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16 + -

27.迎战方案

    此时对几套方案的优劣,东江镇上下已经讨论得很清楚。

    孙祖寿首先站了出来,提出了他支持的迎击方案。

    为了配合大伙们能直观地了解这几套方案,参谋们为每套方案都绘制了地图。

    孙祖寿站在大地图前,说道:“若建奴来犯,我军主力可在南关岭前布置一道阵地,主动迎击来犯之敌。”

    说着他用木棍在地图上划了一个条直线,“这道阵地西起南关岭西北一座高三十丈有余的山丘,东至二道沟源头,宽度3里左右。”

    在地图上点了点之后,他继续说道:“将主阵地放在这里,便不用担心本阵右翼安全,二道沟将会是我军天然的屏障,我军只用在本阵附近容易渡河的地方布置少量兵力防守,离本阵比较远的地方,布置两个千总队的龙骑兵沿河监视,威胁敢于渡河的敌军,便不用担心敌军骑兵从右翼绕到本阵后方。”

    说着他指向地图上南关岭西北一侧,“主阵地左翼,西北侧丘陵地带,可大量埋设地雷,使得敌军骑兵无法快速绕后攻击。”

    “此战,可将满桂与赵率教部,布置在左翼,以便于集中我军骑兵力量,我军所有8斤山地野战炮,也会被集中到这一侧。老奴自持野战无敌,必会来攻我军左翼,在预设阵地上,榴弹射击命中也不是问题,届时左翼炮兵以榴弹、实心弹与霰弹先后打击建奴马队,我军骑兵便可全军突击,在左翼彻底击溃建奴马队。击溃了建奴马队,便可尽灭来犯之奴。”

    说完后,他顿了顿,最后补充道:“将阵地布置在此处迎战,相比于在东鸡冠山迎战,我军只需要保护左翼,便可集中威力巨大的8斤炮,与所有骑兵,给予数量远超我军骑兵的建奴马队重大打击。”

    满桂闻言后,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同意,“末将以为孙副总兵说得有理,在南关岭依托阵地诱使建奴来攻我军左翼,我军骑兵不必往两翼分散,可集中兵力。”

    贺虎臣和李卑也当然是赞同这套方案的。

    虽说败了后,队伍还有退回旅顺要塞的机会,不过那会近距离战败,对辅兵的士气打击无疑是巨大无比的,旅顺怕是也难守住。在东鸡冠山迎战,骑兵和炮兵必然要被分派到两翼,兵力无法集中的条件下,歼灭建奴马队的可能性有,但没有南关岭方案高。

    在鸡冠山迎战,目的是携带居高临下之势冲击建奴本阵。这样的方案,其实进攻性不比在旅顺稳守好多少。

    全军在南关岭迎战,败了大概率会全军覆没,但是一战尽灭来犯敌军的可能性更高。

    不一会千总以上军官都发表了意见,大部分人都赞同在南关岭迎战。

    沈有容在沉吟了一会后,终于选定了最终的迎战方案。

    “本官决定,此战我东江镇将于南关岭迎战来犯之敌。下去之后,各部按照预定方案行动。踩发地雷埋设要加快,务必要在下月初完成。”

    各负责将官们,很快领命。

    “此战胜利之后,我军当如何行动,皇上也全权交于我等。先前的军议,已经初步议定,我部歼灭来犯之敌,便发兵攻打盖州,然后进兵海州,与广宁方面友军会师海州,直取鞍山与辽沈。”

    说着,沈有容看向留守水师主将,参将陈福。

    此时已经是东南季风时节,海上也无风暴,北上盖州,正是顺风顺洋流的好时节,以东江庞大的沙船船队保障这一段的后勤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水运也不必担心什么被后金绕道辽南山区袭扰的问题。

    做计划时,沈有容就亲自敲定了水运。

    “此战若胜,我军将兵进盖州,水师务必要做好准备,保障大军后勤。”

    “末将领命。”

    “可有困难?”

    “回总兵,沿途港口水文情况已经摸清,我部必当顺利保障大军所需。”

    沈有容闻言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看向炮兵千总队指挥张之政。

    “我军攻城用臼炮,可能随时出战?”

