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二十一 御赐

    中午,马行街胡家后院里非常热闹。

    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个大海碗,在美美的享用胡不为制作的馄饨。来人有胡家隔壁的张玉良,以及邹锡官和他的两个儿子,邹雪夜邹雪华。

    胡不为办这场聚会,目的就是想把张玄智隆重推出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说是胡不为在给他撑撑场面。

    正吃着,外头叮叮咚咚出来锣鼓声。邹雪夜说“待我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片刻,邹雪夜几乎脸色通红,神情兴奋,几乎是跳跃着跑进来,“胡大郎快快,皇帝陛下给你御赐牌匾了。”

    “真的?”张玉良简直不不敢相信。

    “是真的,都到了门口了”邹雪夜指着门口说,“祥符县的太爷也来了,还有宫里的太监。”

    胡不为心说,这倒是没想到的好事。

    邹锡官高兴地的直哆嗦,手里的碗都快拿不稳了,连连催促胡不为这可是御赐的,还赶紧取门口迎接。

    “唉,好”胡不为在前,张玄智邹锡官跟随,都大跨步的朝外边走。

    打开铺子的大门,胡不为看到外头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打头的秦痴和京城祥符县的县令唐振方。

    今天唐振方两眼放光,脸上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意,一看到胡不为立马就拱手道贺:“恭喜胡掌柜,陛下赐予你牌匾这也是咱们祥符县的荣耀啊。”

    胡不为想看看赵祯赐给的牌匾上到底写些啥,就问秦痴:“牌匾呢?”

    秦痴一挥手,后边上来两人,手上拿着两块被红绸子包裹着的牌匾。

    打开后胡不为看到,这是两块一尺宽三尺长的黑漆牌匾,上头各写了“秘方,御厨”两句。

    字是阴刻的魏碑体,写的很有功力,还填了金粉,看上去金光灿灿的很有气势。“好字,

    谁写的,有机会某还要当面谢谢人家。”

    “这是御笔”秦痴感慨的说,:“人跟人不能比啊,胡贤弟你好福气,我入宫十几年,还没得到过陛下哪怕一次夸奖。”

    “哇,还是御笔啊”张玉良第一个惊叫起来。

    他老婆王大娘还没停挺明白,小声问他老头子:“玉笔什么意思,是不是用玉做的笔写的?”

    “嗨,你瞎搞什么,御笔就是皇帝陛下亲笔写的。”

    王大娘被惊讶的嘴张得大大的,一脸羡慕的说那么胡大郎不是可以当大官了吗,哎呀,这老胡家可是祖坟头上冒青烟了。

    随后秦痴指挥身后的衙役:“给挂上去,小心点别碰坏了。”

    邹锡官搬来了板凳,胡不为看着御赐的牌匾被分别挂好,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心说这下可以睡安稳觉了。

    张玄智小声的对他说,有着这道护身符,一般的富商不敢在动你一根汗毛。大户人家也看不上你这等只能做几个月的小生意。

    胡不为向秦痴唐振方道过谢后,问,“没旨意吗?”

    两人都摇头说没有。

    胡不为心说没旨意那是最好了,省的还要鞠躬谢恩又是一套复杂的礼仪程序,烦都烦死了。

    秦痴:“好了,事情办完了,咱们也该走了。”

    胡不为当然是极力邀请,说到了我家门口,不进去坐坐像什么话。

    邹锡官张玄智两个,给同来的衙役们散完了上前,也是一起附和胡不为的意思,说天气这么热没进去吃杯冷饮歇歇脚,不碍事。

    秦痴转身就走,在人群里大声的说:“咱们是好兄弟,不必了。”

    这话即是对胡不为说的,也是说给数百看客们听的。

    那意思就是,胡家老店上有皇帝御赐的牌匾,下有我秦痴鼎力支持,胡不为是我的好兄弟,谁要敢在这地方闹事,先掂掂自己的分量再说。

    这话效果极好,唐振方再看向胡不为眼神,立马就尊敬了许多。心里暗暗为上回帮着陈正官陷害胡不为而懊恼。盘算着什时候再找个机会弥补一下。

    对胡不为再次的邀请,他也推脱说公务繁忙就不打扰了。还暗示说祥符县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但凡有捣乱的尽管报来就是,县里一定严惩不贷。

    话里话外,无非还是拉关系的意思,胡不为也听得很明白,自然夸赞唐振方是为民做主的好官。

    花花轿子人抬人,两人心照不宣,各的所需,拱手作别。

    白思文挤到胡不为面前,满脸羡慕的说:“胡哥儿,恭喜恭喜,今后可要多提携下小老儿。”

    “一定;一定。”

    王大娘也急叫说,胡哥儿也提携下我张记铜器店,最好劝劝皇帝也用我张家的铜盆洗脸。

    胡不为:“额,大娘,听说皇帝都是用金盆洗脸的。”

    下午做生意的时候,张玄智敲敲的对胡不为说:“东家,我这回是找对了东家。咱们是不是可以接着赐匾的东风,再开几家分店?”

    胡不为:“得意莫要忘形,谁知道皇帝是不是会在暗中盯着呢?”

    “哦”张玄智立马醒悟过来,连说自己心态不稳,太急躁了。

    一旁收银的邹锡官问,这么难得机会,为啥不能在开分店?

    胡不为解释,咱们是做吃食的,不管是做哪一样,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极致。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哥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开一家店是为了最好的美食,开几家店,那就是为了挣钱。咱们现在先要把老胡家的名气打出来,要做到但凡有人想吃美食,立马就会想到我胡家。

    “东家有这么多美食的秘方?”张玄智惊讶不已。

    胡不为自然是大包大揽的承认下来。他心说老子自己在后世就是做吃食的,知道好多秘方,现在在加上系统,还有什么我不会的?

