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293章 高中联赛

张紫苓为肖乐安排的时间在三天后的下午,肖乐大致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等待着江宁等人的上门。

时间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永远都不够用,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为一件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出谋划策了。

篮球是他热爱的运动,也是华夏少数能够在亚洲乃至于全世界拿得出手的运动,如果江宁和杨立波能够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能够真正的让这个活动具备吸引更多孩子来打篮球,甚至是迷恋上篮球,那他并不介意多付出一些。

但如果他们只是泛泛而谈,那他也只会看在高业的面子上把这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来处理。

“高指导,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肖乐从会议室出来,就看到了高业等人在自己办公室外面喝着茶等着他。

“是我们来早了。”江宁站起来说道。

“里面请里面请。”肖乐把他们引到办公室里面。

张紫苓拿着一叠文件进来给肖乐签字,顺便给他们重新换了茶。

“那么,请江主席和杨秘书长给我讲讲?”肖乐匆匆把文件签完,终于过来坐到了他们对面。

“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

说句老实话,去年的联赛搞得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与大学生篮球联赛不同,高中生篮球联赛因为参赛者的特殊性,联赛的比赛时间和地点都有很大的限制。

这一点肖乐深有体会。

打huba时,他一年中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篮球上,要么是训练,要么是比赛,要么就是在去比赛的路上。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轻松一些,有时间也有精力来支撑这样的强度,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更重要的工作显然是准备高考。

“我们前年就向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提出了申请,对各省获得冠亚季军的队伍主力成员给予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同时加大高考加分的幅度,去年联赛开始前文件批了下来,同意按照我们提出的方案执行,但我们执行了一年之后,效果并不显著。”江宁说道。

在华夏要鼓励孩子参加任何活动,高考加分永远是最有效的办法,但高考加分也是有限度的,体育加分最高的幅度就是二十分,但孩子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却太多,能够全程打完全国联赛而又拿到名次的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比得上那些天天上课天天做习题的孩子,这种差距不是加二十分能够弥补的,家长对于比赛没有多大热情,多半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了。

归根结底还是出路的问题。

就像足球一样,全国甲级队一共就只有那么几个,赛事也只有那么多,还多半都不赚钱,稍微对这个行业有些了解的人拿起笔算一算就能知道这个行业可以养活多少人,大部分人能够赚到多少钱。

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成功的难度大,黑幕多,行业整体不景气,这让很多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天赋,却不可能任由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肖乐自己也是这样,高中时篮球比赛参加了两届,第三届的时候,刘月媞再怎么说再怎么求都不同意他再参加了。

虽然对于肖乐的记忆来说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但肖乐还记得教练上门时母亲所说的话:“邱教

练,我很尊敬你,也相信你是为孩子考虑,但我就问你一句,他高考要是失利了,你能不能保证他有个好大学读?能不能保证他找到一个好工作?”

教练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何德何能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肖乐相信,大部分的家长也都是这样想的。

“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加关注我们的联赛,同时向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提出一个新的方案,让更多的大学重视大学生篮球联赛,并且从我们高中篮球联赛各省冠军球队的队员中选秀,只要文化考试基本合格,破格录取直接加入相应的大学。”

肖乐不由得看了看江宁,这个想法可以说是有些疯狂了,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华夏的国情来说,这又是个一针见血的做法。

你不是担心孩子篮球训练比赛多了考不上好大学吗?

现在我告诉你,只要能拿冠军,真的就可以上好大学!

但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华夏体育界长久以来实行的都是专业和业余体校制度,在各项比赛中代表华夏拿到好成绩的运动员,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体校。江宁的想法无疑是比较超前的,把篮球运动推向社会化,常态化的做法肖乐也比较赞同,但这样做会不会进一步造成体委和教委两条训练体系之间的矛盾,学校有没有能力组织高水平的训练?

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比赛如果是以孩子上学的学校为单位报名参赛,因为篮球是一个团队运动,讲求配合,那孩子必然就得脱离体校到学校里去接受训练,这样一来,体校的篮球项目会不会变得没有人来上了?

体育老师兼任的篮球教练,又能不能满足培养篮球人才的要求?

