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五十七 豆腐熊掌 下

    胡家老店的后厨房,冷清多日后今天又重新热闹起来。

    卖完冰激凌的邹锡官陈斌,胡甲胡乙胡丙,外加胡不为的徒弟陈富贵,都贴着墙壁站着,瞪大了眼睛看胡不为用小刀在削豆腐。

    就看到胡不为手上的小刀上下翻飞,砧板上掉落的豆腐乳雪片般飞落。

    原来是四四方方一整块的豆腐,慢慢的;肥厚的脚掌有了,慢慢的,五个脚趾头也成型了,一个熊掌的形状不知不觉的就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陈斌年纪轻,首先那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走上来细看,他用手轻轻一戳还颤颤巍巍的嫩豆腐说,样子还真的挺像的,就是太嫩了。

    邹锡官看到胡不为削熊掌时熟练的手势,这才知道原来少东家是有的放矢,心里的担心顿时就去了几分。

    胡不为笑道,不急,且耐心的看下去,“邹伯,烧大火。”

    铁锅给烧的直冒青烟,给锅里倒上半锅油,待油烧热了,胡不为小心的把“熊掌”用刀铲到漏勺,随后在放进热油锅里用旺火油炸。

    陈富贵问:“师傅,这个‘熊掌’放在油锅里炸,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味在里边?”

    “是的。”

    随后胡不为介绍说,油炸“熊掌”不仅仅是为了让它质地老一些,因为我是想做红焖熊掌,等会还要用到酱油上色。

    但是是豆腐的表皮很光滑,油炸过之后,更有利于上色,成菜时的样子也像真的熊掌。

    几句话说完,胡不为把油锅里的漏勺提起来看看,看到“熊掌”的外皮已经被炸出硬壳,便把“熊掌”捞起,让邹锡官熄火。

    陈富贵在赵丛郁家做过多年的主厨,他是见到过真正的熊掌的,也拿熊掌做过菜。看到胡不为捞出的半成品,不禁点点头说“哎,样子已经有一半像了。”

    坐在灶口的邹锡官也探出头,看了后说比刚才多了几分真实。

    此时,被喊来把门的邹雪夜跑进来说,豆腐熊掌好了没有,外头已经来了好些人,都嚷嚷着要看大郎你把菜端出来。

    陈富贵问都有谁呀?

    邹雪夜说,有余有水,富宰相的公子,鸿运楼,樊楼的掌柜,赵世将也来了,曹家的公子,李家的公子,总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整条马行街都快挤满了。

    他们好像没几个人相信大郎你能把豆腐做成熊掌。“所以你要争气啊。”

    胡不为一边把锅里的油往外边舀,“放心吧,这回还是要把余有水的脸打的啪啪响。”

    “那就好,我回话的地气就更足了”邹雪夜抬头挺胸的走了。

    灶膛里火焰再起,胡不为倒入高汤,淋上最好的酱油,搅合一下,锅里的高汤顿时变成了一小锅香气四溢的红汤。

    再兑上其他作料后,把油炸过的“熊掌”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用小火闷煮。

    锅很快就开了,还发出“咕嘟嘟,咕嘟嘟”的响声,高汤的鲜美就在这慢慢的闷煮中逐渐渗透到寡淡无味的豆腐中。

    在幽幽的灶火中,在高汤的滋润下,稀松平常的豆腐在蜕变,蜕变成一道所有人都不认识的名菜。

    它承载着这件小厨房里所有人的期盼,也承载着胡不为打脸的重任,更奠定了胡不为食神的名声。

    又过了约有一顿饭的时间,外头已经沸反盈天,吵吵嚷嚷的声音就连身在后厨的胡不为也听见了。

    掀开锅盖,胡不为看到锅里仅剩下小半的汤汁,其余部分全被豆腐给吸收了。

    胡不为向陈富贵超招手:“来看看,像不像?”

    不但陈富贵陈斌过来了,就连在烧火的邹锡官也绕道灶头前边,看到一只红棕油亮的熊掌正躺在锅里,且香气浓的让人直流口水。

    邹锡官抚掌大笑,像,像极了,这下我算是彻底放心了。

    胡不为又用锅铲舀起一点锅里的汤汁,放到一个小盏里,“富贵,你来尝尝味道。”

    陈富贵尝了一下,咂咂嘴说,宫里做出来的熊掌也是这个味道,简直可以以假乱真一点都不带差的。

    胡不为又给锅里淋上一点明油,让这只“熊掌”看起来更光亮些,便让邹锡官熄火。

    取过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圆盘,胡不为把锅里的“熊掌”给捞出来,小心的放进盘子里,再给“熊掌”的脚趾头上装上用山药削成的利爪。

    把锅里剩下的汤汁全部淋在盘子里的“熊掌上,”最后又切了点黄瓜片放在盘子四周做点缀,这道豆腐熊掌就算大功告成了。

    一直没啃声的胡甲忽然出声,掌柜的,装上了爪子,这只熊掌看上去还挺凶恶的。

    陈斌说;“师祖,我真服了您的奇思妙想,您要是不发财,老天爷都看不过去。”

    胡不为笑道,那你就好好跟着我学。

    “师傅,除了豆腐外,其他还有什么菜也能做成这种仿造的熊掌?”陈富贵问。

    胡不为想了想说,用山药泥放在一个形似熊掌的模子里压一下,也能做成仿造的熊掌,其他如牛蹄子,猪肘子都能仿造。

    其实胡不为还有一点不好说,那就是后市最普通的土豆泥,只要有模子,也能做成仿造的熊掌菜。

    胡不为:“富贵,我洗洗手,你先把这盘菜端出去,省的这帮唯恐不乱的家伙胡咧咧。”