    下午,御膳房的正厅内。

    胡家老店接受御赐的消息也传到这里,几十个头发花白的老厨子内心很是不忿。

    看看这间屋子,在座的哪一个不是有一手绝活的厨子,哪一个不是从底层吃苦受累爬上来的,连头发都熬白了,还没得到过皇帝哪怕一句夸奖。

    现在倒好,胡不为这个比他们儿子还要小的小家伙,竟然还被皇帝御赐为御厨。他一个做冰饮的棚配吗,他会做菜吗?

    一想到这里,在场人人都觉得皇帝的做法太不公平了,心里酸溜溜的委屈的不行。

    头发全白背微驼的老头说,这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胡不为要算是厨师,那满大街卖凉茶的全都可以自称为厨师了,这太不像话。

    又一个胖厨师说,胡不为自称御厨,我一百个不服,他会什么,连冰饮也只会一种,这不是欺世盗名吗。

    “扬头儿,你也不管管。”有人在底下抱怨道。

    说实话;杨勇心里也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他在宫里少说也有二十年了,现在还管着御膳房上上下下百十人,整天忙里忙外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这御厨的牌匾在怎么就落到胡不为的头上了呢,他实在是想不明白。

    但是想要他出头,也也不敢,毕竟这是皇帝的谕旨,某种程度上说,反对胡不为就是反对皇帝。他可不想出这个风头。

    杨勇吞吞吐吐的说,现在有谕旨压着,行动不便呐。

    这年头皇帝就是天,谕旨重如山,杨勇这么一说,现场顿时就沉闷下来。

    “我有个主意”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杨勇抬头一看,是御膳房的老资格的厨师余有水,他的师傅也是御厨,所以他很重视门派传承,对胡不为没门没派的野路子很不服气。

    杨勇心说,让这老家伙替我出头也很不错。遂笑眯眯的问:“余师傅有什么说法?”

    余有水说,皇帝的谕旨咱们是不能动的,可咱们行内可以不承认他御厨的身份,理由嘛就是胡不为这小子从来没做过菜。

    想要得到咱们行内的认可,就要接受咱们的考核,通过了咱们自然会承认他,要说通不过,那就是他也没话说。

    就是闹到卢公公哪里,咱们也可以说这是行规。御膳房有几十个厨师,再加上汴梁城各大大酒楼里的同行,那么多人,也可以来个法不责众。

    “好主意”杨勇大喜过望,心说这个余有水,把退路都想好了,看来他对胡不为的不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余有水的这个好主意,有人称赞他这个理由站得住脚,还有人说他是本行业内的老法师,由他出面一个顶俩。

    三言两语,就把余有水也架上去下不下来了。

    杨勇问:“那如何考核?”

    “咱们是厨师,当然是考核做菜。”

    杨勇说我的意思是考核胡不为什么菜?

    底下一大群御厨门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意思就一个,那就是越难做的菜越好,越是没见过的菜越好。

    御膳房最善做熊掌郑兴家,也站起来说,“咱们这一定要把胡不为给考到了,让这块御厨的牌匾成为他一辈子的耻辱,推都推不掉。”

    “对;好”御厨们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

    郑兴家建议,索性就考胡不为熊掌驼峰,胡不为肯定做不出来。还有人建议鲍鱼鹿尾也可以。

    扬用摇摇头说,这不行,这些菜都挺难的,肯定会有人替胡不为出面说咱们故意刁难小孩。

    郑兴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该怎么办?”

    杨勇对大家说,要用最常见最简单的菜来考核胡不为,这样,胡不为要是考砸了,那谁也没话会所,也怪不到咱们身上。

    “这样好是好,可出什么菜呢?”底下又有人问。

    有个麻杆似的瘦厨子起身说,他有个好点子,那就是当下最时鲜的菱角。这家伙家伙介绍说,他已经对菱角做菜研究了好长时间,一直不得其法。

    “菱角”杨勇想了想所,“这玩意和藕;芡实一样,都是水生植物,菱角很常见价格也便宜。好,这个主意好。”

    “既然有了个素的,那就再来鱼菜,一个肉菜,大家都想想有啥好主意。”

    又有人建议,鱼菜就用鳝鱼,这玩意腥味很大,很不好伺候。宫里从来就没没用过鳝鱼,城里的大酒楼也没听说哪一家善做鳝鱼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

    剩下的就只有肉类一项了,杨勇说:“肉菜就用猪肉,猪肉膻味大上不了台面,是吃不起牛羊肉的苦力们吃的,这个难题也交给胡不为去伤脑筋吧。”

    随后御厨们又商量说,为了显示公平公正,这三种食材,随便胡不为是做汤作羹还是炒着吃,只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就行。

    又有人抛出个问题,“要是胡不为说信不过咱们,拒绝考核怎么办?”

    郑兴家直挠头皮,说这倒是个大问题,不把这事解决了,考核胡不为的事还没法办了。“一人技穷;三人计长,大家伙都好好想想。”

    最后还是新来的陈富贵想了个好主意,把汴梁城的两大美食家赵丛郁赵侯爷,和蔡襄请来当裁判。

    再把卢公公也一起请来,当着他的面,量他也没话可说。至于裁定,由御厨一方,美食家一方共同来品鉴。

    这下好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余有水;郑兴家两个自告奋勇去胡家下战书。

    二人临走的时候,杨勇还说,考核所需的三样食材全部由御膳房提供,省的到时候胡不为推说没买到而坏了考核大计。

    这样就更安全了,两人自然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