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277章 招商

“我们要开始招商了。”肖乐对詹云翔说道。

前世记忆中,万林广场甚至能够做到在工程开工前就已经把铺面出租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工程完工前,基本已经完成了招商,这就是万林模式成功的地方,也是肖乐学习的方向。

但万林广场也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得去一家家跑,去求。

对于还没有任何成功业绩的安澜广场来说,第一步是关键性的。

“沃尔玛和家乐福,至少要有一家进入。”肖乐说道。

这是未来世界零售业的三大巨头,也都是全球五百强企业之一。

“让五百强企业成为我们的租客。”这正是万林广场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万林广场发展的初期,正是与沃尔玛的密切合作让每一个万林广场都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流。

但在这时候,肖乐却面对了自己在安澜地产的第一次质疑。

“肖总,大型卖场的受众和我们其他铺面的受众完全就不是同一类人。”策划总监这样说道。“几乎所有大型卖场主打的都是便宜、齐全,受众是年纪较大,对于价格比较**的中老年人和家庭主妇,但商业街所针对的却是消费能力比较强,追求时尚、流行的年轻人。大型卖场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客流很难转换为商业街的客流,很难想象有人能在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之后提着这些东西逛街,同样的,逛街买了很多东西之后,还会有人去逛超市吗?”

“超市的租金才多少?同等面积的商铺至少能够带来三倍以上的房租!”营销总监说道。“肖总,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并不太明智。”

第三代万林广场的模式里已经没有了大卖场的空间,而是以万林广场已经建立的口碑来吸引众多的品牌服饰、餐饮等商家入驻,室内商业街的模式也不适合大卖场的存在。肖乐高薪请来的都是专业人员,这一点他们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在他们私下的讨论中,肖乐把二、三层的黄金位置拿出来开超市完全就是一种浪费。

设计当中确实按照肖乐的意见留下了给超市的空间,但现在只是完成了工程的主体结构,完全还来得及调整思路。

“肖总,我专门调查过大型卖场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模式,他们很少选择在城市黄金位置开店,因为这样成本太高。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卖场,多半都是选择在城市周边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他们未必会选择进入安澜广场。而家乐福,他们已经在江海开了六家店,我觉得即使把他们引进安澜广场也不会为我们带来太大的人流。”

肖乐看了看詹云翔,他抿着嘴没有说话,这些质疑是来自于他的默许,甚至是他的授意?

“安澜余家汇广场处于余家汇商圈的边缘,如果不用这样的办法,你们有多大的把握把人流引过来?”肖乐问道。

“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想法。”策划总监马上答道。“我们的室内步行街那个广场可以安排很多活动,甚至是进行一些小型的商业演出……”

“但那样引来的只是暂时性的人流,怎么把人持续地引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安澜广场与其他商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主打的是购物,而我们除了购物之外,更重要的理念是打造城市休闲娱乐、美食餐饮中心,我们可以定期在这里搞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活动,以商演、ktv、电玩城、溜冰场甚至是室内体育设施之类的东西来吸引年轻人,或者是定期搞一些国外的美食节之类的活动。我们的受众群体是年轻人,不管是走文艺路线、小资路线还是别的什么,

关键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年轻人聚会活动的场所,这比超市带来的人流要有价值得多。对于我们来说,星巴克、必胜客、哈根达斯的价值要比超市大得多!”

营销总监的话听上去有一些道理,但改变就意味着冒险,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而肖乐很不喜欢这个。

于是他摇了摇头说道:“超市在我的计划中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在安澜广场这个品牌被树立起来之前,它就是一个能够持续吸引人流的法宝。”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肖乐开始迷信自己的成功,很少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在一开始时就完全告诉自己的部下。

以前他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的提议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但现在,还有这个必要吗?

反正这些东西都是已经被验证过的成功模式,没有必要拿出来讨论。

拿出来讨论也是白费功夫,还要想办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自己的决定。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直以来建立在肖乐身上的成功光环的问题,是所有人因为他一次次成功而带来的对他的盲信。

“肖总,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多高的租金?”詹云翔终于开口了。“五千平米就这样交出去,确实太不值了。”

据说万林广场第一次引入沃尔玛时,每平米的租金只有每个月五十块钱,对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商场来说,这跟白送也没有多大区别了。

余家汇一个两百平米左右的商铺就能创造出同样的价值。

但肖乐看中的是因为它而带来的人流,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整个商业广场品牌价值的提升。

对于消费受众的问题,肖乐认为有道理,但却不是全部。

也许就像他们所说,可以通过众多的商业活动和文体活动甚至是打折促销活动把商场炒热,但如果不火呢?