    “回总兵大人,我军新入役27斤臼炮与原有18斤臼炮,炮手技艺虽不算熟练,不过也能一战。”

    沈有容听完后,也不觉得失望,他知道臼炮发射榴弹是个技术活,炮手得个个都是算学高手,不过现在那些炮兵,也能凑合着用。

    决定了出击之后,沈有容随即派人上报皇帝,请求广宁军方面也做好进军准备。

    随着沈有容一声令下,东江镇上下开始发动起来。

    军议结束三天后,东江镇主力共计2万3千多战兵带着数千民夫,全军抵达南关岭,开始立寨,便修筑防御工事。

    站在主阵地左翼的山丘上,俯视下方奋力修筑工事的居民们,沈有容不由有些心潮彭拜。

    “必之,此战可有信心。”

    孙祖寿毫不犹豫地回道:“回总兵大人,下官觉得,此战,我军必胜。”

    沈有容点了点头,沉声道:“东事以来,我大明军民伤亡无算,各处府库积余消耗大半。此战之后,必要光复全辽,尽灭建奴。此战要打出我东江军的威风来,好叫四夷们知晓,我大明火器之利,军威之盛。”

    孙祖寿看了看远方,随口说道:“我东江,战力当是举世第一,只是这一岁耗费,也是骇人听闻。我大明,怕是养不起多少我部这等火器新军。”

    沈有容却是不以为然地说道:“如我东江这般的,能有四五万,一部拱卫神京,一部震慑北虏,便足矣。九边十三镇,若能大修许多简易泰西棱堡,配以铸铁火炮和火枪镇守,也足以应付北虏。”

    说到这里,沈有容就想起大明现在这位皇帝陛下,胃口可是很大,明显不是个愿意满足于只守好边墙的。只是,大明的现在,养四五万东江这样的军队,都基本是靠皇帝卖奢侈品贴钱,哪里还能再扩军。

    孙祖寿有些愤恨地说道:“当年戚少保欲大练边军,朝廷也是没银子,后来更是因张文忠之事,将戚少保贬去了岭南。东事以来,却花出了更多的银子。”

    沈有容不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等话,在皇上面前私下说说无妨。可不要叫那些文臣听见了。”

    沈有容的方案还未上报,朱皇帝就召开了廷议,商讨进兵辽沈的事宜。

    这会东江军骑兵野战战胜建奴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朝堂上,大部分文官们的意见,都是要收复辽东的。

    王象乾这回看皇帝很有信心,便没有敢唱反调,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待南关岭战报确认,广宁大军便可全军开拔,不过精兵只可出兵一半,还得缓慢推进,每行十里立下一寨。”

    很快,就有人不同意了。

    左都御史张问达怒道:“本兵提议这般打法,无疑是未战先怯,如何能打赢?”

    朱皇帝看了眼张问达后便说道:“那好,张卿你觉得有更好法子,朕马上召回熊廷弼,让你去做经略,带领大军可好?”

    张问达立时就暗道一声不好,低下头说道:“臣不知兵。”

    “张卿既不知兵,那为何要置言兵事?”

    王象乾闻言后差点笑出声。

    他还是怕把广宁也丢了,所以给出的意见是要熊廷弼龟速前进,每行一步就修个乌龟壳。

    本兵这么说了,那些不知兵的文官们也没有什么好的意见。

    在沈有容确定了作战方案之后,朱皇帝也直接给熊廷弼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做好进兵辽沈的准备。

    东江和广宁在情报方面是共享的,熊廷弼当然也清楚,建奴是大概率要攻打旅顺口。

    熊廷弼接到命令后,不由说道:“沈士弘这是疯魔了?竟要主动迎击,还说要全歼攻打旅顺之敌?”

    巡按方震孺闻言,不由有些不高兴地说道:“熊经略,东江镇这等不惧建奴的强军,敢于主动迎击。便是不能全歼建奴,也能杀伤许多。”

    熊廷弼想了想,这东江军,大概也是有自己的底气,毕竟那是天子用钱砸出来的,不过他还是不信,东江军能全歼建奴。

    “能胜便好,那我军也可全军出击,光复辽沈。不能,我军亦要依皇上之命,进兵三岔关,给旅顺解围。”

    两个大人物说话,其他人当然都不大敢吭声。

    在皇帝的命令发布下去之后,武将们也凑在了一起。

    罗一贯只是摇了摇头,说道:“就满桂手下的骑兵能大胜建奴来看,东江那边打赢或是有可能。至于全歼建奴,我看就是在吹牛。他们的马队再厉害,也只有2000人左右,其中还有不少是新兵。”

    黑云鹤也说道:“罗兄弟说得有理,俺也觉得,他们那边是吹牛。”

    在场的辽镇事实上的头面人物祖大寿,却是不发一言,他也和罗一贯他们是一个意见,不过碍于和沈有容关系不错,不好在这么多人面前拆台。

    辽东总兵刘渠摇了摇头后说道:“管他们吹牛与否,我等总要依照军令行事,好在朝堂上终归还是有知兵的,这一步步立寨,虽说打得憋屈,但总好过叫人一战击溃。”

    他们手下的那些兵的战斗力,他们都是心知肚明,虽说熊廷弼整肃了一番,但钱粮只有那么多,不说伙食费用,操练起来就是衣服和鞋子耗费都不少,其中新兵还一大堆,东江军那种威力大又轻便的野战火炮都没有几门,哪里能击破建奴的盾车,野战能打过建奴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