没说。

    “圣明不过陛下”胡不为适时的吹捧一句。接着说,小人的法制就是想挑出一些人出来,教会他们一门简单的谋生技术。

    卢若愚问:“是吃食吧?”

    “确切的说是早点。不过这些技术挺容易的,都是路边摊的小生意花不了多少本钱,做好了养活一家老小还是没问题的。”

    赵祯:“真能做到,你舍得?”

    “陛下,小民拉面馆的生意都开出来了,马山还要开菜馆,这等几文钱的路边摊小生意,我哪里还会有兴趣。与其烂在手里,不如放出去给灾民们一条活路。”

    卢若愚问了一句,都是那些吃食?

    “大饼,油条,豆浆,饭团,煎饼,包子,每一样都只要几文钱,而且还能吃饱吃好。”

    胡不为心说,这都是昨晚上系统给的安慰奖,我要了有什么用?

    这些价廉物美的早点,都是后市工薪族们最常见的,哪怕是开轿车也有需要。放在现在,也一样能广为流传。

    赵祯说,这些朕怎么都没听说过,莫非又是你家秘方里的东西。

    “有些是,有些不是。”

    随后胡不为又解释说,包子其实就是市面上的蒸饼,大饼也和胡饼类似,这油条吗倒是我家秘方里有记载,就是一根油炸的发面条,又松又脆味道非常好吃。

    “爱卿,这些你都能做?”

    “能啊!这样吧,今晚我就住在御膳厨房,明早做给您试吃。”

    赵正一脸欣慰,对着卢若愚下令:“老奴才你去拟一道旨意,就说明天朕请他们去御膳厨房吃早饭。”

    胡不为急了,这要是满朝文武全来来,少说也要有上前人,光靠我一个怎么可能。“陛下,人太多我忙不过来。”

    赵祯想想觉得那倒也是,“额,那就改为三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