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高中生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天下事知易行难

    天下万事,知易行难。好多事情,想想很简单,具体实施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吃过早饭,李继坤兴匆匆的带着队伍去练兵,半个时辰后,李三少一个头两个大。

    这些明朝年轻人,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机灵,当然,看着不机灵的,早在挑选之时就被淘汰了。

    这三百多个机灵人,排个队推推搡搡能搞半个小时,稍息立正怎么教都教不会。

    另外说明一下,李继坤挑的这三百多人,全都是家丁护卫,他们的户籍现在全在李继坤手上。

    按大明律,李家没有资格蓄养这么多奴隶侍从,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人现在的身份基本上全是李继坤老爹的干儿子,所以目前这些人在法理上全是李继坤的兄弟。用这种方式蓄养家丁在大明极其流行,比如皮岛的毛文龙毛大帅,他的干儿子干孙子多达数千人。

    看着这只乱哄哄的队伍,李继坤皱起了眉,心里很无奈。人太多,不好管理,特么的本少一点一点来,先培训一批小头目。

    一刻钟后,李继坤挑出来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大多是李家家丁和佃户出身,都是李继坤的亲信,另外就是万青山千里海和张民邰贺百户等人。

    其余新招的家丁护卫都给本少般石头砍树去,搬来石头干嘛?在海边搭建新军营,免得以后驯练时扰民。

    李继坤带着三十六个兵,远离尘世的喧嚣,一竿子跑的不知去向。

    某片树林边上,有一片比较平整的空地,空地上摆着一些大石头,仔细看去,每两块石头的间距都是两米,横竖都是六颗,这三十六颗大石头组成了一个很完美的方阵。

    此时,每块大石头之后,都站着一位英俊阳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大多数表情严肃,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其中还有几位正在呲牙咧嘴,也不知他们肿么了。

    石头阵的前方,一个少年头顶苍穹脚踏大地,笔直的矗立着,宛若一杆竖立在天地间的长枪。阳光下,少年脸上无悲无喜,只听他一声令下:“稍息!”

    ‘刷’的一声,对面三十六个年轻人同时出腿。期间,有出左腿的,也有出右腿的。

    刚才凡是出右腿的,此时一个个开始呲牙咧嘴,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右脚踢到了脚前的大石头,所以疼的一个个直呲牙。

    前方少年扫了那几个呲牙咧嘴的家伙一眼,面上依然毫无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本少果然聪明绝顶,谁敢犯错就特么的疼死你们。某个腹黑的家伙口令又响:“立正!.....稍息!….”

    口令声不断,呲牙咧嘴的人越来越少,动作正归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年轻人文化水平虽底,但他们不傻,谁都不愿意老拿右脚去跟石头较劲。所以,半小时后,当李继坤再一次发出口令,现场只剩两人还在用脚和石头较劲,这两位大侠就是李擀和李彪。

    李继坤皱着眉,心里有些无奈,这两个憨货难道不知道疼么?

    “李擀李彪,那只是左腿?”

    闻言后,哥俩面面相觑,然后哥俩大声答道:“三哥,俺不知道。”

    “你们哪只脚不疼?”

    李彪李擀同时伸出左脚,齐声答道:

    “三哥,这只脚不疼。”

    “这就是左脚,记住没?”

    李擀李彪第不知道第多少次齐声回答:“记住了,三哥。”

    李继坤抬手扶额,脑子飞转,怎么办?奶奶的,凉拌。

    “张民邰,李麻布,你俩去找两根麻绳,将李擀李彪的右腿给本少绑在石头上。”

    驯练在继续,三十六人的动作越来越整齐划一,李擀和李彪因右脚绑着大石头,想犯错都难。

    “稍息!”

    ‘刷’的一声,动作即标准又规范。

    微笑,浮现在李继坤李大教官脸上,可是这家伙心里明白,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小李仍需努力。

    上苍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天启元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明人眼里只是换了个皇帝,在史学家眼里只是明朝衰败中的持续,但这个时间节点在李继坤眼里,那是大明官军丧失战斗力的原点。

    因为在天启元年三月,明清辽沈大战时,大明最精锐的十三万大军灰飞烟灭,这十三万大军是明朝各镇最精锐的边军组成,这批明军敢野战,能守城,是大明真正的百战之师,是明军真正的脊梁。

    可惜,一将无能害死三军,正因为这批官军的惨败,才导致后期的明军失去了脊梁,丧失了军魂。

    按李继坤的理解,野史和后现代才出现的所谓关宁铁骑,跟这支明军相比,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所谓铁骑,无外乎两种,一:披着铁甲的战马和骑兵。二:最精锐的骑兵团队。按李继坤的理解,关宁铁骑属于前者。

    因为,最精锐的骑兵团队,从来不是用嘴说出来的,也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因为华夏历史上有名的精锐之师都是特么的靠战绩刷出来的。

    汉武帝的重装骑兵,是精锐有战绩;三国曹魏的骑兵方队,是精锐有战绩;唐朝李世民的玄皂骑兵,是精锐有战绩;南宋岳飞的背嵬军;是精锐有战绩;这些铁骑,不光李继坤信服,天下人基本都信服。

    至于关宁铁骑,李继坤经常在小说中看到,那家伙,厉害的一逼。可是李继坤搞不明白,人家历史上的精锐铁骑基本上都有直接领导,只有关宁铁骑找不到直接领导人。

    后人写书,为了给这只传说中的精锐找个领导,便把一个叫山海关和一个叫宁远的地名简化一下,于是这只无比精锐的骑兵才有了关宁铁骑的称号。至于这只精锐之师的主将是谁,那只有天知道。这只铁骑真正的战绩,也只有天知道。

    想的有点远,李继坤摇摇脑袋,让自己的思绪回归,咱还是抓紧练兵吧,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大事发生,本少现在最缺的就是能战之兵。

    稍息立正练的卓有成效,接下来李继坤李教官开始教导前后左右转,齐步走跑步走。

    练习向左转时,李继坤在每人身子右侧立起一块大大的木板,木板紧贴右臂,想犯错的让他直接撞木板。

    其实辨识左右对明人来说并不困难,即使是没进过学的文盲,他们大多也都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当然,李擀李彪这两个神经大条的除外。

    据贺百户讲,左和右在明朝时期是很受官方和百姓重视的两个方位词,左和右在古代不光是代表方位,这两个字还涉及到礼仪,尊宠等多个方面。

    就比如明代的好多官职,那都是分左右的,比如左都督,左参政,左参议等等等等。还有就是参加宴会时,你要是分不清左和右,到时候你的脸都会丢到姥姥家去。所以,明人对左和右都不陌生。

    另外据贺百户,万青山等人讲,明朝官军操练之时也有队列操练。不过他们不喊号子,不喊左右左,也不要求大家怎么走。官军平时行军也没有齐步走,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为保证队伍不至于走散,他们每前进五六里就停下来整一次队,然后继续前进。官军临战行军时每隔五十步就会停下来整队一次,以保证军阵的整齐。

    像李继坤这种操练之法大家从来没见过,不过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小队渐渐有了现代军伍的模样。随着队伍的不断变化,伴着自身的感受,官军出身的贺百户张民邰等人看向李继坤的眼神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他们的样子不像是在看人,而是像-----仰望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