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七十 商量拍品

    第二天约好了要入宫,胡不为依旧半夜里起床,去拉面馆干活,没办法,陈富贵胡甲的手艺还有点潮,又是新开店真是打名气的时候,他自己不放心。

    不过还要到宫里去熬牛肉汤,这需要好几个时辰,需要比平时去的提早些。

    一入御膳厨房,掌管太监秦痴就跑了过来了,不住口的恭贺胡不为的牛肉拉面生意火爆,家财万贯之类的话,脸上满是羡慕的神色。

    胡不为料定他不敢有非分之想,便随口敷衍说这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已。

    关起门煮肉;熬汤,和面,醒面,炖牛肉,一切都没人打扰,直到看到有小太监提着食盒上门,胡不为才快速的做了两碗拉面,一碗给皇后,一碗皇帝。

    又把牛肉汤里的调料药包给放进灶膛烧了,剩下的便放心大胆的交给卢若愚处理。

    吃面要趁热,凉了口味就差了许多。小太监跑得飞快,胡不为在后头紧紧的跟着。

    紫宸殿,门口依旧是那两个扑克牌脸的看门太监,走到大殿内,许是赵祯的烦心事已经解决了,胡不为看到他的脸色比上回好了许多。

    一碗香喷喷的拉面端上,还碗里冒着热气,这热气,有着诱人的香味,还夹杂着牛肉,香菜,白面和汤料的清香。

    赵祯饶有兴趣的闻了下味道,“好香,好诱人!”

    胡不为建议,陛下,先尝尝汤的味道。

    赵祯依言用青玉勺子咬了一口汤入口,麻;辣;鲜;香;烫,顿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好味道,他还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

    “小猢狲,你的手艺见长啊,做出来的菜品越来也好吃。”

    胡不为:“陛下;小人之所以能想出的各种新式吃食,都受了您的感化,就是奔着提高大宋百姓的生活质量而来的。”

    一句即适时,有恰当的马屁,让赵祯心情爽到了极点。“嗯,这么好的美食皇后哪里送了没有?”

    卢若愚代答,已经送了,皇后也说种新式的吃食味道极好,她很喜欢。

    一口面条,一口汤,不知不觉中赵祯就把一大碗面吃的干干净净,最后还和老百姓一样,捧起大碗喝汤,连一滴都没剩下。

    赵祯斜靠在龙椅上满意的拍拍肚皮,称赞说这拉面千丝万缕,精工细作,入口滑爽齿颊留香,真是无上妙品,不可多得的美味。

    吃完晚饭,休息片刻,后边照例就是赵祯的健身百步走,这已经成了他的规矩了,不然夜里就睡不安稳。

    今天陪同他的的自然是卢若愚和胡不为两个,其他太监侍卫只能满怀羡慕嫉妒恨,眼睁睁的看着而无法取代。

    清凉的秋夜,一弯月牙高挂天空,银河繁星点点,宫殿的样子也变得模模糊糊。花圃里不知名的秋虫正发出银铃般的鸣唱,越发显得深宫的清冷。、

    赵祯边走还伸胳膊踢腿,显得非常随性与惬意。

    “胡爱卿,你说这拍卖会能成功吗?”

    胡不为肯定的说:“一定能,我估计十万贯只多不少!”

    卢若愚的心思极其敏锐,他代替皇帝问,你哪来的信心,要是差事办了,蔡襄肯定去没收你的全部产业。

    胡不为笑道,陛下,小人就是害怕睡大街,所以一定会把拍卖会办好的。

    这么一说,赵祯心里非常满意,连说好好。

    为了让赵祯心里彻底安心,睡个好觉,胡不为又把昨天他和五个豪商聚会的事,给赵祯详细的说了。

    最后他把那几个土豪想面圣的想法,也一点不漏的给赵祯说了。

    卢若愚笑骂,你这小猢狲,这等逐利小人也能面圣,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胡不为心说,你嘴上也没毛啊。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口。

    “陛下,他们想面圣也是一片孝心啊,对您也是有好处的。”

    “哦,此话怎讲?”赵祯颇感兴趣。

    胡不为并掰着手指头说开了,您老人家一张纸片要了人家几千上万两银子,和他们见一面说几句安慰的话,也不会少什么。

    赵祯点点头。

    再有,和他们见一面,那几个商人回家后自然要大肆的宣扬,你又得了亲民爱民的好名声。最主要的还是将来。

    赵祯:“怎么讲?”