这里毕竟是余家汇商圈的外围,如果人流就是不往南走呢?引入大型超市的意义就是给商业广场带来稳定和持续的人流,即使是到了十年之后,在很多城市沃尔玛、家乐福依然是人流的象征。

这个位置的商城,每平米也许能租到一百八十块一个月,运营的好的商场,几年以后也许能租到每平米每个月三百块,但外面黄金位置的商铺,每平米月租八百块的并不少见。

五千平米近乎白送的价格,换来立竿见影的人流量,把剩下的两万平米商铺拉升一倍甚至是几倍,为什么不做?

先把人持续地引过来,然后再让他们认识到这里有这么多可供消遣的项目,最后让他们对安澜广场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非要引入超市,安排在地下一层不可以吗?”詹云翔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地下一层原计划是把电玩城,ktv之类的放进去,然后再放一些小商铺,用电玩城和ktv把年轻人引下去,但如果大家都强烈反对的话,调整一下未尝不可。

“地下一层的面积是多大?”肖乐问道。

“加上一部分车位的话,有七千平米。”詹云翔答道。“比楼上更适合大型卖场使用。”

“层高呢?”大型仓储式卖场对于层高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需要堆货架。

“有将近五米,应该够了。”詹云翔答道。

肖乐看了看会议室里的人,微微犹豫了一下。

这是对于自己权威性的试探,但如果拒绝的话,也许会让大家再也没有提出意见和想法的欲望。

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能够赚更多的钱。

“好吧

。”他于是说道。“但要让设计单位抓紧时间把调整方案做出来。”

“这没问题!”詹云翔说道。

“把商业策划方案尽快调整好,詹总,袁总监,你们俩和我一起去家乐福总部。”肖乐说道。

家乐福是第一家进入华夏的大型外资连锁超市,也是本土化最成功的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华夏区的总裁甚至通过很多办法钻了政策的空子,让家乐福可以抢在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前面进入了多个城市,率先抢占了市场。这时候家乐福在华夏已经有了二十五家分店,而沃尔玛为了控制成本只能守着粤东省的八家门店。

万林广场当初苦苦追求沃尔玛将近一年才获得成功,与沃尔玛面对政策的谨慎态度和控制物流成本未尝没有关系。在一个远离沃尔玛华夏物流配送体系的地方开分店,永远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肖乐首先选择的就是家乐福。

家乐福华夏大区总经理阿尔贝*勒内在家乐福华夏总部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到三位?”他是个五十来岁的法国人,但华话说得很好。

“我们今天来找勒内先生是为了谈安澜广场与家乐福合作的事情。”肖乐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个人对此很有兴趣。”勒内微笑着说道。“但我想听听肖总你的想法。”

此时国务院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限制政策依然存在,但家乐福早已经找到了规避政策的方法,那就是在各地寻找合作者,通过交叉控股等方式规避政策风险。

安澜地产大肆进军商业地产的事情,作为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在华夏代表的勒内自然不会忽视,而他也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华夏首屈一指的富豪之一,这让他收起了自己的傲慢。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退让,据他所知,这个年轻人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来自于金融市场的冒险,而他对于暴发户并不是太看得上眼。

“我们选择门店有着很严格的标准。”勒内小心地说道。“这么大的投资计划必须由法国总部来决断。”

“但勒内先生的建议一定会是很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吗?”肖乐问道。

勒内没有否认。

“勒内先生应该知道安澜地产的发展计划,从明年三月份开始,我们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座商业广场建成投产,而且位置都在每座城市最黄金的地区。”肖乐说道。“未来安澜地产还会继续在华夏各大城市最黄金的商圈进行持续不断的扩张,我们的计划是在二零一零年建成一百座安澜广场。”

“一百座?很宏伟的理想。”勒内点点头说道。

“家乐福想要加入进来吗?”肖乐问道。“如果我们两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一家安澜广场就有一个家乐福的门店……”

“恕我冒昧的打断一下。”勒内突然说道。“这么宏大的理想我个人很有兴趣,也非常佩服肖乐先生你的魄力,但家乐福在这里面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门店,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就像我刚才所说,我们对于门店的开设和选址有着非常科学严谨的标准。”

“勒内先生,我突然有点儿失望。”肖乐说道。“仅仅是一百家门店而已,华夏有十几亿人,成千上万座城市,一百家门店对于华夏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即便是江海一座城市,我觉得开设十几家大型卖场都不多。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都有把自己的商业广场开遍华夏的野心,难道家乐福连这点魄力都没有?”

(本章完)