    “唉”陈富贵小心翼翼的端着盘子就往外走。

    陈斌招呼甲乙丙三人,兄弟们走,咱们也去看打脸去,这等不花钱的好戏绝不能漏错过了。

    陈富贵走到铺子门口,一句话脱口而出:“好家伙,怎么这么多人呐。”

    就看到大门外边无数灯笼火把把夜空照的亮如白昼,黑压压的人潮把整条宽阔的街道都给堵死了,嗡嗡嗡的议论声就像是无数只苍蝇在飞舞,吵得他什么也听不到。

    抬头看看,对面天香楼的二楼上也挤满了看客,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直瞅着对门的自家门口。

    陈富贵忽然心生一计,端这盘子在人群前边走了一朝,嘴里还说,“大家伙都看看这盘是真熊掌,豆腐做的还在后头呢。”

    边走,嘴里还不住的喊“老少爷们都看看哈,这盘是真熊掌。”

    立马就有上来观看,还用鼻子闻闻味道说,没错,熊掌我吃过,红烧的就这般模样。

    还有没吃过的说,哦,原来熊掌长得是这样的,你看那爪子那么长像把匕首似的,被这家伙抓一下可不得了。

    一圈走过,这才把手里的盘子放在早就准备好的桌上。

    樊楼的姚成亮早就等不及了:“陈富贵,你师父把真熊掌端出来算几个意思,是不是他大话说过头,做不出来了?”

    余有水也凑上来看了一眼说,我在皇宫的时候就善做熊掌,这个没错这就是真熊掌,豆腐做的呢在哪里?

    赵世将也在帮着胡不为缓和气氛,急什么,不是说了么,后头还有一盘。

    他还小声的问陈富贵:“你师父没问题把。”

    看到这副场景,陈富贵暗暗得意,那么多酒楼的掌柜大厨,竟然一个也没看出来这是盘假熊掌,还能有啥问题。

    心里对胡不为是愈加的敬佩,“绝对没问题!”

    看到陈富贵所说的后边一盘久久还没端出来,余有水耐不住了,跳着脚的大喊大叫;“胡不为在哪里,快把下一盘端出来。”

    施大发也在帮腔,对,今天那么多爷们在此,他躲是躲不过去的。

    姚成亮,快出来,再不出来咱们要摘匾了。

    “说要摘我门家的牌匾”胡不为从里边走出来。

    富明看到胡不为是空着手出来的,大声的问;“豆腐呢,你说的豆腐熊掌哪里去了?”

    这话问的胡不为一头雾水,心说豆腐熊掌不是已经让陈富贵端出去了吗。再看到桌上摆的,用手一指“那不就是。”

    赵世将都急了,拉着胡不为说:“兄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可不能胡来。”

    “就是,会坏了名声的”跟过来的曹评也警告说。

    胡不为愈加糊涂了,“我做的就是那盘。”

    “不是,这盘是真熊掌,我要的是豆腐做的熊掌”余有水很肯定的说。

    富明扯开嗓门大喊,别混淆视听,咱们中午说好的,你要做一盘豆腐熊掌,当是好多人都听见了,现在豆腐熊掌在哪里?

    施大发;“豆腐熊掌在哪里?”

    姚成亮:“别磨蹭,赶紧的实现诺言。”

    “怎么回事,富贵?”胡不为只好去问自家徒弟。

    陈富贵笑称,我耍了个花招,骗他们说这盘豆腐熊掌,就是真的熊掌。

    余有水根本不信,言辞凿凿的说这就是一盘真真正正的熊掌,怎么可能是豆腐做的。他还端起来让众人看,“你们看看这色泽,这味道,根本就是一盘真熊掌嘛。”

    姚成亮冷笑说,咱们樊楼是全大宋第一酒楼,熊掌的真假我能分辨不出吗?你们看看着熊掌的利爪,分明就是真的嘛。

    富明德得意洋洋的拍着胡不为的肩旁,“你也有今天,还我上回的20两黄金,还有今天的玉佩。”

    “老弟呀,你这回大话说过头算是栽了”赵世将一副恨铁不成钢神色。

    胡不为心说真是奇了怪了,这帮人怎么到眼睛眼睛瞎了,连真假都分不清了。遂极力大叫:“这盘就是豆腐熊掌,我只做了这一盘。”

    “骗子,你还想骗我们到什么时候”余有水说完疯狂的大笑起来,感觉御厨的光环又加持到他的身上。

    胡不为伸手抽出赵世将随身佩戴的小刀,用力在盘子里一划,红烧熊掌顿时漏出了内里豆腐做的白嫩内芯。

    姚成亮一脸奸笑的凑上来,忽然身形定住了,“额,这还真是豆腐做的。”

    “什么什么,这不可能”富明也走过来,“天哪,这真的是豆腐做的,这怎么可能。”

    赵世将一把揪住胡不为大骂:“好小子,尽管欺骗你老哥,看我怎么收拾你。”

    随后他夺过胡不为手上的小刀,挑了一点嫩嫩的豆腐让周围的人都验看,“老少爷们都看看,这是不是豆腐。”

    豆腐,在场的人谁没见过?就算是离开一丈远,大家伙也能认得清。

    人群中立马就有人惊叹“真想不到,这盘熊掌还这得是豆腐做的,”

    “豆腐还能做成熊掌,还把老子的眼睛都骗了,真他娘的不可思议。”

    还有人开玩笑的大叫,胡不为你是个大骗子。

    余有水这下傻了,嘴里嘟嘟囔囔的说,我被豆腐骗了,家没了,御厨的身份也没了,哈哈哈,我被豆腐骗了,我被豆腐骗了。

    陈富贵小声的对胡不为说,这可怜,这家伙疯了。

    胡不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