    将来朝廷要是还缺银子,必然还要用到他们,商场上有句话说的好,做人留一线,以后好相见。

    赵祯想想胡不为的说法好处多多,坏处没有,自然是满口子的答应。

    胡不为话锋一转:“陛下,此事不急。”

    “又怎么啦”卢若愚不满地问。

    胡不为掏出一张纸片说,这是那五个豪商的姓名地址,还望陛下派人去查查他们的底细,要是奸商之类的,那还是不见得好,免得坏了陛下的好名声,也防着他们拿陛下的名头害人。

    说的很有道理,赵祯自然是会采纳的,他马上下令卢若愚赶紧去办。“胡爱卿,你处处为朕考虑,朕心里都记着呐。”

    胡不为暗道,金子银子我会挣,我想要的就是你的这句话!

    哈哈,金大腿算是抱住了!

    快走到大殿门口的时候,赵祯忽然问道:“爱卿,朕和皇后都画些什么好呢?”

    “陛下,皇后妊娠不易伤脑筋,依小人看还是把皇后过去的绣品找一件出来,像什么屏风团扇之类的小件,绣上落款即可。你呢,就受累写一副对联。”

    胡不为知道,对联这玩意早在百十年前就已经有了,知道的人很多,不过现在还不太流行。

    “这样最好了”办事的卢若愚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也插了一句。

    “来,进来说话”赵祯饶有兴趣的招呼着。

    又返回大殿,赵祯走到龙书案的后面,提着笔问:“爱卿,朕要写些什么?”

    胡不为佯装思考:“数百年传家唯有种德,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

    赵祯回味了这幅对联的含义,说这幅劝人向善;劝人读书,意思很好。凭这副对联,爱卿的学问比国子监的学生们就高出不止一层。

    胡不为又说,咱们再来个横批“积善人家”,这样好卖点,说不定还能卖出天价来。陛下要是手感好,一盏茶的时间就能写好,多省事。

    赵祯被胡不为忽悠的兴趣大增,让卢若愚帮着收拾桌案,又对胡不为说:“过来好好学学。”

    胡不为乖乖的凑到赵祯的身边,看他的气定神闲的样子到有几分书法家的架势。

    待卢若愚把墨磨好了,赵祯从象牙笔筒里挑出一支大毛笔,饱蘸浓墨,大笔一挥而就。

    赵祯的字从小就得到名家的指点,当然是很有功力的。这幅对联用的是正楷,字迹四四方方稳稳当当,一看就有股子安逸富贵的气息。

    胡不为对于书法也不大精通,生怕说出外行话惹人发笑,只能说这幅字力透纸背,都能挂起来让人当做模本使用。

    浅浅的拍了两句马屁,赵祯愈加得意,又在最后写了“御笔”两字的落款。

    一会时间,曹皇后宫里的太监也把一副团扇给送来,赵祯拿起来观看,胡不为也趁机瞄了了一眼。

    这把团扇的底色是白色的丝绢,湘妃竹的手柄,扇子上绣的是一副盛开的红牡丹。配上碧绿的枝叶,看上去非常艳丽。

    当让,皇后的落款也是少不了的。

    事情都办完,已经也夜深了,好在他有先见之明,早在赵祯吃面之前,他已经吃过一碗拉面垫底。

    回去?

    宫门已经落锁,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胡不为就是真的想滚着回去也做不到了,违者死了也白死。

    和卢若愚打了个招呼,胡不为提着灯笼又回往御膳厨房走,想到哪里去对付一晚。

    深夜,天高露浓,凉气袭人,胡不为的肚子又开始发出抗议。

    饥肠辘辘的哪里能睡得安稳,胡不为索性和面做饼;生火热汤,想着填饱了肚子再说。

    一会时间,卢若愚在秦痴的陪同下也来了,一大碗红烧牛肉,一碟子五香花生米,两人就开始喝了起来。

    有卢若愚在,自然就没了秦痴的座位,他只能苦逼的站着伺候。

    酒过三巡,卢若愚开口说,这回水灾皇爷爷愁的茶饭不思整夜整夜的失眠,咱家看的心疼啊。

    满朝尚书侍郎说起四书五经一个个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可真要他们想办法了,竟然都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陛下这个气啊,就不用提了。

    好在由你想出了拍卖会的好法子,这才让陛下安心。

    你是不知道啊,当天晚上,陛下开心的喝了一壶酒,还多吃了半碗饭,咱家心里头高兴啊别提多高兴了!

    说来说去,最后还需要一个平头百姓来帮忙,我看这帮腐儒以后还怎么刁难你。

    看到卢若愚一副愤懑的样子,胡不为心说这老家伙真是皇帝身边一条不折不扣的忠狗。时刻牢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格言。

    他的人格,要比那些唯利是图毫无节操的书生们不知要高多少。

    “当官事你莫急,陛下和咱家都记在心里呢”卢若愚又郑重的提醒一句。

    “我目前暂时不想当官。”

    “你,。。。。。。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