肖乐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江主席,你认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获得批准的可能性有多大?”

江宁没有说话,肖乐不是对篮球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据说又和中央很多部委的领导都来往密切,在他面前编瞎话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只要有一点儿可能我们都要争取。”杨立波说道。“美国的篮球水平高,其实并不是因为nba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有完善的高中联赛、大学联赛和业余联赛,篮球人口够多,能够支撑起足够的从业人员。我们要想追上美国,就必须走类似的道路。体校模式经过了这么多年,在一些项目上也许是很有用的,但在篮球运动上,早就被证明是没用的了。”

肖乐感到他们俩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但为什么前世记忆中高中篮球联赛一直都没能搞起来?

“我和教育部的领导有些联系,或许可以找个机会说说这个事情。”肖乐说道。“但我觉得篮球氛围不是单凭一个高中联赛就能搞起来的,不扩大篮球运动员的就业范围并且提高基本收入,永远只盯着顶级的少数人做文章,篮球氛围永远都建立不起来。”

“我们也是这个看法!”江宁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其实安澜搞的这个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惜的是,这样的比赛太少了,而且也没有办法形成规模。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模式,却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多层级的业余联赛,形成一层一层的业余俱乐部,就能有大量打不上甲级比赛的运动员在这些业余

联赛中生存下来,退役后也能担任俱乐部教练、球探或者是经理,那我们的篮球氛围一定会好很多!”

肖乐没想到自己纯粹的一个商业营销行为被他们拔高到了这样的高度,他有些心虚地看了看对面的三个人,发现他们没有拍马屁的样子,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只要你们需求的金额不超过五千万,赞助的事情没有问题。”肖乐于是说道。“但我这个人做事有个原则,我付出去的钱必须能够看得见花在了什么地方。这不是对两位或者是对篮协的哪位领导不信任,而是要建立起一个透明的的运行机制,保护所有参与这个事情的人不要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两位能够接受这个条件,那我这边马上就能安排办事人员接洽具体的拨款问题了。”

这个答案让江宁和杨立波没有想到,那个巨大的金额让他们头晕目眩,但附加的条件却也让他们为难起来。

但他们之前也多多少少打听过一些关于肖乐的事情,他的那个在公益圈子里很有名的“只要你能把所有账户明细公布出来,并且保证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应该的地方,你想要多少钱都可以”他们也都听过,只是没有想到,这番话现在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对于江宁和杨立波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但他们不过是华夏中学生体育协会下面的一个分会,很多事情都必须通过中学生体育协会来办,这种事情他们两个人答应了并没有什么效力。

“我们得回去请示一下。”江宁有些难堪地回答道。

“我个人非常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肖乐和他们分别握了握手,又和高业拥抱了一下。“不过至少有一件事情你们可以放心,安澜的三对三篮球比赛会一直进行下去,而且安澜广场开到哪个省,我就会把这项运动在那个省推开。”

“那我只能希望安澜广场早一点开遍全国了。”江宁笑着祝愿道。

他们再一次握了握手,离开了肖乐的办公室。

“他们会答应你的条件吗?”张紫苓进来收拾被子,肖乐随手帮她一起弄。

“希望吧。”肖乐答道。

在他看来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这个年月,却挡住了他向大多数人伸出援助的手。

从他与那些民间公益基金的代表见面,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后,仅仅是有三家规模不大的民间公益基金接受了思源基金会的指导和监督,并且从他们这里获取了总计三百六十万元的捐赠。

令肖乐最为失望的是,其中一家试图编造虚假报表隐瞒资金用途而将钱转到个人账户上使用,已经被思源基金会告上法庭,并且冻结了那家基金会涉案人员的所有相关账户。

这个事情通过华夏人网、龙讯网和浪潮网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民间公益究竟该怎么监管?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能够令肖乐满意的答案。

令他失望的不是这些在他看来已经不多的钱,而是在这个事情披露后,再也没有什么民间公益组织来找思源基金会谋求资助,甚至于如红会,华夏慈善总会这样的公立公益组织也再也没有试图来向他募捐。

想要真真切切的做一些好事,脱离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真的就这么难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